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代大历\建中钱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代大历\建中钱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钱珍品,唐大历、建中年间(766年~783年),在安西(今新疆库车)地区所铸造的“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两种钱币,便是典型的一例。

有关大历、建中二钱的铸行情况,史书没有正式记载,钱币出土传世甚少,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知道这两种钱币产自何方,成为困惑古钱界的不解之谜。中国货币史研究专家彭信威先生则认为“更可能是私铸”一说。历来泉界看法不一。笔者身居唐代西域故地,对大历建中钱有机会耳闻目睹,并有幸搜集到数十枚实物。现选择部分钱币实物资料,将收藏、研究心得简略介绍,与钱币爱好者共同探讨。

大历、建中钱出土概况

大历、建中钱的出土发现,几乎全部集中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库车地区为中心之处。在我国内地发现极少,有关考古记载和实物出土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

20世纪初以来,国外考古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桔瑞超以及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同新疆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新疆的库车、新和、沙雅、轮台、焉耆和阿克苏等地,考古发掘出数量不等的大历、建中钱。据《中国钱币》1995年第一期《丝绸之路新疆段历史货币考察纪要》一文载:1992年3月中旬,在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什唐代古城遗址,一次出土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钱3000多枚,其中还伴随有少量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币,以及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衍生的“中”字、“元”字别品钱。除此之外,由于近些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大规模开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疆这些地区时常有大历、建中钱出土发现,其中不乏民间盗挖这类钱币实物数以千计流入社会。说明它们应该是在库车地区铸造的,流通使用亦应限于库车及附近地区。由此可见,“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钱并非私铸品,而是大名鼎鼎的唐代名钱。

为了使泉界同仁对大历、建中钱出土发现情况有所了解,笔者将有关出土资料特制一览表如下,供参考。

大历、建中钹产生背景

大唐盛世时,龟兹(今库车)是唐安西都护府长期所在地,是统管西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其辖治范围东起阳关、玉门关,西至中亚的成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南与吐蕃(今)相邻。安西都护府下设龟兹、焉耆(后改碎叶一一今吉尔吉斯坦境)、疏勒(今喀什)和于阒(今和田)四个军镇,史称“安西四镇”,驻扎汉军兵员总数达3万多人。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甜’后,朝廷不顾西北边防,急招安西四镇驻军精锐主力调往内地参加平乱。此时,吐蕃乘机攻占了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陇右(今青海、甘肃的一部分)地区,切断了东西往来的交通,使西域守军与唐中央完全失去联系。吐蕃政权又向孤立无援的西域不断发起攻击,当时安西都护府率领本地军民,历经艰辛抗击吐蕃入犯,孤军坚守西域数十年。

结合安西都护府所处特定历史背景,由驻守在这一区域的政府驻军铸行的大历、建中钱也就应运而生。史料上虽然没有安西都护府铸钱的记载,但据敦煌出土的《唐永泰元年至大历元年河西巡抚使判集》文书中记有:“瓜州尚长史采矿铸钱置作”条,瓜州(今甘肃安西县)在唐代宗永寿、大历年间为筹饷糈,确曾“采矿铸钱置作”。后因故停罢。虽然铸钱具体内容不详,但说明当时的西域守军有自行铸钱的先例。又据《册俯元龟》960卷载:‘龟兹国在白山之南,能铸冶,有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国曾大量仿内地浇铸法铸造了五铢及汉、龟二体文五铢钱(图13、14),证明当时龟兹地区自汉以来就有铸币基础。因此,“安史之乱”后,当吐蕃横断陇右地区和河西走廊,安西都护府孤悬西域,在完全失去中央政府的经费供给时,利用地产铜料自铸大历、建中钱,用以支付军饷,同时供应市场流通,是完全可能和十分必要的。

大历、建中钱特征

笔者所收藏的大历、建中钱和“元”“中”字钱,都是在库车一带出土的,经类比、研究发现在铸造艺术、形制、钱文、气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

1 铸币材质 由于新疆龟兹地区盛产红铜,所以在这里铸造的大历、建中钱及其别品“元”“中”字钱都是就地取材,故钱币铜色赤红,采用红铜铸钱是新疆及中亚地区铸币的一大特点。

2 出土气息 大历、建中钱在新疆出土地域广泛,其钱体保存较为完好,绝大部分钱币充满黄白色碱土包层,有的泛着蓝绿色幽光,有的红绿锈根深入骨,当为西北沙漠气候、碱性土壤等环境中的产物,是出土的大历、建中钱实物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3 铸造工艺 大历、建中钱承袭唐“开元通宝”之遗风,但铸造技术更像龟兹五铢钱,比较简拙。尤其是“元”“中”字钱,各取“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的一个字而成其衍生品,铸造更粗糙,面背无郭,广穿,钱体轻薄,极易破碎,这也是新疆龟兹地区铸钱的又一大特点。

4 形制类别大历、建中钱粗犷质朴,文字端庄凝重,笔画遒劲飘逸,具有鲜明的西域地方钱币风格。其钱文旋读,背无文,书体与“开元通宝”大致相似,如“大历元宝”钱,除“大历”二字较差,“元宝”二字则与开元钱类同。

大历、建中钱有大、小之分(图1~8)。其特征:大历元宝钱径21.5~24.2毫米,重量2.6~5.3克之间,平均枚重3.9克,是较为规范的一种。建中通宝钱径21~23.6毫米,重量1.5~3.8以内,平均重2.7克。“元”“中”字钱多呈轻薄状,钱径19~21毫米不等,钱穿较大,一般穿径在8毫米左右,无内外郭,平均重量在2克上下(图9~12),反映出这些钱币铸造时的仓促和随意性。据此可知,这类省字钱是唐安西守军在最危困时期所铸,铸期应在贞元初年至十年(785~794年),唐安西守军泣血死守时。

综上所述,笔者对大历、建中钱的铸地认为是新疆库车及附近地区。也就是当时安西都护府在新疆与中原隔绝的战争年代所铸。然而,在中原地区也不断出土发现大历、建中钱币实物,这是否还存在另外铸地,尚有待于今后积累考古资料,并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