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植物栽培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植物栽培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操作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教学观点;思维活动;教学创新;植物栽培

1 目前植物栽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观念方面

有些教师认为栽培就是简单的栽树,松土,施肥,除草,杀虫,就是农村人的那一套,做是最重要的,反复练习是关键。因此,学生会简单地知道栽培养护的流程,但不懂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或那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会单纯地模仿,当出现新的问题时,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

1.2 教学手段方面

部分教师在植物栽培理论教学中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本教材、一份讲义,一支粉笔,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图片,视频,网络等的综合运用不仅更形象,更生动,而且更迅速有效。

2 植物栽培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2.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注意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可见,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一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思维、自觉创新的意识。

2.2 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在以前的植物栽培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绝对的一致,例如大树移栽这一章教学中,教学中让学生按固定的操作步骤规定坑的大小,树放的深浅,土堆的高低,没有足够的思考,犯错的机会,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记》中早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培养创新人才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3 探索有效学法,引导创新思维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植物栽培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想要把植物栽培的所有知识都详细的教授给学生,没可能,更重要的是也没必要。因而要特别重视植物栽培学科学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师要因材施教,“授之以渔”,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学法,要让学生不仅只会操作教材要求的知识,也要能够利用已学会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去分析、理解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教师尽量少讲,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独立钻研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实践去获取知识。始终牢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操作技巧。产生的疑问愈多,探讨得越多,兴趣也越浓厚,解决后获得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因此,教学中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创造性会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思维也就会得到拓展。

2.4 提供实践机会,挖掘创新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植物栽培的教学更为适用。植物栽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实践,才能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并通过反馈检验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实习企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创新空间。

2.5 鼓励学以致用,体验创新喜悦

植物栽培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而鼓励、指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复壮。这样,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既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又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以致用活动中,亲自实践,享受了动手的乐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体验了创新的喜悦,从而提高了创新的积极性。

3 结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操作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应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要利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棣沭,韩婧.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9(6)

2 张维津,陈林松.变知识考试为能力考试[J].机械职业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