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对俄节目看外宣的受众需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对俄节目看外宣的受众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对俄宣传;受众需求

制作外宣节目,就是要让受众通过听、看、读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认识,提升中国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外宣栏目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易于被海外受众接受。因此,外宣片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新闻规律外,在电视语言的表述、镜头的剪辑、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更要适应海外观众的审美方式和欣赏习惯。

黑龙江电视台的《你好,俄罗斯》节目是我国省级电视台中开办最早也是唯一的俄罗斯电视节目。其宗旨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宣传和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经济建设的新成就、人民生活的新变化,从而增进俄罗斯人民对中国、特别是对黑龙江的了解,推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合作关系。笔者在《你好,俄罗斯》节目中工作10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只有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才能办好外宣节目,才能让国外友人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快速发展的中国,更好地树立中国的形象。

那怎样才能满足受众需求,让我们的外宣节目真正发挥其外宣作用呢?

一、加强针对性,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与习惯

对外宣传要有针对性,因为受众的心理和需求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认真研究海外受众的特性,才能知道我们在哪些方面与海外受众有”共同语言”,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分歧和差异。节目有针对性了,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才能真正起到外宣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俄友好年”、“中俄语言年”的举办以及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喜欢到中国旅游、学习,有的人还把家安在了中国,成了中国人的女婿或媳妇。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翻译制作了多期关于俄罗斯人在中国生活的专题片,比如《迷恋龙江剧的彼德》、《俄罗斯画家在哈尔滨》、《冬季到哈尔滨赏灯玩雪》等等,通过片中主人公在中国的切身感受来感染电视机前的俄罗斯观众,这样远比我们生硬地介绍我们自己效果更直接。此外外宣节目有一条重要的准则是,我们所宣传的应该是海外受众所关心的和想要知道的。但这绝不是完全投其所好,海外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满足什么。因此,我们所报道的,应该既是我们想对外宣传的又是海外受众所关心的。力求在二者的结合点上确定新闻报道选题。

二、讲“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比如: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善于抽象思维:在生活习惯方面。中国人爱吃狗肉,西方风俗却“爱犬如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中国人见面聊天总爱打听对方的年龄或收入,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知晓等等。由于存在着这些差异,在中国人眼中看似平常正常的事情,可能就会引起西方人的疑惑、不满甚至反感。我们在对俄宣传、制作节目时更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文化都适合拿来作为外宣题材而播出。外宣节目要慎重选题,要选择一些对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环境的人所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否则事倍功半,不仅不能起到外宣的作用。还会引起某些不好的影响。也就是说外宣节目的内容和所承载的意义如果超出受众的心理和文化水平,就难以被接受,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俄罗斯人都对中国的传统武术、传统中医药、针灸、按摩等很感兴趣。对其神奇的疗效称赞不已,但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地介绍中医药、中国功夫,我想就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坚持看完节目,更何况外国人了。所以我们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通常是找好切入点适时地对中国传统医学加以介绍,而不是长篇大论。

正是因为中外有着诸多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在制作对外宣传节目的时候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因素,多倾听国外观众的声音,充分考虑海外受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心理特点,用客观事实说话,少用空话、套话,真正做到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缩短与受众的空间尤其是心理距离。

三、翻译语言、电视画面要符合受众收视、收听习惯

一般来说,一部好的专题片即使没有解说词,观众也能看明白。但这并不是说,好的专题片不需要解说。相反,解说更为重要。尤其是外宣节目,因其节目的对象不同,对声音和画面语言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解说语气要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要求解说稿翻译得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

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翻译人员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最好的外宣翻译不是按中文逐字逐句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或删减。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各种新兴词汇不断涌现出来。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同并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译文,所以就需要从事外宣翻译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语言产生的背景,选择恰当的词语解释出来。翻译力求地道准确,这样就可以增强亲切感,消除交流障碍和心理隔阂。

此外,电视节目是靠画面来征服观众的,电视外宣节目更是如此。所以电视外宣节目更要注重画面的含金量,忌冗长,节奏缓慢。要学会运用镜头语言。画面是世界电视的语言符号,是全世界通用的。所以镜头语言也承担着对外宣传的任务。

四、变“受”为“传”,受众参与传播

受众参与电视制作既可以扩大“故事”来源,又可以使节目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对提高对外宣传有着不言而喻效果。

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友好的往来。近年来随着“汉语热”以及“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中国学习汉语。那么这些人学得怎样?他们对中国的语言究竟掌握了多少?为此黑龙江电视台的《你好,俄罗斯》节目制作了一档节目《我们说汉语》,参与节目的主要是在哈尔滨学习、工作的俄罗斯人。节目中不仅展示了他们(俄罗斯人)的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中文的才艺、歌舞表演,这样一来不仅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俄罗斯观众学汉语的热情。

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也有共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电视外宣的新模式、新办法,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逐步加大对外宣传。创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应该始终贯彻中央反复强调的“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的原则,努力提升节目的亲和力,让受众真切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缩短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