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贱卖海张五”》教学纪实(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贱卖海张五”》教学纪实(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文化背景领悟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对民间文化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

3.体会一波三折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转折词,复述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文章。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冯骥才是天津作家,也是政协委员吧。

生:他写过许多小说,我们以前读过他写的课文《珍珠鸟》。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生:我知道他个子很高,爱打篮球。

师:看来,你们的预习很认真。冯骥才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还干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呢!你们知道,他近年在干些什么吗?

生:我知道,他正在抢救民间文化。

师:是啊,他献出了大部分稿费。为了抢救那些正濒临消失的民间文化,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奔走呼吁,不辞辛劳。

师:说起民间文化,在他众多的著作中,就有这么一本,专门介绍当年天津的奇人奇事,书名叫――(出示《俗世奇人》封面)。

生:《俗世奇人》。

师:今天这一篇文章便是选自这一本书,题目是――

生:《“贱卖海张五”》。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号“泥人张”。为什么有这个名号?

生:这名号表明他是专门捏泥人的,他姓张。

师:哦,前边表示他的职业,后边是他的姓。那么,你们家门口那个卖馒头的姓张,你可以叫他“馒头张”。

生:行!(有学生表示:不行!)

师:为什么有人说不行?

生:不能叫“馒头张”,除非他蒸的馒头是一绝,别人的馒头都没他做的好吃。

师:哦,以一个人的职业再加上他的姓氏,不是一般人能获得这样的称呼的。我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某个行业中身怀绝技的人。

评析:教学从了解作者起步。从了解作者中引出他的著作《俗世奇人》,《贱卖海张五》便是其中之一篇。何为“泥人张”,其名号有它特殊意义。这样的步步导入,自然如行云流水,且信息量大,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说奇

师:相信大家一定预习了课文,是吗?谁来读读这一段话?

(课件呈现: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学生朗读)。

师:真不错!注意“咸”读xián,“第三” 和“十万八千里 ”重读,跟我读。(生跟读两遍后再齐读整段话)。

师:大家已读了课文,泥人张留给你什么印象?

生:他捏泥人的本领高超,简直太神了!

师:一个字,那便是――

生:奇。

师:(板书: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同感!俗世奇人,果然是“奇”!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泥人张的“奇”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生默读,圈画后汇报句子。)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瞅,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师相机出示以上句子,指导朗读,相机理解“摆弄”“全然”“贱卖”,并引领学生分别领会这些描写分别是“手艺奇”“行事奇”“品格奇”。)

评析:欣赏这些句子所采用的策略,一是自读,二是画一画,想一想,三是把“奇”的表现作了归纳:“手艺奇”“行事奇”“品格奇”。如此的欣赏方法,学生既得到形象感染,又获得理性认知,教学中重视阅读策略的运用。

三、再读,论奇

师:对于这一点,假如只让我们读第一自然段,你信吗?

生:不信!不可能啊,没第二,第三差得十万八千里,太不可思议了。

师:呵呵,没错,冯骥才知道咱们不信。那么,他想了些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

师:呵呵,是啊,海张五不去拿泥人张找乐子我们也就不会一睹泥人张的真正风采了。

师:作品怎样写出他的技艺很高的?

生1:第8段,“只见人家泥人张好似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右手还在端杯饮酒,左手就在捏了,这体现出他的技艺很高。

师:作者用了哪一个动词来表现他制作泥人的手艺?

生(众):捏弄。

师:“捏弄”这个词让你感觉泥人张捏泥人时的状态怎样?

生:很随意的,他只是随随便便一捏,就捏出来了。眼睛都没看,不经意间就捏出来。

生:文章中写泥人张是在桌子底下捏的,证明他根本就没有看这个泥团,但是他却能捏得这么成功,可见他的手艺很好。

生:第8段直接描写泥人张捏泥人的语句比较少,大多数是从侧面表现出来的,比如说他“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

生:第9段写吃饭人的表现。

师:“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通过吃饭人的吃惊,来表现泥人张的技艺高超。

生:“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飞快”可见他技术之高。而且拿他和变戏法的进行对比,更突出了他手法的神奇,像变戏法一样神奇。

生:第9段的最后一句,“只是核桃大小”,因为核桃是很小的,泥团越小,它的纹理就越要清楚,越难捏,所以也能体现他的手艺高。

师:而且这个泥团是哪里来的?

生:是从鞋底抠出来的。

师:我们演演看,怎么抠?(师生演示)“抠”字也可以看出这团泥的量,多不多?

