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孙子你准备好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孙子你准备好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哪个老人不盼望抱孙子?这第三代的出生,不仅让家族有后,更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可是,带孙子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孩子可不像过去自己的儿女那样“放养”就行了,有很多新说法值得学习。再者,当老人的教育观念与孩子的父母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很多老人会觉得委屈,自己出钱出力,没得个好,还落下一身埋怨。还有呢,等孙子长大了,老人心里又空落落的了,除了看孙子,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了。所以,老年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别把自己全丢了。

1.你患上“孙辈依赖症”了吗

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照料孙辈,这已经成为城市里的普遍现象。有些老人还不远千里从老家赶过来,离开故土和亲朋好友,做起了“老漂一族”。虽然这其中有不少是儿女要求帮忙的,但是还有一部分老人,却因此患上了“孙辈依赖症”。具体症状是:对孙辈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自己的生活中也是除了孙子之外,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一旦孙子不在身边,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人一下子就没了精气神。

如果你有上面的症状之一或之几,就需要注意了。老人对孙辈的“依赖症”,是隔代教养中祖辈宠溺孙辈的心理根源之一,老人一旦有了这种倾向,极易导致孩子的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五岁的松松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与同龄人相比,他身形偏瘦小,每天吃得也很少,有点像小姑娘一样。因为离不开奶奶,松松至今未上幼儿园。一见到生人,他就躲进奶奶怀里,不愿意与人接触。离开奶奶,松松常常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他的许多能力都弱于同龄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奶奶有一定关系。据了解,有“孙辈依赖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渴了,水送到嘴边;还没饿,吃的东西已经准备了一大堆;户外活动,老人更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刚一摔倒,马上扶起;孩子要什么玩具,立即去买……因为老人照顾得过细、过多,孩子不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时都会感觉“不适应”,反而更依赖老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老人依赖孩子,孩子更离不开老人,老人也非常“享受”孩子对他们的依恋,好像除了他们谁也带不好孩子。

像松松奶奶这样有“孙辈依赖症”的老人并不在少数,这更多地体现出老年人无助的一面,溺爱的根源是老人自身价值感缺失。老人退休之后,身体逐渐衰老,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也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孤独感日益加重。

这时子女请他们帮助照管孩子,不仅让他们享受了天伦之乐,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并且把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放大,才会转换成对孙辈事无巨细的贴身照顾。这样做还有一个后果就是让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轻,有时还会与老人因为观点的分歧而产生矛盾。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祖辈照顾孙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下一代甚至隔代,中国的父母都喜欢包办,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有着“421”特殊家庭结构模式的情况下,“孙辈依赖症”就更加严重了。有份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的“独二代”正受着隔代教育,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甚至达到七成以上。

胡女士和丈夫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管三岁的女儿,把家在外地的父母、公婆分别接到北京,轮流照顾孩子。胡女士发现,每次到轮班时,老人对孩子的依恋不舍之情比孩子还要严重,两家老人甚至会因为孩子更喜欢谁来照看的问题争风吃醋。是孩子离不开老人,还是老人离不开孩子,已经很难说清楚。老人爱孩子固然让他们很放心,但同时也多了担心: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会失去独立性,老人们总这样下去是不是也失去了自我?试想当孩子长大了上学以后,不再需要贴身照料时,老人再次失去“心理依赖”时,又将如何面对新的生活呢?所以,老人在享受天伦之乐时,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生活重心完全寄托在孙辈上,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能引导孩子拥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同时也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愉悦。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到时连他们的父母都要放飞他们,更何况老一辈人呢?

2.教育孙辈时,与儿女观点不一致怎么办

老人和儿女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所以不少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也不同。再加上“隔辈亲”这个因素,在对待孙辈的教育上,双方肯定会有不少分歧。

“娟娟脾气很大,不高兴就摔东西。有一次我生气了,让她自己把玩具捡起来。结果爷爷跑过来,说不用娟娟动手爷爷帮忙哦。”“娟娟穿着鞋在沙发上踩,我说不可以。奶奶却说没关系,脏了奶奶洗。”赵女士说,老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有一次,她实在忍无可忍,跟公婆大吵了一顿。

是不是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发生过?隔代教育有时不仅给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引发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意见冲突。邓小姐说:“我家小宝发烧,姥姥说要捂出汗才好,我说三岁以内的小孩要散热才行。婆婆是北方人,爱让孩子吃面条,才1岁多,搞得孩子消化不良,晚上总哭。我说了她就不高兴。”后来,邓小姐把老人们都请了回去,自己雇两个保姆照顾孩子。她说:“我宁愿把每个月赚的钱花在保姆身上,也不想跟老人之间闹矛盾,太烦了,伤不起。”你看,本来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到最后却因为分歧无法达成一致而分开,这样对老人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老人们都养育过一代儿女,有的还很有出息,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经”,总觉得新一代的父母年轻,没经验。而年轻父母觉得老一辈的有些观念已经过时,现在就要用新的办法来养育孩子,矛盾就这样产生了。那么到底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老人们既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又能与儿女们和平共处?其实,只要记住几个大的原则,问题就会好办得多。

