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术语界定规范度的一种评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术语界定规范度的一种评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术语界定是术语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但术语界定规范度的评估研究并不多,理论性与可操作性兼备的评估模式更是少之又少。借助朱利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以及功能语言学有关意义构建的一些思想,可以较好地进行术语规范度的评估。

关键词:术语界定,规范度,评估模式

中图分类号:N04;N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1-0005-05

一 术语学的有关思想

根据冯志伟的介绍[1],术语学研究的代表性学派有四个,这四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德国—奥地利学派认为,概念系统是术语的基础;术语学要对术语中的各种成分进行评价;强调要用国际统一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各国的术语工作;强调定义在术语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俄罗斯学派认为,术语学研究的对象属于语言范畴;研究术语的方法一般是先从某一领域的语言单位出发,然后建立概念体系;术语问题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捷克斯洛伐克学派认为,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术语问题;要有意识地推广多数人认可的语言习惯;重视术语的社会交际功能的研究;术语不要与日常使用的词语发生过多的联系;不要过多地干预术语的国际化,吸收外来语可以丰富本民族语言的术语。

加拿大—魁北克学派认为,术语工作应该建立在概念层级体系的基础之上;术语标准化工作应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进行;应该特别注意新术语的研究。这些思想为术语规范、术语翻译等有关术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

总体来看,各学派间有以下共识:(1)概念系统是术语的基础,所以概念界定是基础性工作;(2)术语是社会文化现象,要注重术语的社会交际功能;(3)要对术语进行评定、评价和规范,积极推广多数人认可的语言习惯。这三点共识共同指向了术语界定的重要性和规范化,提出术语界定中要特别注重术语的社会交际功能。

虽然术语的界定是术语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但有关术语界定的规范度评估的研究并不算多,既有理论性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评估模式更是少之又少,这既不利于术语标准化,也极大地制约着术语的推广和应用。那么,什么是术语规范度呢?规范一般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据此,术语规范度指的是术语的标准化或规范化程度。李宇明提出术语规范化包括对本族自生术语的规范和引进术语的规范,术语规范有三项基本任务:系统梳理,规范歧异术语,术语关联[2]。那么完成了这些任务后或在这些任务的执行中,我们应当如何评估术语的规范度呢?

本文借鉴朱利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有关思想,尝试构建术语规范度的一种评估模式

二 一种评估模式

朱利安·豪斯提出的翻译质量的评估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原文语域轮廓;(2)描述原文语篇体裁或风格(通过语域实现);(3)得出原文“功能分析报告”,包括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信息,即原文传递的信息,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间的关系;(4)对译文进行相同的描述;(5)对比原、译文轮廓,找出误译或不对称的翻译;(6)得出译文“质量报告”;(7)最后,把译文分为显性译文或隐性译文。

朱利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针对的是翻译现象,但也可以借鉴用于术语的质量评估[3-4]。原因有二:一是广义的翻译,按照雅格布森的区分,包括同一种语言中的相互阐释[5];二是当前相当多的术语都是由翻译而获得的。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也适合术语学研究,一方面是该语法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术语学研究的捷克斯洛伐克学派相一致,另一方面是几个术语研究学派的共识之一就是注重术语的社会交际功能[6-7]。由此,结合二者的一些思想,可以较好地构建一种术语界定规范度的评估模式。

实际上,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本身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言层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该学派强调把语言现象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考虑,认为语言的意义也即语言的使用;强调近似或盖然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关注具体语言现象的使用频率,不认可语言规律的绝对化。语境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可以界定潜势,即语言现象出现频率的幅度,而情景语境决定的是实际事件,即具体语言使用中所做出的选择。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术语规范度的评估不宜单纯从语言层面进行,应当考虑非语言层面。由此,我们可以借鉴豪斯的模式并参照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有关思想,把术语规范度的评估构建为语言层面的评估模式(如图1)和非语言层面的评估模式(如图2)。

如图1所示,语言层面的术语规范度评估的具体步骤可以执行如下:(1)通过语场、语旨、语式来确定术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环境;(2)分析术语的使用目的和特点;(3)得出术语的“功能分析报告”,包括话题与社会行为,参与者关系等;(4)如果涉及翻译,要描述、对比原文和译文的情况;(5)得出术语界定(或翻译)质量报告。

