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卫平 “意合工合心合”的紫砂佳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卫平 “意合工合心合”的紫砂佳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卫平,1963年生于宜兴鼎蜀画溪河畔,自幼酷爱把玩泥土, 1985年至今,其作品先后获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二、三等奖和优秀奖。1998年获得江苏省工艺大师称号。2004年获得第31届国际陶艺交流创作展金奖。

江苏宜兴市东南12公里的鼎(丁)蜀镇,濒太湖,傍鼎(丁)、蜀二山。镇不大,却窑厂众多,从明清“三大”到近代大师,紫砂妙手层出不穷。据考证,自明代起,画溪两岸窑火绵延不绝;“紫玉金砂”的美妙传说在这里代代相传,演绎至今,铸就了“紫砂之都”的流芳美誉。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已不仅仅满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朦胧的文化意识唤起了人们对文人雅士的历史追寻。盛世重收藏,上世纪80年代,收藏界刮起了紫砂壶旋风。一时间“洛阳纸贵”。上世纪90年代,继“宜兴四小龙”后一匹“黑马”脱缰而出――周卫平壶艺作品在中国收藏界崛起,进而得到东南亚及海外收藏家的青睐。

周卫平的制壶技艺、创新造型得到了制壶前辈大师们的肯定及赞赏,他也与一批中国文物鉴定大师、国画名家们结下难解的“壶缘”。2004年,周卫平壶艺作品《寿乐提梁》、《游龙戏水》先后入选了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4中国文化年――巴黎艺术周陶艺展”、“2004年中国艺术周――中国当代陶艺展”,分别在法国、加拿大展出。2004年8月,周卫平受中国美术家协会派遣,参加在塞尔维亚和波黑共和国举办的国际陶艺家创作交流活动,其间创作的陶艺作品《依、偎》获组委会金奖,为中国陶艺界赢得了声誉。

看周卫平的作品,似乎一系列的创作成就在新世纪爆发了。 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厚积薄发。1979年,周卫平便开始了他的陶艺生涯。198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艺设计。1985年开始,他的紫砂作品香炉、台灯、笔饰、壶等先后多次获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上世纪80年代后期,周卫平将创作的重点放在紫砂壶艺方面,先后得到顾景周等多位近代制壶大师的耳提面命。其壶艺作品《360度旋转提梁》、《寿乐提梁》获全国陶瓷创新奖。

多年的创作、实践、积累,周卫平的壶艺作品已渐入佳境。他创作的《游龙戏水》壶,由壶体、杯托、杯盏浑然一体组成。四条祥龙从云端(壶盖)探身而下,杯托似海水翻腾,托举着四个杯盏。远观似中国古代地震仪,近观则无传统紫砂壶的壶嘴、壶把。最叫绝的是,沏茶时将壶体旋转90度,四条祥龙口吐玉液,飞流似从天而降,将四个杯盏注满;沏茶后将壶体再旋转90度,流水戛然而止且滴水不漏。绝就绝在此机关并无磁铁或电磁开关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凭巧妙的结构设计完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杨永善看后说,此壶突破了传统壶“把、嘴”的概念,设计新颖,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作品。他创作的《劲竹提梁》壶,竹节不论粗细,每一根线条清晰流畅,遒劲有力。该壶绝妙处在提梁竹梢,它不经意地在壶嘴上打了个“活结”,似乎饮茶后人们可以把这根做壶把的竹梢解下来;制壶大师徐汉堂看后,大赞这个“结”打得好,称此壶已入“意合、工合、心合”的佳境。

把玩周卫平壶艺作品,不由得让人感叹其立意新颖、造型精巧,从打泥、成型、贴片到明珍功夫、推墙刮底,每一道工序都透出他的心力。他的作品线条挺拔流畅,力显阳刚;大弧面造型饱满圆润,润显阴柔。整体光敛沉着,阴阳和谐、师法有度,浑然天成。藏家通过对壶的养护,每一次触摸都似乎透过壶身与工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每一道明珍功夫都让人们隐隐地触及到那遥远的梦幻般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