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力培养途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就业力培养途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就业力不强。本文先提出就业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力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培养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力 就业形势 大学生 培养途径

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总体上存在着“两旺两难”的特点。“两旺”是指毕业生的供方旺盛和市场的需求旺盛。从供方来说,由于大学连续扩招,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创记录的280万人,加上去年积累下来的毕业生,将超过300万人。在从需方来说,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连续几年增长率超过8%,这就带来了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据统计,我国仅高级软件人才就缺少50万人。但是,在许多单位需要人的同时,他们又感到接收人找毕业生又确实难,特别是找到理想的人是很难的,这种情况就使得旺盛的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供需间的矛盾。因此,“两旺”同时又存在着“两难”。大家都知道的是毕业生就业难。一个是找工作难,根本找不到工作,去年就有大约60万的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一个是找到好工作难。不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些学生,他们要想找到自己很称心如意的工作,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实际上也存在难的问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是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那么,什么是就业力呢?对此许多专家都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就业力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的能力。据此看来,就业力应该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工作能力。众所周知,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根本目的是为其创造效益。显然,一个专业知识缺乏、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大学生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的。所以,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具备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只要有能力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适应力,指适应不同专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现在的社会是不断变革的社会,新知识 、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做的不是改变环境,而是适时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求职能力,也就是生存能力。就是一个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能力。求职能力体现在对自身的准确定位能力,对求职信息的获取能力,与招聘者的沟通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等方面。现在大学生就业已经运用市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的特点就是双向选择。

大学生就业力低下的原因

造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与市场需要的不一致。许多高等学校在考虑专业设置时,没有很好的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才需求状况,只是根据高校已有的办学条件或者是从经济效益考虑设置专业。这样专业设置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不够。许多高校基本上是选中什么专业就念什么专业,学生对某种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因为就业压力增大想换专业,基本上不可能做到。而许多专业的选修课或者课时过少,或者不切实际,不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这样,一旦毕业后所学的专业趋于饱和,由于缺少对其他专业的适应能力,导致求职路上困难重重。

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完善。一个完善的高等教育市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然而,现在我们的高校和社会的利益并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从高校方面来说,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果是,许多学生在理论上讲得头头是道,一到实际操作就傻了眼。学校方认为,很想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可是,当校方提出要到企业实习时,许多企业拒绝接受。学生由于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很难提高。从企业方面来说,由于每个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现在的大学生那么多,他们很难有空闲的人手和空闲的岗位来接受大学生实习,但是在招聘毕业生时,却要求毕业生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试问,企业不提供给大学生实习的机会,他们毕业时哪来的工作经验?哪来的很强的工作能力?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滞后,求职技巧训练不够。现在许多大学生还抱着传统的择业观念。他们希望到大城市去,到发达地区去,到大企业去,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而对于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缺乏足够的热情,还有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一开始就想找一个待遇好,不用吃苦的的岗位。由于有这样的想法,许多大学生一开始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小圈子里,求职面太窄。这种不正确的心态正是求职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此外,许多大学生在走上求职之路时,没有受到专门的求职技巧训练。许多学生写不出一份象样的简历,缺少与招聘单位的沟通能力,在求职时感到十分吃力。

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参与。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加快高校改革,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高校在决定专业设置时,应先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工作。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上各种人才的需求量,和每种人才的培养情况,主要是各个兄弟高校该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情况,同时要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每种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规定,加强对市场的引导,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让它们与高校加强合作,接纳大学生实习,给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以增强大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政府可以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于愿意接纳大学生实习的单位,给以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以后在政府发包工程项目时,享有优先权,在贷款时,可以享受优惠政策。除了给接纳毕业生的单位经济上的实惠之外,还要使它们精神上得到实惠,对于接纳大学生实习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应该予以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的良好氛围。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接受大学生实习,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便于录用优秀的人才,而大学生因为在用人单位的实习,能够提早适应该单位的环境,一旦到该单位工作,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对于高校来说,要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定期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到校作讲座,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每个专业的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新的计划应该根据市场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通过高校和用人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为大学生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提高自身能力的主动性。如上所述,就业观念的滞后,增加了许多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给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因此大学生应适时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将目光放远些,扩大自己的就业面。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比比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一线工作,大学生可以更快地取得成功。据统计,发达国家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已达到40%左右,而我国这个比例不足4%。根本原因之一是一线工人的普遍素质较低,难以有大的提高。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在一线工作岗位上不断钻研,一样可以成才。此外,大学生还应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比如,可以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求职技巧;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去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大学生去进行实习,因此,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提高自己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自信心的过程。只要大学生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已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自己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同时,就业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见效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从各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