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威盛中国“芯”的 绿色革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威盛中国“芯”的 绿色革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威盛再次成为了业界的焦点。凝聚几代研发人员心血的基于Isaiah架构的Nano凌珑处理器问世,让威盛尽情挥洒着它的中国“芯”激情。“当梦想真正实现时,我愿意将梦想首发地选在中国,与全世界华人一起分享这份光荣与喜悦。”威盛电子总经理陈文琦执着于他的中国“芯”梦想。面对超便携移动终端将带来的发展机遇,陈文琦和他领导下的威盛电子更是蓄势已久,志在必得。

翻身之战

Isaiah的典故原型是希伯来先知以赛亚,以此命名,似乎隐喻基于Isaiah架构的处理器将抛却征服者的面孔,充当起先行者的角色。对于威盛来说,Isaiah的意义在于它使威盛有机会从节能、绿色的新角度切入超便携市场,进而扩大优势,这将成为威盛的翻身之战。

刘保华:我们都看到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中间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就是所谓的超移动设备市场。但到底未来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状态,目前还不明朗。威盛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超便携终端,在你看来,这个新市场的产品应该具有什么特征?

陈文琦:威盛在这方面投入得很早,当初就是看准了这块市场一定会发展起来。为此,我们尝试着去研究各种不同的终端,也和很多客户做了不同的努力。目前来看,IT终端设备的发展有两个主要方向:小就是美与节能社会。再进一步,从互联网发展来看,网民数量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愿望是让更多人能够联网。

实际上,我们认为超移动装置比较合适的名称应该叫UMD(Ultra Mobile Device),它其实根本上就是笔记本电脑。最早我们以为7英寸应该是主要的屏幕尺寸,可是现在看起来7英寸大概马上会变成一种比较次级的屏幕,有合作伙伴基于我们的处理器在做更大尺寸的产品,比如9英寸、10英寸,也还有合作伙伴在做5英寸左右的产品,这是处于持续演化的过程当中,有着见仁见智的分析,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结论,但便携设备的屏幕尺寸在发生变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在此基础上,CPU、芯片组是整件事情的龙头驱动力,把能耗降低、成本降下来,UMD市场的启动就可行了,不然的话很难做,现在的技术准备已经完备了。价格会与手机的发展比较像,使用数量上去了,价格会很便宜,大众都接受得了。

刘保华:在CPU领域,厂商一度走的是主频路线,后来又开始走多核路线。主频和多核都曾经是竞争的要素。你认为,未来像在Mini-NoteBook这样的市场上,对于CPU厂商来说,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竞争要素?

陈文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PC走向了一些比较虚的东西,面对速度大战,我一直在冷静地思考,用户本 身的需求是什么?在早期PC成长起来的时候,PC主要的需求是计算能力,而现在的计算能力其实已经够用一段时间了。这里讲的够用不够用是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看的。

所以,我觉得在UMD这样的产品上,我们在强调应用,英特尔的做法也跟我们的越来越像了。我们是根据用户的实际应用,来重新架构PC 的层次,带动整个PC产业发展。将来PC一定是细分的,比如玩游戏的PC、办公室使用的PC和学校用的PC一定是不同的。对于CPU厂商来说,就是要配合这样的产业变化来设计自己的产品。

刘保华:消费者的需求很多是潜在的,需要厂商牵引。但时机有讲究,过早的时候,潜意识还没有变成真正的需求。威盛出了基于Isaiah架构的Nano凌珑处理器,应该是认为这个潜在的需求已经出现了,在下一个产品阶段的战略中,它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陈文琦:过去做CPU的迷失在于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产品,而今天的做法则是细分市场后量身定做,计算要针对应用来发展。所以威盛推出的基于Isaiah架构的Nano凌珑处理器,要从过去纯粹跑低端应用的方向开始加强。这个架构为满足计算、娱乐和连接应用中所需的性能和功能而设计,包括高清晰视频、3D游戏、图像处理、虚拟世界等,为移动设备如Mini-Notebook、UMD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还有一件事情会变得非常重要,就是虚拟化技术。我相信在未来几年,整个x86架构都会有虚拟化需求。从应用角度去想,如果用户今天要用Windows应用,明天要换成Linux或者Mac呢?如果采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当时所希望使用的操作系统。有了虚拟化,操作系统单一化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如果发展起来,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虚拟化目前是VMware这些软件厂商在主导,但如果真正要实现大众化,一定是使用CPU来做。这给CPU厂商也带来了机会。