如图2所示,术语创建之后,可以在较小规模的使用者中进一步考察其规范度。这一环节中,需要考察言辞整体性和人文整体性。言辞整体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术语应当具有开放性,语言本身是开放的、可创造的,在规定特定的术语规范,使得主流术语标准化的同时,应当关注新术语替换旧术语、非主流术语代替主流术语的趋势;(2)术语应当具备主体间性,即术语使用者之间要有较高程度的共同意识和交互意识,避免同一个专业方向内术语的不统一;(3)术语界定应当关注视角度,术语都必然带有界定者自己的视角,界定者还有意无意地假定接受者的视角。人文整体性更多是指道义上的整体性。语言使用者不仅仅是意识上的暗示者,还是道义上的触发者。在术语的规范度的考察上,道义上的整体性应当进行衡量。凡是违背人类道义的那些做法在术语发展中应当尽可能避免。

语言和非语言的两个模式结合使用,可以粗略形成术语规范度的基本评估。前者更多涉及术语的建构,后者更多涉及术语的推广,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如果要深入细致地加以评估,那么可以根据模式中的几个步骤分别获得各自的“功能分析报告”和“质量报告”,从而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术语,最终实现术语的最大程度的规范。

三 实例分析

有些术语上的差异是由于使用环境不同而导致的。例如,目前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在外来术语的翻译上产生了不少差异。表1略举几个例子:

以下以表1中的第一、二对术语为例,借助上述所构建的评估模式对它们进行评估。

首先,从话题与社会行为确定语场,涉及话题、场合与社会性;从参与者关系确定语旨,涉及使用者立场、社会角色关系与态度情感;从表达手段确定语式,涉及媒介、连贯等。“导弹”与“飞弹”,“航天飞机”与“太空梭子”等所涉及的话题既可以是专业领域,也可以是非专业领域的,但使用场合大多属于军事与航天相关场合。新闻等大众媒体可能会直接用这些术语进行报道或描述,使用频率可能会随新闻事件本身而有变化,一般都不会太高。从使用者立场、社会角色关系与态度情感来看,“导弹”“航天飞机”在大陆语言环境中不大可能产生误解,放在台湾的语言环境中很可能会造成误解;反过来,“飞弹”“太空梭子”在大陆语言环境中会令人不知所云。如果再从大陆语言环境中来看“飞弹”“太空梭子”的表达媒介,会感觉这更像是大陆口语中不正式的用法,或某种方言中的用词。

不过,从连贯的角度来看,结果有所不同。“飞弹”“太空梭子”与源语言的语言间连贯同样紧密,甚至比“导弹”“航天飞机”更紧密。依照《牛津英语词典》[8]给的界定,missile翻译为“飞弹”没有什么不妥,是基本义项之一。也就是说,“飞弹”这个译法与源语言也有高度的连贯性。同理,space shuttle与“太空梭子”之间也具有类似的高度连贯性。

这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可以把这些译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使用目的各取所需。术语规范度的评估还需要经过言辞整体性和人文整体性方面的衡量。其中,言辞整体性涉及开放性、主体间性和视角度。例如,“航天飞机”似乎开放性不够,因为该术语把space shuttle归入了飞机类;在使用者的共同意识方面也往往存在错位,比如不大了解其特点的可能因该术语而把它理解为自行起飞的飞行器,但我们知道space shuttle是靠火箭发射升空的;界定者在给定这个术语时显然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并自以为接受者的理解也大致相当,并没有考虑接受者是否容易误解。另外,类似“航天飞船/星际往返飞船”这样的译法也不太适合,因为对这两个术语而言,space ship是一个最切近的源语,而不是space shuttle这个词。综合言辞整体性和space shuttle的特点,“太空梭”似乎是更加规范的译法。“梭子”容易把话题偏离到织布用的东西,所以把“子”去除。这些例子中并不存在道义上的误解,这方面可以不作考虑。

有些术语一旦使用频率高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再想改用其他术语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赛先生”与“德先生”等众多术语都已经成功地修改为目前的形式,研究清楚了其优劣之后改用更加规范的术语应当是众望所归。

上述例子中还没有涉及人文整体性等,以下以韦晓阳在讨论电工电子教材名词术语规范与常见错误过程中所概括的表2为例进一步说明[9]。

根据表2可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类,其中各组术语中斜线前的一项被电工电子界认定为不规范:

