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农业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撬动全局的深刻变革,也是引领发展的客观遵循,为推动江苏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指引。对江苏来说,未来五年,是完成“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殷切嘱托的决战决胜阶段,不仅迎来现代农业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农业远近期矛盾叠加、内外部制约并存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以理念转变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方式转变推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以创新添动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增添动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驱动,尽快摆脱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构建产业新结构,突破农业新科技,发展农业新业态,释放现代农业的新动能。

创新驱动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是江苏农业发展的硬约束,有限的耕地既要考虑农林牧渔产品的有效供给,也要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元功能,还要统筹增产增效增收的多重目标。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效益为导向,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构建新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发展的“加法”。

创新驱动科技装备提升。科技是现代农业腾飞的翅膀。江苏科技资源丰富、力量雄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稳居全国首位,但处于科技前沿的自主创新成果还不是很多。聚焦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出一批“苏”字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生物技术、现代装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改造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完善全覆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动农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花结果。

创新驱动产业互动融合。创新要落到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上。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打开农业增效的新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区域公共品牌为重点强化品牌创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融合发展、互动增值。

以协调增活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协调才能持续,协调才有活力。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导致资源要素持续向城市集聚,农业现代化成为“四化同步”最薄弱的环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增强后劲、激发活力。

在“人”的问题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挥优势、各展所长、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一批有经验、有劳动力的“老农”,吸引一批有乡愁、想返乡创业的“新农”,引进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把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经营主体,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职业农民适度集中成为家庭农场,鼓励以家庭农场为成员组建或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关系。

在“地”的问题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落实“三权分置”的基础,要确实权、颁铁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和农民一道守住耕地红线。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动,引入更多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理念,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联耕联种、农田托管等各具优势的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在“钱”的问题上,加快农村金融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民合作社融资改革,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金融创新,提高信贷保险为农服务能力,促进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同时,唤醒农村的“沉睡资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赋予权能的基础上,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以绿色优生态,积极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绿色就是生命,绿色寓意希望。现代农业是绿色产业,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集约、农耕文化传承、农村环境良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让农业成为建设美丽宜居新江苏的重要支撑。

发展生态农业,让绿色食品“养胃”。以农业清洁生产为重点,立足种养平衡发展,统筹考虑环境消纳能力,加快新型农牧结合生态种养模式推广,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生态化,为城乡居民提供种类丰富、质量可靠的绿色食品,实现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村环境减负、农业生态增值多重目标。

发展循环农业,让耕地资源“养颜”。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方式,进一步提升秸秆利用质量、拓宽畜禽粪便利用渠道,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让农业资源自我净化,休养生息。

发展观光农业,让田园风光“养眼”。将田园风光与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推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向社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挖掘传承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培育发展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集聚村,拓展农业功能。

发展现代林业,让天然氧吧“养肺”。建设“绿色江苏”,实施森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推进植树造林,开辟造林绿化新空间,加强农业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强化湿地保护与利用,全面提升绿化发展水平,让城乡居民在天然氧吧中深呼吸。

以开放拓空间,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开放拓展空间,开放构筑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江苏农业发展正逐步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江苏打造成农产品进出口大省、“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示范省、开放型农业强省。

着力产品互通,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聚组织资源、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加强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发挥江苏滨江临海、交通便利、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建设一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心,努力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进出口集散枢纽。

着力优势互补,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鼓励支持省内有意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抱团到境外创业,充分利用农业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创响江苏优质农产品品牌,参与国际农业开发,抢占国际化市场。同时,支持境外企业来江苏在农业领域投资兴业,向江苏农业输入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和管理经验,实现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

着力要素互融,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以技术与信息交流为重点,强化农业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前沿农业技术、优良种质资源、先进物质装备,建设一批国际合作项目集聚、国际交流密切的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展多样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国际交流互访,特别是增加农业科技专家、农业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交流,增进了解、增强合作、增加信任,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

以共享惠民生,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共享体现民生,共享维护公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低收入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农民平均增幅,让广大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成为农业现代化最大受益者。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基层在现代农业建设、农村改革创新、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释放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当前特别要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防止土地非农化、农民边缘化。

坚持挖掘新增长点不停步。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思路举措,从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培育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入手,大力培植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把更多的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培育成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创办者,让农民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入。

坚持投入聚焦农民不放松。发挥江苏经济实力强、反哺能力强的优势,突出财政投入公共属性,加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统筹和整合,在扶持主体上,更多聚焦农民这个主体,更多地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在投入方向上,主攻现代农业关键环节,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