首先,祖辈人要自觉做教育隔辈人的“配角”。孩子父母的责任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主角。尤其是当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老人最好不要上前护着,而应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如果确实觉得不是很妥当,可以事后再进行沟通。最好共同商量出一个争议解决机制。当然,如果不是原则性的教育问题,年轻人与其过分跟老人计较,不如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加重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其次,祖辈和父母协调沟通,统一思想认识,划定爱与溺爱界限。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要尽可能地让理智战胜情感,不过分溺爱孩子。比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所以,平时应该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当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将好的东西送与老人分享时,老人不要推让,更不要说“把好东西全留给我孙子”之类的话,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

再次,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老人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隔代家长”来说,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多看看相关电视节目、报刊,和孩子的父母多交流。经验虽然重要,但也需要更新。

最后,我们也希望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父母要启发孩子照顾祖辈,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作为老人,要有意识地创造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也要适当地摆出需要孙子“照顾”的姿态,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爷爷的记性不太好了,宝贝要提醒我关好门窗和煤气啊。

相关阅读:50岁进课堂 隔代家长不难当

老伴儿退休早,精力充沛, 日日盼着带孙子。独生女儿和女婿又都很忙,他们生了孩子后,顺理成章地就交给我们老两口了。女儿还拍着我的肩膀说:“老爹,你办事我放心。我这么优秀的女儿就是你培养出来的,再培养一个优秀的外孙还不是理所当然?”我对此也毫不怀疑,连连应承:“没问题,没问题。”

教外孙不同于教女儿,宠爱难免过分。

谁知这话却说早了。我们当年带独生女儿,各有分工。老伴儿负责生活,我负责学习。现在带外孙,还是这样――老伴照顾饮食起居,我负责早期教育。但没过多久,女儿就敲打起我们来,时不时说:“老妈,我小时候,冰激凌可从来没这么敞开供应过喔。”或者:“老爸,你以前可比现在狠多了,我没按要求写完大字,都要挨打的,绝不姑息迁就!现在怎么不严格要求外孙啊?”

女儿说的时候,我也会用“爱的教育”、“宽松的环境”一类的词来自我辩护一下。但慢慢地,我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大概是因为人年纪大了,心软、耳朵根也软。相对于当年教育女儿,我们现在对外孙不知不觉要宠得多。慢慢地,外孙也难免表现出一些独生子女的坏毛病,比如懦弱、自私、“窝里横”等。

我当了一辈子教育工作者,还是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但到了自己外孙的教育问题上,怎么就眼看着要出问题了呢?正在困扰的时候,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请高校的教育专家来办个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班,讲隔代教育的问题。我真是求之不得,立即报了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一些“不知不觉”的行为有了警惕,对教育外孙也更有信心了。下面,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反映一下我的学习成果吧。

1.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要从“早教”开始

小秒针一岁多,刚刚能走路,老夫子我每天黄昏到校园的操场散步,也顺带遛“小秒针狗”。我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后头一声响,回头一看,小秒针摔倒了,正趴在地上,翘起头来看着我。眼睛下面藏着泪,蓄势待发,我只看了这么一眼,完全没事人一样,扭过头去,继续慢悠悠往前走。走了几米再回头,小秒针已经跟在身后了,两条小腿儿奋力地吧嗒吧嗒。

为这事,我很得意,女儿也很欣赏。从那之后,在我家,小秒针摔跤就不再是件事儿。记忆中就没有小秒针摔倒后被别人抱起来的情景。摔倒了,一骨碌爬起来,赶紧追上去。这些都不用教的。

2.别让孩子看碟下菜,坚决和孩子父母成为盟友

孩子再大点我常带出去办事,小秒针腿短本来就慢,还时不时要拈花惹草抓蚂蚁,常常就落在老后头,急了只管叫:“等一等”、“等等我”。搁以前,我是会等的,而且还没完没了地催促。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样做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和放任心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继续晃悠晃悠往前,回头告诫说:“只有你追上我的,没有我等着你的。”慢慢地,小秒针就养成了习惯。

孩子绝对是看碟下菜的主儿,比如说,要出门了,大家喊:“小秒针,收拾东西,我们出去。”看着吧,充耳不闻,所有人都收拾好了,他一准还在玩他的。我不得不放下肩头的包,一边抱怨一边给他收拾齐整了,再拖出去才行,说不准他还呜啊呜啊地表示不满和抗议。

