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念启功爷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念启功爷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从小爱书法,至今仍然坚持临池习书,兴趣不减。但更爱科学,特别是数学,它使我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而且越来越执着和强烈。这种爱好,与启功爷爷教诲有一定的关系。

我只见过启功爷爷一面。那是在1999年“六一”儿童节。那天上午,我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在国际、国内书画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的小朋友,在《中国少年报》温社长的带领下,前去拜见启功爷爷。启功爷爷在他的书屋里亲切接见了我们。屋子不大,明亮而幽静。书架上各种书刊和字画发出淡淡的幽香,有几盆花草,我说不出名字,但顶雅致。窗外的阳光从树叶间筛出缕缕淡绿,流光入室、顾盼生辉,使人感到舒适而恬静。当时的启功爷爷已经87岁了,但精神很好,平和而慈祥,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同我们说话时,有人打电话来,他拿起手机,动作一点不显得迟缓,他简短地回答了几句,很客气地婉拒了对方的长谈,继续和我们聊天。

启功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法家。但是,他和我们聊天的内容,谈得最多的是科学文化。他说,青少年要首先学好科学文化,才能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他说话的时候,感情是那样的深沉和诚挚。这一点,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后来才了解到,启功爷爷出身皇室,是乾隆皇帝十四子著名书法家成亲王的嫡系子孙,曾祖父、祖父曾任清朝的礼部尚书,世代皇室书香、家学渊源非常的深厚。但在近代,家庭和社会都发生巨变。启功爷爷在艰苦的环境中渡过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了文史书法界的一代大师。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比一般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看出了一个国学大师对待世界先进文化的平和的心态和博大的襟怀。

谈到书画爱好时,启功爷爷不刻意强调苦练,他强调:一是要保持浓厚的兴趣,坚持不懈;二是要用心体会,善于临习。我后来从读启功爷爷的文章、诗词中了解到,他在书画上是下过苦功夫的,特别年青时对《九成宫》的临习,真是一丝不苟,贴切入微。但同时,他的书风真率随和,坦然自若,品味极高。记得启功爷爷有一句咏书法的诗句是“半生师笔不师刀”。晚清以来,习碑之风甚盛,书法界流行雄强奔放,古拙强劲的风习,有的则强调过度,偏于粗放怪诞,失去了书法深醇的艺术本味。国此,启功爷爷提出了自己“师笔不师刀”的书法理念。人们常常传颂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赞其下笔重、功夫深,但王羲之的书法实则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因而大集宏开百代书风。因此在启功爷爷看来,学习书法艺术,不能过分地强调下苦功夫、呆功夫。回忆起来,我非常理解启功爷爷的教诲。这正如目前疲劳轰炸式的中考、高考前的复习,虽然有时也能增加点考分,但从长远看来却是有害无益。记得我七岁开始跟老师学习书法时,全年级参加书法班的五十多人,但真正坚持下来的最后只有四、五个人,至今还在练习的就更少了。不根据个人的情况,一味地追求进名校,进重点大学,人多、路窄、桥小,家长心急如焚,学生索然无味,如潮似水,拼命冲击,结果是宏愿未成,人已半痴。从启功爷爷的经历来看,成才并非一条路。天下人才岂尽出于名校乎?高分者难道都能贵显?天赋极高,年轻有为诚可贵,终身学习、大器晚成更可钦。

据我所知,启功爷爷似乎没有对过分强调临习碑文的现象提出过批评,但他始终从容不迫,“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坚持书法艺术的传统本味,并自成一家风范。同时又对各种流派表现得非常的谦让、包容。甚至对市场上和民间流行的模仿他的作品,他也并不深究。有记者采访时曾经问他:怎样辨别他的作品真伪。启功爷爷风趣地说:“写得好的是模仿之作,写得差的就是真的。”启功爷爷是如此大度,平易近人。听他的谈话使我们忘记了年龄的差异,忘记了他是一位比我们大七十多岁和中外闻名的大学问家,简直就是一位久别的亲人,亲近的朋友。他的说话使我们感到轻松、愉快,很受启迪。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只好怀着依恋的心情,离别了老人。临别时,他送我们到门口,再次叮嘱,一定要多用精力学好科学文化。 听到启功爷爷逝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甚至不敢相信,这位博学、慈祥、健康的老人会离我们而去。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的声音笑貌依然在目,他谆谆的教诲,也更加使人难以忘怀。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高二(1)班学生,17岁。原籍成都,3岁随父母来京。曾获北京教委颁发的红领巾奖章,中日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日本书道联盟特别奖,及在科学知识竞赛上的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