未来发展的最大亮点在于移动互联网,同时,威盛也在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兴趣会使得小型的便携设备有更好的发展,在发展功能方面,既然是应用导向,这类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都需要虚拟化技术。所以,我们也考虑到了这样的功能,未来还要向前走。

刘保华:在超便携终端还没有讨论到虚拟化的时候,威盛又往前走了一步。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要试图改变产业格局,只是亦步亦趋就很难获得成功。威盛现在选择从绿色节能这样的角度切入市场。全美达也是做超低能耗处理器的厂商,但它最后退出市场了。为什么前面有失败的例子,而威盛还要以此作为竞争的核心要素?

陈文琦:整体而言,全美达的成功与失败有一些内在的关联。它的处理器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架构,这个架构在应用中是采用模拟的方式来做,所以它在节能方面的效果差了很多,先天就给自己挖了很大的陷阱。

处理器厂商今天能实现降低能耗有没有意义?意义很大!我们看到不管手机还是迷你电脑,甚至更高端的数据中心的设备,都需要处理器能节约能源。现在像Google这样的大型互联网服务商,重视能耗问题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样能通过持续努力,把处理器越做越好,能耗控制更出色。全美达的失败并不是绿色计算的失败,而是技术架构存在问题。

“豪赌”背后

威盛有的不仅是执着和激情,它还深谙共赢之道。应对未来,威盛做好了技术准备和合作铺垫,而Nano凌珑处理器切入市场后将呈现出的扩张作用,更是威盛在看似“豪赌”背后,为其持续发展夯下的根基。

刘保华:ATI已经与AMD成为一家了,有评论认为,NVIDIA和威盛之间的合作或整合是必然的,只不过是采用什么方式。比如战略联盟,NVIDIA收购威盛通用CPU业务或者整体收购威盛。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威盛与NVIDIA现在的关系怎样?

陈文琦:我们从来没有谈过合并的事情,也没有对外宣布过这件事情。NVIDIA应该也没有就此发表过太多意见。可我们的确一直在合作,这绝对对双方都有好处。我们看到,NVIDIA在GPU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实际上,未来CPU固然很重要,但GPU的重要性也已经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Windows Vista普及之后。威盛与NVIDIA各有所长,可以在这方面互相合作,共享一些对市场的看法。将来的重点是,我们怎样发展新一代的超便携移动设备,并针对应用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

刘保华:移动互联网是个大趋势,也伴随着互联网上的大量音视频需要处理。威盛的处理器计划如何与显卡配合,未来会不会是显示芯片被集成到CPU中?这种集成化的概念怎么体现?未来在超便携终端上还有没有独立显卡存在?

陈文琦:我们接下来要与NVIDIA合作,把NVIDIA的显卡与威盛的处理器放在一起。在超便携的设备当中,我认为以目前发展来看,放置独立显卡很困难。到底最终要怎么整合,现在还不明确。威盛和NVIDIA互有所长,一定是结合起来做事,真正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各个产品应该怎样整合,在什么时间点用什么样的策略,这是整个来看最重要的问题。AMD在做这件事情,他们会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会遇到。GPU本身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也很多。任何合作关系一定是各有所长才会最有价值,我们现在明朗的是,威盛与NVIDIA各自的长处都已经很清楚了。

刘保华:我留意到一则消息,威盛处理器加上NVIDIA显卡已经实现了一个超便携移动平台,能运行Windows Vista,价格仅仅为45美元。威盛如果总是维持在利润率低的低端市场上,怎么做到可持续发展?

