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情感交流;语文观念;组

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35—01

教了多年高中语文课,发现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上很少下工夫,他们认为在语文上下工夫,高考提分效果不明显,学不学无所谓。语文教师真是有苦难言,出力不讨好。那么,怎样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进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融洽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从而乐于接近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师生双边互动,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学生尊重你,信服你,钦佩你,就必须用高尚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再次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一呼百应”,甚至“无声胜有声”。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文化素养、品德情趣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使他们或折服于老师出众的口才,或倾慕老师出色的记忆力、敏锐的洞察力,或惊羡其渊博的学识,或钦佩其严谨的工作作风,赞叹其坚韧不拔的意志,自然而然地就模仿、喜欢自己所敬重的、有权威的老师。学生由喜欢钦佩老师其人到喜欢老师所带的课,语文学习的兴趣由此产生。

二、转变教学理念,灵巧的组织和引导

旧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必须接受多少。这种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泯灭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了重大变革,而且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真正把自己置于为学生服务的地位,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叶圣陶先生就主张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相机诱导。他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新课程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它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

三、树立大语文观念,拓宽文本学习兴趣

好多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还说,“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因此,教师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念,不能死守教材钻坚仰高,固守一隅,而应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引进源头活水,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收获。还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去吸收,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在阅读中,学生不但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提高了文学素养,加厚了人文底蕴,进而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