生:很少。

师:用这么少的一点点泥巴,就捏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海张五头像,他的手艺真是奇了。

生:最让人叫绝的是,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

师:(课件出示上面的句子)是哪两个词语带给我们拍案叫绝的感觉?

生:找乐子。

生:找回来。

师:都有一个“找”。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边的“找”表示“寻开心”,后面的“找”是“找回”!

师:找乐子的惨被贱卖,找尊严的流芳百年!

(再次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次齐读,突出泥人张之“奇”。)

所以难怪作品一开头就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泥人张手艺高超。刚才提问的同学,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会意点头。)

师:冯骥才先生运用细节、动词,神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有着一手绝活的泥人张,他的手艺真是奇了。

师:众人本以为这手艺一亮,怎么样?海张五该服吧?如果那样小说也就结束了,可海张五竟说贱卖都没人要,泥人张这回可怎么办呢?

师:有同学特别喜欢这一段:泥人张回报海张五时,头也没回,放下大蒲扇走了。大家发现没有,“泥人张”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海张五的表现却是怎样?

生(众):海张五破口大骂,咆哮!

师:这一处笔墨特别有意思,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海张五的表现与泥人张的表现。

生(读):“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生(读):“泥人张头都没回,放下大蒲扇走了。”

师:请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朗读。

生:我觉得她读出了海张五气急败坏的感觉。她强调了“贱卖”这个词,读时她的音量加大。

生:这正好表现了海张五的心虚,他当时已经有点服泥人张了,但又不愿低头认输,所以他肯定是通过大叫来掩饰自己的心虚的。

师:你的分析很精彩。所以我们朗读时可以通过加大音量、可以将句末字词的语音拉长来体现人物的色厉内荏。谁来点评朗读泥人张的语段?

生:他读出了泥人张对海张五骂他的话很不屑。他强调了头都没回。

生:我觉得他的朗读相对于海张五的声音来说,小了一点,然后就有了不屑的意味。

师: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读出不屑吗?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加一个停顿就可以表现出不屑这种味道了。要读出镇定。(师范读:泥人张头都没回,拿个大蒲扇走了。在蒲扇后面稍作停顿。全场鼓掌。)

师:我们同学也来试一试?一起读一读。

(生模仿师的朗读很到位,全场鼓掌。)

师:很好,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可以把作品读得更有味道。我们把这两段再一起读一遍,注意刚才说过的有的地方音量要加大,有的地方要停顿,还有结尾处的延长音等。

(生朗读。读得有声有色,全场鼓掌。)

师:太棒了!我们同学这一读啊,味儿全出来了。

评析:品词析句,感情朗读,妙趣横生。

四、抓词,道妙

师:这时你猜到结局了吗?“但”这事还没完―――“但”表示什么意思?大家试着从捏泥人开始用线画图表示一下情节的变化,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读文 。)

海张五一出场捧,唯泥人张不理这是一波,众人欣赏泥人张,海张五轻视,第一折,一个阔商恶语欺人,一个手艺反击,第二折,一个穷凶极恶,本以为泥人张没辙,一个“但”造成文章的第三折使结局大出我们意料“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

师: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这一波三折的写法很好,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波折?

生:“可是”“但是”“只见”“但”。

师: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简要讲一讲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生练习说。)

师:他对你的作文有哪些启发呢?

师:其实,一波三折,你也可以做到!(屏幕出示作文题目:1.一次难忘的旅游;2.我和同桌 3.我爱 ;4.记一场比赛。)假如让你从中选一个题目,你会怎么一波三折地写呢?

(学生思考。)

师:你打算一共写几段?你打算在哪个地方产生波折?

师:谁来说说你的写作打算?

生:我要写《我爱下围棋》。大概分六段来写:首先写我看了李昌镐下棋,我很喜欢,兴致勃勃报了名;接着写我练了一个月就觉得没意思,想放弃;再写一年级一个同学在围棋大赛上狠狠赢了我,于是,我又开始了练习;再后来,学围棋要付出很多时间,我有点想打退堂鼓,爸爸鼓励我,我又坚持了下来;最后在市第四届少儿围棋大赛上,我拿到了亚军。

师:下课。

评析:课文只是“例子”。“‘迁移“拓展”’是文本的活学活用,是举文本之“一”而反其“三”。学生读课文有一个“走进去”和“走出来”的过程。走进去“见得亲切”,得“意”得“情”得“法”;走出来“想得明白”,提升认识、学会运用。学法迁移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仿写无论是《我爱弹钢琴》,还是《一次难忘的秋游》,着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有点一波三折的意味。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第二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