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文本的误区和应对方法(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本解读很重要,也有方法可循,但也要注意避免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一、重内容,轻表达
现有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终极目标,对文章的语言特色、布局谋篇等表达方面的内容不够重视,这势必会走入重内容,轻表达的误区。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理解内容和学会表达也同样的重要。
造成重内容轻表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依赖教学参考书,没有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个性解读;受传统阅读教学习惯的影响,侧重于研究文章写了什么而对于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重视不够;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学习热情减弱,没有补充新知识,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创造性和主动性较弱。
二、重拓展,轻文本
在解读文本时,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解读的深度不够,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二是过分拓展和挖掘,大大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超出了文本的承载度,失去了语文味,造成了喧宾夺主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教师公开课和示范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造成重拓展轻文本误区的原因是:执教教师过于追求n堂的密度、广度、深度和厚度,总想在常态的基础上出光彩,出亮点;却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成人化的思考硬塞给学生。
真正好的语文课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面对变了味的公开课、示范课和表演课,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呼吁:“我希望教师们多在学生思维语言发展上下工夫,少在展示自己才艺上做文章!少一些表演的成分,多注重教学的规律。”孙老师的呼吁提醒我们,我们的课堂及我们的文本解读万万不能走入周而复始的误区。
三、重理念,轻方法
有些教师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还是有一些误区,易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下面简析几种情况:
浅:有的教师忽视文章的内隐性,将文本的解读只停留在字面上,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走马观,只有速度,没有深度。这种浅读文本的做法不可取。
残:有的教师忽视文本的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完整的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用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将完整的文本拆得面目全非,使之寡淡无味。这种肢解文本的做法不可取。
繁:有的教师忽视文章的主体性和本源性,添枝加叶,画蛇添足,将与课文无关的知识引了进来,名曰“资源整合”,侵占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这种东拼西凑,脱离文本的做法不可取。
偏:有的教师忽视文章的主旨性,没有真正领会文本的主要价值,强灌硬输,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随意曲解文本的做法不可取。(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