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解“夺命魔咒”,让胰腺癌患者活得更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解“夺命魔咒”,让胰腺癌患者活得更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倪泉兴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荣誉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荣誉主任。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从事外科医、教、研工作40余年,曾担任华山医院大外科主任及普外科主任,熟悉普外科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治,对处理胰腺、肝脏和胆道各种良恶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业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虞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从事外科工作20年,对处理胰腺、肝、胆道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胰腺、肝脏和胆道恶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手术、综合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擅长胰腺、肝脏和胆道恶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治性手术与介入微创治疗,是胰腺肿瘤领域优秀学科带头人。

门诊时间:周二、三上午(专家门诊)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成立于2010年,至今已走过5个年头。在名誉主任倪泉兴教授的指导下,科室主任虞先带领团队主攻胰腺癌的治疗,针对胰腺癌的早期难发现、胰腺癌手术胰瘘、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等问题层层攻破,不仅先后取得了多项奖项,还在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外科手术领域发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声音。 “这5年,我们专注做一件事,就是如何让胰腺癌患者活得更长。”科室主任虞先如是说。

早期发现:脑子里有根弦,

类似症状先排“胰”

胰腺隐秘又沉默,而一旦被肿瘤“缠上”,其所发出的信号又很模糊,往往让人难以想到是胰腺出了问题。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腰酸背痛、黄疸以及糖尿病。而在现实中,很多胰腺癌患者上腹部不适时,容易被误诊为胃部疾病;腰酸背痛时容易被划到骨科;黄疸时,却又被认为是肝炎;甚至有些胰腺癌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却一直以为是糖尿病而久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胰腺癌。

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手术根治是治愈并使患者得到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在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早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20%以上,其中,淋巴结阴性的早期胰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40%,而晚期胰腺癌患者,即使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也可以大大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胰腺癌虽被称为“癌中之王”,也并没那么可怕,关键就是要在出现上述症状时,首先做个CT诊断,排除胰腺的问题。

术后胰瘘:创新吻合法破解生存率瓶颈

胰腺癌的手术复杂,不仅仅在于胰腺体积小(2х10厘米左右大小)、位置深,而且周围簇拥着各种人体重要的血管,想要将肿瘤彻底地、安全地剥离,除了要有扎实的解剖基础知识外,还要有熟练的手术操作经验。而在胰腺癌“手术发展历史中”,虽然经过外科医生前赴后继的努力,胰瘘,作为胰腺癌术后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始终维持在15%左右。而患者一旦出现胰瘘,就会相继出现发热、脓肿、出血乃至死亡,是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提高的一大“威胁”。因此,胰腺癌手术根治术,不仅要求能安全把肿瘤切除,还要有高超的防止胰瘘的消化道重建技术,这就对现代胰腺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手术要求。

在一步步“让胰腺癌患者活得更长”的治疗探索中,在倪泉兴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虞先教授带领团队在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技术”基础上,相继发明了“残端封闭内支撑胰空肠吻合术”和“人工内陷式胰空肠吻合术”。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吻合的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概率小于10%,其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明显小于传统的吻合方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外科研究杂志)与2013年《Scientific Report》(科学报导)上,并且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专篇述评,一致称赞这是一个提高胰腺外科手术安全性的原创的好方法,在长期为欧美垄断的外科手术界发出了中国声音。目前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正在进行两种吻合法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通过比较分析308例患者的数据,新吻合技术的术后胰瘘发生率仅为7%~8%,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术后早期转移:

预测高危转移人群,实施个体化治疗

任何一个癌症在术后都可能出现复发和转移,而胰腺癌尤甚。那么,出现复发和转移,是因为原来的肿瘤没有清扫干净吗?答案当然不是。以前,医生为了能彻底清除胰腺肿瘤,不惜扩大手术范围来保证清扫干净肿瘤,但是这会增加患者无谓的创伤,而且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并没有相应提高。随后又提出了“合理手术范围”的观点。何为“合理手术范围”?靠什么来界定“合理手术范围”?虞先及其团队开始了胰腺癌淋巴转移特性及其途径的研究,发现了胰腺癌区别于其他消化道肿瘤的、特殊的高发转移途径,成为了界定“合理手术范围”的规范与标准。

可是,尽管界定了一个合理的手术清扫范围,仍有患者术后生存率很低,术后3个月后转移,6个月后恶化,9个月后死亡。残酷的胰腺癌治疗现状促使虞先不得不反思。

目前,虞先带领团队已经能够预测哪些患者是胰腺癌术后易转移高危人群,通过PET-CT联合肿瘤标记物筛选和预测,可以发现胰腺癌手术获益差的人群。获益好的,当然是尽快手术治疗;获益差的,可以先用药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然后再手术,最后辅以术后综合治疗,提高了高危患者的生存率。而获益差的人群,并没有成为虞先及其团队攻克胰腺癌的“拦路虎”,目前他们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将胰腺癌术后容易转移的患者在术前‘转化’”。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通过药物或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调控和改变获益差的人群,对这部分胰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使之也能从手术中获益,让他们也能活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