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读《山市》文笔之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读《山市》文笔之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向被学界视为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代表着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聊斋志异》里的作品并不全是小说。如《喷水》《尸变》《耳中人》《宅妖》《外国人》等,这类作品属于纪实性的志异笔记,在体裁上属于散文体,多篇幅短小,重在如实记录见闻传说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奇事异行,不重视虚构想象、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与小说类相比,这类作品多因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巧的艺术构思而不太被人看重,但其中也有一些作品,文境虚幻相生、瑰丽奇崛,可谓风致摇曳、美轮美奂,堪称散文中的经典。

山市》就是这样一篇优秀的志异笔记作品。它描写的是发生在淄川县西奂山的一次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象,文笔峭拔、意境奇特,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纪实性山水游记。全文如下: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全文由目击者孙公子与同人的视点切入,记叙了山市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清代评点家但明伦赞叹曰:“文境之妙,此为天下奇观。”[1]冯镇峦也称赏不已:“是古文法,短篇峭劲。”[2]

作为一篇以真人实景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山市》怎样宕开写实的局限,在文境上被激赏为“天下奇观”的呢?

“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文章开篇点题,指出奂山山市为淄川著名的八景之一,但是多年不遇,“恒不一见”,起笔峻峭突兀,也为下文的奇幻展现埋下伏笔。“忽见”一词如闪电霹雳劈空而来,形象地指明了目击者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相顾惊诧的神态。文章按时间顺序,像电影镜头一样依次展示了十二个变幻莫测的奇幻场景:山头孤塔耸立;数十所宫殿碧瓦飞甍;高垣连亘六七里;亿万楼若、堂若、坊若历历在目;大风起,城市依稀;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楼外天;层层指数,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其上黯然缥缈;楼上人往来屑屑;遂不可见。这些场景的转换通过“忽见”“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等一系列时间副词绾结起来,流转自然,毫无生涩之感,而且还将目击者惊疑叹奇的心理变化糅合其中,既突显了幻景随着时间流动而发生的动态变化,又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暗寓其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幅千载难逢、瑰丽超拔的艺术奇观。

真正的文学高手惯于弄险,从而将作品提升到一种“奇”“险”的绝佳境界。被誉为“七言圣手”的王昌龄艺高胆大、善于弄险,他的诗歌起调时就比较高,高度逐渐攀升到“转”的时候已经险极,作者却能借着生花妙笔就势一振,在造成雷公砰訇一般的震撼效果之后又能巧妙地回到原点,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大起大落、荡气回肠的震撼效果。

《山市》在谋篇布局上与王昌龄的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明伦为它云诡波谲的文境所叹服,称它为“奇文”:“忽然碧瓦飞甍,忽然城郭连亘,劈空而来,超拔可喜。中间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以亿万计,填实饱满,丽堂皇。忽而大风吹去,城市依稀,则填实中仍是空中落想,不著迹相。继而扫除一切,危楼一座,天外飞来,缥缈虚无,是空是色。然后返虚入浑,化实为虚,色相皆空,笔墨皆化为烟云飞去。”[3]冯镇栾也有同样的感受:“一变……略顿……又一变……又一变收场……另换一局作余波收”[4],对文章的屈伸、波澜和突转等艺术技巧给予了很好的解读和评赏。

山市,是一种罕见奇幻的自然景观,多发生在海边或沙漠地区。科学界认为它是因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时,把远处的景物神奇地显示在空中或地面产生的景象。孤峰叠翠、景色奇特的淄川奂山就是这样一个多次被历史记载有山市发生的地方。明嘉靖版《淄川县志・山川》载:“焕山:在县治西四十里,古有烟火台,烂然有光,故名。今废址尚存,时或有山市发见。”清代乾隆版和民国版的《淄川县志・山川》对奂山的山市也有相关的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淄邑人赵金昆在河中洗澡,见到了奂山山市并写文记之;康熙二十六年(1687),奂山山市在农历六月初五和初七两天神奇地相继出现,目击者有不少当时淄川的文化名流,如张嵋、唐梦赉、毕际友、袁藩、张绂等人。

蒲松龄为淄川本地人,老家距离奂山不远,应该说他对此地非常熟悉和热爱。除《山市》外,他还有不少描写奂山的作品,如《奂山道上书所见》《奂山道中》《奂山小憩》等。作为一名作家,奂山山市的神秘莫测、虚无缥缈给了他创作的文学动力,而作家丰厚扎实的文学功底更让这篇纪实性的作品在虚实正奇的艺术构思上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从而使这篇作品超越了《聊斋志异》其他纪实类志异笔记的文学局限,整篇都折射出浪漫主义的奇光异彩。这也是在众多描写奂山山市的作品中,《山市》能够胜出、成为群英翘楚的原因所在。

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以及绚丽旖旎的浪漫主义风格构成了《山市》文境之妙的多重艺术魅力,让历代读者久久回味、神以远行。今天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一些具体的问题面前,如作文如何创新、如何处理虚与实的关系等,感到非常棘手和困惑。无疑,《山市》在这些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多艺术技巧上的启发,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参考文献

[1][2][3][4]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M].任笃行辑校.济南:齐鲁书社,2000:1276,1276,1276,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