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音乐教学评价时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一、激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激励性评价的合理性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之上的。

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罗森塔尔等人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每个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进行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测验结果,然后告诉各任课教师哪些学生将会表现出明显进步(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实验者随机抽样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发现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除任课教师外,这些学生的名单并未向其他任何人泄露,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和激励中产生的。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用这个神话典故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热情的激励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特尔福德的学习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设定适当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过大、过远的目标因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失望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对于毅力水平相对较低、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较短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相反,如果把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容易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因为能够不断地体验成功,所以学生学习的愿望会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例如,在刚开始器乐教学时,我给学生定的近期目标是:第一,练好呼吸气;第二,会吹do、re、mi三个音。学生通过练习,很快达成了这个近期目标。接着,通过激励,我为他们定了中期目标,即会吹音阶,会吹简单的歌(乐)曲,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制定了远期目标。这样,通过层递式的目标激励评价,学生对学习器乐经历了三个过程,即害怕尝试喜欢。

在目标激励过程中,应该注意抓好各个环节,注意目标的指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在目标的难度上,不能因为要让学生都能达到而过于简单,否则学生会因轻而易举达到目标而难以体验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所谓的消极情绪。阶段性目标既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二)转变教师角色,激励学生展示自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主动放弃自己在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让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课堂的一分子。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正面引导,少妄加斥责,让学生在被赏识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大胆地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塑造学生的个性。

语言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媒介,教师可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例如: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完成以后,学生已会比较准确地演唱歌曲了,此时教师不妨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之辞,如:“你们唱得真动听!”“如果把同学们唱的歌声录下来,可以和范唱带里的歌声比美呢!”真诚而坦率的赞美不仅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起来更认真,而且能融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赞美学生时,切忌用空洞的、虚伪的言辞来客套、恭维,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评价音乐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而是适当降低要求,引导他们努力完成,并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信息,教师也可用合适的体态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在请学生起立单独唱一段曲谱或请他说说听赏后的感觉时,如果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放松,回答问题也会更加出色;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暗示他纠偏补漏,这些做法比直接批评委婉得多,学生也容易认同。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而且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气氛,调节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等客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形式上,既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竞赛,又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赛;在内容上,既可以是乐理、音乐常识等知识性的竞赛,又可以是唱歌、器乐演奏等表演性的竞赛。在竞赛中,切忌只注重个别优等生而忽视了“沉默的大多数”,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从“听”这一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难免显得简单、枯燥,我们还应该利用图片、动画、实物、多媒体课件和现场表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使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现结合起来,为他们的想象创造条件。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一课时,我在教室里挂起巨幅田野图片,照明灯上缠绕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光线适度、柔和。当音乐声响起时,同时播放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段:巍巍的群山,广袤的田野,碧绿的湖水,无垠的稻田……在这动与静相互融合、音与画交相辉映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在教师展示出的风景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上,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柔美和谐的音色中。

三、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注意问题

和其他评价手段一样,激励性评价也有局限性,如使用的时机欠佳、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激励性评价和批评性评价的结合。如果一味地进行激励而完全放弃批评,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这种激励会逐渐“贬值”,最终被学生所忽略、淡忘。激励和批评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的,把两者适当地加以组合,巧妙地杂糅运用,会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激励的珍贵。唯有如此,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要注意激励性评价的对象特征。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群体和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技巧,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不可激励太多,否则有可能会让他自负,对他的激励要少而精,而对于自卑的学生要不吝赞美之辞,有时甚至可以“溢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使用奖励五角星、小红花等具体可感的激励方式,而对高年级的学生,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和期许可能会更好。

(三)要注意激励性评价运用的时机和场合。教师如果不顾时机、不顾场合地对学生进行地毯式的“表扬轰炸”,会让学生很快产生“免疫力”,难以达到激励效果。激励讲求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如新学期开学后第一节课时、唱好一首难度较大的歌曲时、比赛得奖后、学生情绪低落时等。时机和场合把握得好,一句激励的话甚至会胜过平时整节课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