陈文琦:采用这个平台的设备与以前采用其他平台的超便携设备相比,当然要便宜得多,但真正的诉求其实不在价格,而是把轻薄的产品拉到合理的价位,诉求是用户携带轻便。所以说,重要的是威盛今天做什么样的产品,主打什么样的目标市场。威盛的策略是,我们进一个市场主要考虑切入新市场,并且在一开始时,一定是选一个容易进去的切入点。AMD是很好的例子。过去AMD主打的市场都是经济的低端市场,但他们的利润率很低,如今他们现在越来越趋于高端,价格和利润率都不低。在我看来,这个市场本身有很多层次。威盛在这上面会提供给客户不同的选择,提供的价位一定会是跟市场价位相关的。

我们也认为,绿色计算是有普遍性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整个PC产业都要为之努力的方向。威盛现在在做的超移动设备的处理器多加了功能,但并不是因为这些功能就提高了它的出货价格。威盛的产品接下来也会逐渐打开一些相同的市场,比如我们的客户也会去做14英寸、15英寸笔记本电脑……直截了当地说,威盛会进入这些市场,只是会用一个比较新的方式来切入并且拓展市场。

选择专注

威盛深知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今,它已经开始专注地走差异化道路,在低功耗处理器市场,威盛相信自己大有可为。

刘保华:威盛、AMD曾经在与英特尔的竞争当中领先过,却不能保持持续性领先,在取得优势之后很难不断扩大优势,被对手迅速地赶上并超越了。在你看来,这是什么原因?

陈文琦:威盛遇到的问题是当初与英特尔存在所谓的竞争。事实上,当时威盛做芯片组,英特尔做的是CPU,但英特尔并不希望威盛为它做芯片组,合作不是很顺畅。后来威盛决定做CPU,本意也是实现互补,而英特尔的理解则是竞争。我们准备做CPU的时候,就知道前路会有些坎坷。

AMD是威盛的老战友了,在CPU和芯片组方面合作了很多年,合作得很好。从某种程度来讲,英特尔的规模比我们两家都要大很多,它的业务可以覆盖得很全面。我们与AMD的做法则是分头努力,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样的合理分工有利于为我们的生存拓展空间,同时也可以给英特尔带来适当的挑战和冲击,促进共同的技术进步。AMD在服务器、PC这方面要比威盛强很多,他们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在这一市场上继续做高端产品。如果我执掌AMD,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向。威盛选择的是超便携互联网设备,我们都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各自分工。如果AMD还像以前一样,做所有英特尔做的事情,那它在各方面都会有一些差距,包括财务方面。而如果威盛也去做AMD现在做的事情,那么才真的是贪多了,也没有那么多附加价值在上面。有选择就有差异化,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产品。

刘保华:CPU市场投入属于资本密集型市场。认定一个方向进行投入,如果这个市场没有变成有效拉动力,投入就很难获得预期的回报;但如果慢了一步,或许就错失良机了。威盛有怎样的机制保持在快一步和慢一步之间找到平衡,既获得竞争优势,又比较稳健?

陈文琦:做市场先决者的确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当威盛能一再强调自己走的是正确的方向时,认可的合作伙伴是越来越多的。在UMD市场,威盛始终跑在前面,积极主动推动这个市场。只是英特尔的影响力更大,它的进入对这类产品的成熟起到了推动作用,威盛也乐于看到市场总容量的快速增长。从整个市场来看,威盛取得了巨大成长,这事实上是包括市场、业界对威盛做法的肯定。

威盛这样做,与我们合作的人会获得更多价值,会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这些年来,PC产业某些方面在不健康发展,设备制造商越来越没有办法去区隔市场,价格战很厉害。威盛的价值是提供了一个区隔的机会,连英特尔也跟随而至,因为它也可以很快提供新产品,为其客户提供更大价值。为客户和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就一定会有成果出来,这就是威盛相信的事情。

记者手记

伏久者跃必高

没有人能忽视威盛作为一家技术导向型厂商的力量。作为全球第三大芯片厂商,尽管它的规模要明显小于前两大厂商,但它的创新精神和面对大起大落仍执着向前的态度耐人寻味,值得敬佩。

2001年,威盛处于其事业的巅峰期,一时风光无限,而后数年则一度归于沉寂。前进路上多坎坷,陈文琦在进入半导体行业时就很清楚这一点。有说法将威盛的起伏归结为在与对手进行速度与性能的激烈竞赛中疲惫了,而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威盛在重新梳理发展蓝图、在深思中蛰伏砺剑,酝酿复兴的激情和利器。

Isaiah的问世可谓是威盛伏久之后的冲高之举。这一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威盛对绿色计算的深入思考,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判断以及奉献出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时也看到了威盛在竞合之间的游刃有余和更为坚定的信心。

为威盛复兴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是,这一次威盛表现出的历练后的成熟和成竹在胸,则是它在发展路上必须学会的,而它已经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