充电以后,我强硬起来。局面慢慢改观,说一声“收拾”,小秒针多半赶紧丢了玩具去换衣服,因为他知道,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已经统一战线,是真的会甩他的。有时候,我收拾好了撞上门就走,到了电梯口,小秒针一只胳膊拖着外套,一只手拎了鞋,脖子上吊着打开的包,丁零当啷、屁滚尿流地,赤脚就追过来了。两三次之后,事情就顺畅了。“只有自己追,没有别人等”,这是在早教中必须开好的头。以后孩子到学习上,还是这样的逻辑和理念。别指望别人考砸,只巴望自己学得更好。

3.和女儿商量,对孙子实行“放养”政策

课堂上,教育专家总结了三种教育类型,一是教养,二是放养,三是天生天养。我和女儿商量了一下,针对小秒针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放养”,还是粗放型的。包括孩子生病,就观察着,能扛尽量扛,能不吃药尽量不吃,有时甚至失之于疏漏和马虎。我总觉得有些病该犯犯,才能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同理,以后,他人生的有些错路弯路也是应该走的。

因为放养,所以比较“马虎”,所以漫不经心,所以不操心。不操心,就放松,心情会好。而教育者的心情好,是教育好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一步。

最后,总结了几条不当“宠孙一代”的妙招:

1.常回忆自己年轻时教育孩子的情形:那时候,我不宠自己的孩子。

2.对于孙辈的要求,答应之前先数“一二三”:你也要给孩子提几点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了。

3.疼孙之前,最好慢半拍。对于习惯性动作,比如将摔倒的孩子抱起来,也遵循上述原则,慢半拍。

4.形成好的家教家风。家里吃东西,做到无论老幼,一律平分,不让孩子感觉“唯我独尊”。

5.带孩子要“懒”。比如穿衣、盛饭之类,我懒了,孩子自己就会做了。我一勤快,孩子就不动手了。

3.“带孙费”引发的争论

“带孙费”是什么?就是老辈照看孙辈,孩子的父母要给老辈一定的“费用”。最近,网上的一个贴子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网友“您好”在帖中诉说了被女婿拖欠“带孙费”遭遇:我外孙自从生下来之后就在我这里带,刚开始因为生活费的问题我不想给他们带,后来谈好每个月给我1000元作为带孩子的费用。持续给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女婿单位效益突然大不如前,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原来的三成了,就一直以此为由拖了我三个月的生活费不给。大家说说,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

此外,“您好”还在帖子里陈述了向女儿女婿收取“带孙费”的理由:“别人请我去带孩子至少都是2000元一个月,后来我合计着是自己的亲外孙,就给他们打了个五折,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太重了。”

这个帖子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报纸都开展了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参与者众多,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为什么“带孙费”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呢?因为它折射出来的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现在养个孩子太贵,一些年轻父母不得不“啃老”,否则怎么办呢;再比如有些人觉得老年人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是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何谈什么“带孙费”呢,相当一部分老人自己也是这样的想法;还有一些老人的思想观念已经转变,他们不再愿意老了还在为儿女付出,尤其是带小孩是件很累、很不自由的事,他们想轻松地过几年自由自在的生活,要“带孙费”可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也有一部分老人,虽然不愿意带,但是看着儿女实在没人帮忙,也只好讲点儿奉献精神,勉为其难吧……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一般来讲,有些老人退休后经济上还是相当充裕的,他们并不依赖子女的赡养费,让子女们往家里交些钱只是象征性的。“带孙费”其实也是如此,只是代表着一种责任,不让年轻人在育儿上留下亏欠。含饴弄孙,绕膝之乐,如果是老人所愿意的,身体和经济条件也允许,他们出钱出力是心甘情愿,没有负担的,那么就不存在“带孙费”的问题。儿女一般也会想办法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比如有的儿女会以给孩子的生活费为由表示一下,或在父母生日及年节的时候,送上一些贴心的礼物等。除了这些物质上的回报,作为儿女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所照顾,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不能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还是要自己多陪陪孩子,适当的时候也让老人出去放松一下。

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老人,开口要“带孙费”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用不好意思。从法律层面上讲,老人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和责任。他们可以出去旅游,哪怕是打打麻将都是老有所乐,都是最正当不过的权利。尤其遇上那些总想“啃老”,自己不肯努力付出的儿女,也不用心太软。这样一旦老本被“啃”光了,将来需要用钱的时候,找谁要去?

老人如果真的提出“带孙费”,不管有人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破坏亲情,首先要反思的都应该是儿女,看自己在哪方面做得不够妥当,心里也不要有什么别扭的,因为老人完全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