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的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的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我们对__区__中学、__中学、__中学、__小学、__小学、__第二小学等6所学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调查。调查显示,我镇现有在校小学生2767人,其中留守儿童376人,约占13.6%;现有在校初中生2723人,其中留守儿童228人,约占8.4%。在监护人方面,这些孩子由祖辈照顾的516人,亲友照顾的61人,社会照顾的16人,寄宿学校的6人,无人监护的5人。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加之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放纵溺爱,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不利于儿童全面而良好性格的形成。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调查了解,70%的外出务工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一年或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据我们从公安部门了解,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重大,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努力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以构筑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1、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弱化乃至消除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与住房制度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废除高过城市学生的教育资费等,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使他们能就地入学,从而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

2、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家长以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的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在外出务工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沟通。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更要从心理上加以疏通和引导,让孩子真正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3、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培养,对留守儿童加大关怀力度;其次,逐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设施,不断改善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让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保障;第三,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课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专门的教育管理。学校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他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惑,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尽量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能在有老师、同伴的群体中成长,在充实课余生活的同时,为留守儿童一定程度上填补没有父母在身边所缺失的感情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学校至少每半年要召开一次有回家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同时,也让家长在权衡经济收入、抚养子女成长二者之间有个更加理性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

4、充分发挥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的协调努力,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当前可以做的就是依靠传媒的作用,加强村民(居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注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对他们倾注于关爱和呵护,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留守儿童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