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市报如何突破发展困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地市报的发展虽然船小好调头,但由于固有思维模式、运作机制及市场的限制,在面对快速扩张的新兴传媒时,有些力不从心。本文对当前地市报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剖析,指出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型,利用好网络平台,打好信息化之牌,实现报网一体,提升报业知名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关键词】地市报 纸媒 新媒体 转型
当前,随着网络媒介的逐渐成熟,网络媒体和建立在网络之上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开拓,给传统的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消息传播的滞后、信息容量的单薄、版面组织的限制,以及阅读的便利性等,成了纸媒发展的“绊脚石”。
于是在业界,有人预言:纸媒已死。而为了面对当前所遇到的尴尬,地市报业单位也都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网媒,来应对这一挑战。但从实际运营效果来看,报业单位即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媒,但由于机制问题,大多还是各自为战,纸媒并没有好好地将网络利用起来,报业单位也仅仅是多建了一家网站而已,而网站也因采编人员新闻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部分网站也就成了自家人的自娱自乐而已。自然,报网之间的互动,报业发展的转型,还隔着一层未捅破的“窗户纸”,并没有实现一体化,反而加重了报业单位采编、运营的负担。
媒体的发展,其核心和贯穿始终的实质是记者的存在性。虽然基于时代的进步,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外延大范围拓展,但其内涵却始终如一,就是记者的在位。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地市报业传媒的优质资源是其所拥有的采编资源,这也是新建网络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因而,对于所谓纸媒没有未来的言论,给媒体从业者带来的忧虑,笔者认为其关键还在于转型,要开阔眼界,突破现有单位部门条块的束缚,转变发展方式,做到与时俱进,不因媒介形式的变化而影响从业者的发展。
那么作为地市报业单位,如何实现自身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就需要真正意义上做到报网一体,要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和优质的采编资源,延续报纸权威性的路子,打好报道信息化的牌。
以笔者的工作经历和观察,目前一些地市报,在保证报纸这一主流媒介采编正常化的前提下,设立了属于报业单位的网媒,配备一定的采编、技术人员和采编设备。当有重大新闻时,一般与纸媒采编人员一起,构成所谓的“全媒体”报道。从报道上来看,网络的报道,主要是采取简单化,以图片报道为主的方式,确实达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效果。但从整体运作来看,这种“全媒体”方式存在诸多不科学的地方,一是造成了采编人员的浪费;二是新建采编人员在新闻能力和经验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准确性难以保障;三是网络在新闻的主体方面,仍然以报纸记者的报道为依赖,也就是说,多数信息依然是滞后的。综合来看,这种报网互动,或是所谓的“全媒体”,是低水平的,其本质是资源的耗费,非但不能带动纸媒的转型,反而在资金等方面拖累纸媒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纸媒和网媒更好的一体化呢?
笔者觉得,首先应整合采编资源,以网媒平台为信息报道的第一终端。在现有采编人员基础上,进行网络传输和网媒编辑的培训,尤其是网媒编辑,其工作不再是简单的粘贴,而是需要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导向把握能力。记者在采写到新闻后,第一时间将新闻报道传输给网媒,网媒编辑进行把关和编发。这样既保证了媒体信息的及时性和独家性,又保证了报道的准确性,打破了报纸版面的限制,同时还有利于了解信息报道在社会中的影响,既能及时发现不足,改正和完善新闻报道,又能感受读者对新闻资源的需求,以及该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的延展性。
其次,以报纸为第二终端,精选并保证新闻报道尤其是党政、经济类报道的权威性。新闻报道经过报属网媒报道后,纸质媒体(含党报和都市报)编辑,根据各自选稿需求,选取稿件。此时记者的稿件已比较完善,纸媒编辑在此基础上进行精选和精编,增强可读性、权威性和版面的可观赏性。而且根据影响力度,如有需要,编辑还可以与记者联系,诸如约稿进行连续报道以及深度报道等,做好重大主题的策划,拓展报道的空间。
再次,网媒与报纸相互推销,提升报业知名度。网媒不仅需要设有报纸的电子版,而且在采用记者稿件时,最好标明报纸的名称,以有利于提高报纸的知名度。而报纸不能详尽处,可以提示读者更详细阅读或相关报道可以浏览报属网媒。以此,报纸与网媒在新闻报道和专题制作方面实现互动和相互推销,既满足了大众信息消费需求,又把报业媒体的产品推向市场,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纸媒作为一种媒介形式,就当前来看,以其特有的权威性和深度阅读的便利性等优势,仍然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即便纸媒发展难以为继,相信媒体的核心力量―采编人员,也会以他们独特的智慧去适应和创新媒体的发展形式。因而当前所要所做的就是,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机制的突破,摆脱旧有老路的束缚,实现报业单位的真正发展、繁荣,而不是在老圈子里打转和哀叹纸媒的衰落。
(作者单位:皖西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