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文化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文化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许多著名的老牌学校的文化特征,与最初办学者的目标定位和价值追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惟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是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门庭。“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北大“为中国立心”的宏伟志向。而严复校长、蔡元培校长的办学思想,基本上决定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

长沙市雅礼中学,创立于1906年,正值科举废弛,新学兴张的教育变革时期,由美国耶鲁大学民间团体雅礼协会远涉重洋来长沙而举办。“雅礼”之名既来自《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又是“yale(耶鲁)”的音译。这种沐西方之文明、承华夏之神韵的举办背景,基本上决定了雅礼中学“中西合璧、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学校整体文化特质。

没有牛顿、培根、拜伦、马洛、弥尔顿、达尔文、凯恩斯、卢瑟福、克里克、沃森、霍金等巨匠,就没有剑桥大学名满天下的声望,一所学校巨匠辈出一定得益于这所学校博大的、健康的文化传统,而学校文化的坚守者和拓荒者自然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他们传承并深化着教师文化,使学校文化走向成熟和完美。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

在学校诸多文化元素之中,教师文化起着核心作用,因为没有教师文化的发达,就不可能有课程文化的发达,没有课程文化的发达和教师文化的滋养,就不可能有学生文化的发达。学生文化是一所学校所有文化元素价值目标的归宿地。所谓教师文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及情绪反应等。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各成员认同并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和处事方式。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并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人也逐渐被工具化,科技理性日益扩张。学校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王国,人文教育关于人格发展和道德教化的功能隐退。科技理性追求控制、预测与效率,偏好工具性价值而不重视结果和意义,关心方法而不追问目的,只关心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追问目标的价值和意义。辐射到教育,使“Herbart”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盛行于19世纪,这种研究范式关心达成教育目的的手段的选择,而忽视对教育目的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教育脱离真正的生活,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人文内核褪色。所以教师文化也在发生着悄然变迁。

首先,在教师角色文化上,要关注教师作为人的需要和尊严,不再仅以外在的社会工具价值的实现来甄别、评估教师,而是把社会工具价值的实现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成为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升华精神、展示魅力的幸福事业。

其次,在教师形象文化上,要从刻板划一转变为个性多样;要从促狭无力转变为博学善断。他们“以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追求,集经师与人师于一身,教书富有感染力,育人富有感召力,集聚着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享受教师独特的饱满、情趣和快乐。

再次,在教师交往文化上,要从封闭疏离转变为和谐协作。探求与教师有关的人际关系,将师生关系、师师关系、教师与领导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塑造成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

微观地说,学校健康的教师文化可以塑造教师的良好气质,这种气质可以锻造教师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乃至工作态度,这种气质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师文化的特征

教师文化的特征,既有职业赋予,又有教师个人修为。它是教师权威、教师形象、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的有机整体。

教师权威分为感召的权威、法定的权威和专业的权威。其中,感召的权威是由亲和力、感染力、驾驭能力等个人魅力所决定;而专业的权威则来自教师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感召的权威和专业的权威来自教师个人因素,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赋予教师以权威。通过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可以改善学校个体和整体教师文化形象。

教师形象表现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指教师的言、行、貌,内在的形象指教师的德、识、才。综合起来,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容貌仪表、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业务能力。这些教师形象构成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塑造学校教师的完美形象。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协商型。毋庸置疑,在这个时代,民主协商型教师,可以帮助达到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表现出教师文化的特征,进而影响学校的文化建设。依据师师关系,可将教师文化分为“离散型”(一盘散沙)、“巴尔干型”(互斥的小团体)、“人为合作型”(制度约束的)和“自然合作型”(和谐共享)四种类型。没有成熟、健康的教师文化的学校,各种文化类型并存,此消彼长。很显然,只有在自然合作型教师文化背景下,教师才能自然地公开接受共建、分享,从相互学习借鉴中取得进步。

三、教师文化的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只有与教师、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教师文化是建设学校文化的根本,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教师文化的建设,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建构高品味的教师文化,才能营造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深层底蕴。同时,教师文化的创建工作又牵涉着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文化的发展最终能够促进教师成为一个教育变革、课程变革的主体,而不是变革的抗拒者或者被动的实施者。最终改造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做一个真正的有内涵的学校文化代言人,积极发挥代言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使得教师本人能幸福、完整地生活和发展。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的经验,人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就会觉得安全、舒适、稳妥,而一旦逾越则可能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这种“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的经验”被人们称为“舒适地带”,教师,特别是有一定教龄的教师都存在这样的“舒适地带”。要重构或者变构教师文化,毫

无疑问会对教师的“舒适地带”带来冲击,但是,当学校对教师文化的改造将带来教师素养提升、生命境界提升的预期能在学校达成的时候,当学校对教师文化的改造,将带来教师真正的专业发展的时候,教师文化的建设就能破浪前行。而教师文化的重构或者变构无外乎三大载体:新的教学材料、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育观念。在现实中,教师在前两个层面上发生变化不会太难,而教师信念、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却是最难发生的,通常需要经历的时间也最长。

1 教师的团队建设

团队对人的影响在于氛围,一个积极进取、勤奋向上的团队,能凝聚人心,提升教师境界于无形。包括年级组团队、教研组团队、备课组团队、班级组团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利用班级资源,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深化班级组内涵建设)。

2 名师工程建设

名师不一定是大师,大师往往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但是学校需要名师。学校名师往往指某个学科或某个方面有突出造诣、为全校公认、为社会认可并且声望较高的教师。名师代表某个学科或某个方面的最高水准,是学校教师的标杆。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学校需要特别注重名师的培养。包括建立名师评价、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建立名师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挥辐射、共享、示范作用。

3 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的可塑性决定了格局的不确定性。他们的精神面貌、学术态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后劲。学校需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和团队,借助这个平台,开展扎实有效的常规活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对他们提出具体的成长规划。如,“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特别是“十年名师”,学校应该制定“名师标准”,让青年教师明白,名师的基本状态,从而朝着这个状态去努力。

4 教师的学术研究

首先需要引导教师以课堂为基点,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基本研究阵地作好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然后需要带领教师从规范的、高水平的论文撰写,到“微型课题”的研究,再到比较大的课题的研究,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5 教师的评价

“Bloom”定义的评价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所以,评价是能够影响价值观的重大事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合乎逻辑的结论。为了加强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有必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体系至少应该指定包括“师德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教育工作评价”、“校本研训工作评价”、“绩效评价”等与教师教育教学教研师德有关状态的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制定原则应该遵循“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量精确评价与定性模糊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动态性评价教师。而评价指向目标应该是培育“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身心俱佳”的教师。

总之,学校文化的基本格局来自教师文化,学校对教师文化的引导和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学校需要尊重完整的教师生涯,尊重在专业发展上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师,并试图建立起合理的教师成长共同体,让所有的教师之间形成相濡以沫的伙伴互助关系,使学校成为教师文化发生、共建和共享的场所。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南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