(1)以人名作为术语的主要成分。例如:戴维南定理/戴维宁定理,傅立叶变换/傅里叶变换,安培表/电流表,欧姆表/电阻表,伏特表/电压表。

首先,表中所概括的这类术语本身有相互矛盾之处。既然“戴维宁定理”与“傅里叶变换”都是规范的,那么为什么同样以人名命名的“安培表”“欧姆表”和“伏特表”就不规范了呢?其次,从人文整体性来考虑,用“安培表”“欧姆表”和“伏特表”正是对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可与尊重,是人文整体性的一种反映。不仅如此,这些以人名命名的术语还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向这些科学家看齐,其中暗含了强烈的人际交互功能。显然,这些术语都应当以人名为主要成分。

(2)过多与日常用语联系的术语。例如:星形连接/星形联结,电力拖动/电气传动。

这类术语中,前一项不够规范,这是有道理的。单从话题与社会行为的角度来看,日常用语不宜在比较专业的领域中当作术语。场合不同,相应的话语应当有变化,以适应特定场合。要作为电子电工领域的专业术语,而不是日常交流中的闲谈用语,那么偏中性感彩且有一定生疏度的词语是比较适当的选择。

(3)容易引起歧义的术语。例如:印刷板/印制电路板。表2中未出现的类似例子有:断开电路/开路,微动开关/灵敏开关,暂态/瞬态,等等。

如果术语本身与所处语言中的其他用语有过多交叉,那么各成分角色关系含混。根据表2,“印刷板”不规范,应当规范为“印制电路板”。但是,在对电子电工了解不够多的人看来,“印制电路板”有可能只是一个日常用语。如果对应的英文是printed panel,那么“印刷板”就是恰当的选择,如果是printed circuit,那么“印刷板电路”是恰当的选项。“印制电路板”中的“印制”不太可能形容词化,往往是一个动词,这成了小句,而不是术语。小句的角色关系一般至少有两个,不易明确。

(4)类似的对象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术语。例如:消弧线圈/消弧电抗器,隔离开关/隔离器。

对于这些术语,它们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关键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专业的用法有别,同样是reactor,化学中称为“反应釜”,医学中称为“反应器”,物理学中称为“反应堆”,电子学中称为“电抗器”;二是同一专业中,源语术语到底是arcsuppression coil,还是reactor?如果是arcsuppression coil,那么“消弧线圈”并不成问题。而对于“隔离开关/隔离器”,同样的道理,要看是与isolator对应,还是与disconnector对应,或是与disconnecting switch对应?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术语,我们不能笼统地判断哪一个规范,哪一个不规范,而是要看具体的使用场合,即具体的语境。

(5)纯粹属于选词上的差异的术语。例如鉴相/检相,激磁电压/励磁电压,场效应管/场效[应]晶体管。

这类术语中,要说前者不规范,后者规范,没有太多根据。因为这些术语仅仅是选词上有差异,而且选词上的差异并没有带来本质上的理解或应用问题。

四 结 论

无论如何界定,术语的规范只是一个度的问题,规范了的术语本身也会随时间而或多或少发生变化,甚至最终被淘汰,有关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尽可能让这个规范度发挥到极致。相当多的术语,尤其是科技术语,是从其他语言中翻译而来的。故翻译工作者在术语规范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术语的规范过程中,相关部门,比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来提供标准与参照,然后大力推广规范的科技术语,从而逐渐实现统一。从大学媒体相关专业的术语学课程,到大学选修课程“术语及其规范”,再到全社会媒体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都是术语规范和推广的重要过程。

参 考 文 献

[1]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的主要流派[J]. 术语学研究, 2001 (1): 33-36.

[2]李宇明. 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J]. 中国科技术语, 2007 (4): 5-10.

[3] House J.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 [M]. Tübingen: Narr, 1997.

[4] House J. Text and context in translatio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6 (38): 338-358.

[5] Jakobson R.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A]// In L.Venuti.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1959/2000: 113-118.

[6] Halliday M A K, Mathiessen C M I M.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 [M]. London: Arnold, 2004.

[7] 系统功能语法: 理论之初探 [M]. 黄国文,王红阳,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C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9] 韦晓阳. 电工电子教材名词术语规范与常见错误探讨 [J]. 出版科学, 2007 (6):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