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天鹅》:压抑下的畸形完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天鹅》:压抑下的畸形完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编剧:安德雷斯・海因斯/马克・海曼/约翰・J・麦克劳克林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尼斯/薇诺娜・瑞德/文森特・卡索/芭芭拉・赫希

类型:剧情/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日期:2010-12-17(美国)

片长:108分钟

一直没觉得芭蕾艺术有什么好看的,而《黑天鹅》让我对于芭蕾艺术有种豁然开朗的认识。导演选择《天鹅湖》作为线索显然意图非常明确,它借用了黑白两只天鹅的形象,来推动对于人性中两种本质的探究。

故事是这样的:剧团要重排《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离去,总监Thomas决定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Nina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然而,在竞争中,她发现心机颇重的Lily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在选拔中,她的白天鹅表演得无可挑剔,但是黑天鹅不及Lily。她找到总监,希望争取一下。总监趁机亲吻她,却被她强硬拒绝,结果,总监居然选了她。队友怀疑她靠色相上位……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一、“乖”的本质是压抑

电影里Nina得到了母亲最大的呵护和栽培,她美丽、纯洁,舞技超群,但却不能入选。总监说,如果只有白天鹅,Nina是不二人选,但Nina必须有能力呈现黑与白的一体两面。 Thomas也许是眼毒,也许是更懂人性,她知道在Nina“圣洁无瑕”的躯壳里,一定也有未被唤醒的“黑”,而他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它。特别是他强吻Nina被咬,更让他确定了她身上“黑”的潜质,当然,这是总监的一种很特别的考核,无疑,Nina通过了考核。

之于Nina,她圣洁的形象,是她母亲多年来倾心打造的结果,然而,艺术上的需求,让她第一次开始面对自己――自己的灵魂、自己的肉身――欲望、嫉妒、暴力、叛逆……一直生活在童话王国里的Nina,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惶惑与痛,她既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却也难以承受真实的自己带来的强大不安,更何况她的母亲一直在努力把她往回拉,而Nina则坚决地挣脱。

所以说,“乖”的本质是压抑,“恶”的本质是释放。

Nina以往的乖,实际上是在母亲的“教育”“爱”“诱导”之下,压抑了人性的本真,她的圣洁,只是一种假相,是母亲的自我欺骗。然而,这“乖”所压抑的本性一旦释放,将会有巨大的能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乖”往往是危险的,它有一种核聚变前夕的稳定,但也意味着一旦爆发将会带来巨大的毁灭。

二、黑与白的辩证

善与恶,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简单化、粗鄙化的认知方式,相比起来,“白与黑”的意象则合理得多,因为世界不可能只有善没有恶,也不会只有恶没有善,客观存在的东西,实在是无可褒贬。我们的身体里也一样,不会只有高尚没有卑微,只有良知没有邪恶。这种纠结,是人最鲜明的特点,所谓“神性”与“兽性”齐飞、“天使”共“魔鬼”一色。我们是白与黑的混合体,我们从来就是个“灰”,因为成长的经历不同,我们会呈现相异的灰度;而且,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的灰度也会不同……

因此,如果我们被强令定义成“白”,黑色素积聚在内心,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必是脆弱的、危险的。Nina套上了Lily送的黑色内衣,正是自我平衡的一种暗示。她数次抓伤自己的后背,也无疑暗示了灵魂里“黑”的涌动。

Nina终究要演回白天鹅,她最终发现了,自己能够演黑天鹅,恰恰是因为自己化妆间里“自己杀掉了自己”,一旦发现了这个秘密,她“白”的一面立即唤醒,然而,流血的伤口也即刻显现。她带着流血的剧痛完成了整个表演,完成了黑白两只天鹅,但也承受了最大的自戕和伤痛。

这是一种决绝,不过,这也是自我平衡的起点,电影并没有给出Nina的后续,不过我们也有理由相信,Nina终于借着天鹅的躯壳,找到自己。

三、生孩子容易,教育孩子却难上加难

Nina产生幻觉,将她母亲推出门外时,门板狠狠地夹住了母亲的手。这个画面让我落泪――这种释放太痛了,痛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Nina的心。她的潜意识里,一定对这只“塑造”她的手,无比厌恶乃至痛恨,她做自己的渴望从来没有那么强烈过。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小的时候是他们的玩具,长大了又成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工具,而综观人生,孩子还是他们“我执”于世界的替代品。他们往往执著于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以爱的名义占有、压制,但却很少想过,孩子属于他们自己,拥有自我完成的权利。教育孩子,其实质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让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透人的秘密,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走向成熟。然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只是放纵自己的“我执”。

父母的成长过程中自然有他的感悟和经验,然而这感悟和经验并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由于人的狭隘与卑微,人们很难对此有自知。他们爱孩子的形态,就会经常表现为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强加给孩子,而这种强加,却让孩子无法从自我经历中成长,让他们无法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这是很要命的,因为时代、环境、阅历,甚至混杂了父母双方的基因……都决定了,孩子与父母是迥异的,他没有可能沿着父母的或者父母想要的路走下去。

父母有局限和卑微,面对疼惜的孩子,他们不可能真的理性,那些经受过苦难、挫折的父母在“压制”孩子的时候更是变本加厉,他们不愿意让孩子重复自己的错误和苦难,不愿意让孩子经历成长的阵痛,于是要么过于严苛制造白色恐怖,要么营造一个无菌的童话王国,说到底,这两种方式的本质是一回事。

网络影评

好的艺术一定是注入了灵魂的――仅仅是能连续做25个挥鞭转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在表演白天鹅的时候呈现纯粹的圣洁,在表演黑天鹅的时候呈现彻底的欲望。不疯魔不成活,所有的艺术都一样,都必须拥有灵魂、打动人心。只要能让你长久地感同身受、为之动容,就是好作品。反之,即使再火爆,也不过是一朵浮云。

――代代是橘子

《黑天鹅》是一支华丽而又亢奋的暗黑交响乐,全片的节奏像极了古典音乐的韵律感:片中所有表演、剪辑、摄影等元素,全部是为了编排成“影像的音符”而存在的。导演将这种从《梦之安魂曲》延续下来的蒙太奇思维的形式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在提升电影“音乐化形式美“的同时,多少削弱了角色本身所迸发出的力量。

――比芭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