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例大学生因错误认知导致考前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例大学生因错误认知导致考前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是一例大学生由错误认知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求助者因错过一次期中测验,认为期末总成绩必然会落后于其他同学,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临近期末考试,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失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错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46-02

一、一般资料

田某,女,21岁,汉族,四川攀枝花人,身高1.60米,体态适中。现为成都某高校大三学生,金融专业。求助者为独生子,家庭关系良好。求助者性格偏内向,对自己要求较为严格,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大三选修了一门课程,第九周时因忙于其他事务而错过了占期末成绩比例10%的期中测试,认为此门课程成绩必定受到影响,心里感到有压力,临近期末考试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食欲下降,烦躁,焦虑,情绪低落。能按时参加学习,学习努力,能与人交往,但是学习效率较低。scl-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因子分:躯体化因子1.5,强迫症状1.2,人际关系敏感1.4,抑郁因子1.5,焦虑因子2.5,敌对因子1.4,偏执因子1,精神病性1.2,其他1.0。SAS(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为65分,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为40分。求助者的scl-90自评量表中焦虑因子得分明显偏高,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属正常范围,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表明求助者处于中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快期末考试了,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约两周。

求助者自诉:我学习一直非常用功,对每门课都很在意。每学期第九周是中期测试周,有些课程会做中期测验,有些不会。我有一门课是晚上的选修课,老师之前并没有宣布会中期测试,那天晚上我因为社团有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比赛活动,想着老师没有说要中期测试,就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去上课,哪知老师做了测试,说要算10分的平时成绩。我得知后就着急了,想着期末考试时成绩肯定会落后于其他同学,这样会影响我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这次挫折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以后的前途也会受到影响,父母也会失望。最近要期末考试了,我心里焦虑,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知道怎样复习了,又想起会让父母失望,心里很紧张,饭也不怎么吃得下,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谈吐正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其辅导员反映:该生学习比较努力,上课一直都比较认真,成绩较好,性格内向,对自我要求偏高,家庭经济一般,人际关系尚可,最近快到考试了,有点紧张。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与诊断依据。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考前焦虑。诊断依据:①心理症状学依据。认知能力:注意力下降;情绪情感:情绪紧张、焦虑、烦躁;意志行为:很容易烦躁,没有办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思维:思维反应正常;社会功能状况:能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情况良好,但是学习效果受到影响。②心理测验。根据前述心理测验结果,scl-90自评量表中焦虑因子得分明显偏高,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属正常范围,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表明求助者处于中度焦虑。

2.鉴别诊断。①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郭念峰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②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考试这一现实刺激所引起的,其冲突有现实意义,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不良情绪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只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尚未泛化,社会交往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③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以焦虑为主要症状,是因考试而引起,有具体的对象和固定的内容,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焦虑情绪时间短,不到1个月,症状没有泛化,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商定近期与远期目标。近期目标:①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模式。②帮助来访者缓解当前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可以很好地复习考试。③长期目标: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完善人格,以正确的认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适应不同的环境。

六、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咨询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见解等。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求助者自身领悟能力较强,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适用于认知行为疗法。

七、咨询过程

本案例包括3个阶段:①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②心理咨询阶段;③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2015年5月20。目的:①了解基本情况;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③确定主要问题;④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方法: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②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纳,强调她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反应。③强调其焦虑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观念。④取得其辅导员配合,共同确定咨询目标。⑤反馈测验结果,结合问题做出初步分析,让她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⑥布置家庭作业:在情绪出现烦躁、紧张和焦虑时,探求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烦躁、紧张和焦虑时,进行放松练习。

第二次咨询:2015年5月27。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②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③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①讨论家庭作业,让她在记忆或想象中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引导求助者去探寻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②告诉求助者其认知评价是如何导致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的。③指导求助者通过真实性检验,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是不符合实际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从而矫正认知障碍。主要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以下几个错误信念:其一,少了10分的平时成绩必然使得我期末成绩落后于他人(绝对化);其二,这次平时成绩的错过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绝对化)。通过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换成:“我在参加一门选修课期中测试这件事上没有做好”,帮助她确立新的合理信念。④布置家庭作业:练习探求自己内心自动的不合理信念,并开始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与信念辩论;在紧张烦躁和焦虑时,进行放松练习。

第三次咨询:2015年6月4。目的:①学会合理评价,与不合理信念辩论;②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③帮助求助者改变思维,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过程:①反馈咨询作业:与求助者深层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进一步辩论,找到核心错误观念,即我的成绩必须要比别人更好(绝对化);成绩是衡量自己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绝对化);成绩不好将严重影响我将来的发展(以偏概全);成绩不好就无法回报家人(绝对化)。②进一步改变认知模式,强化正性思维。③布置家庭作业:练习用合理的思维与信念代替不合理思维与信念;在紧张、烦躁和焦虑时,进行放松练习。

第四次咨询:2015年6月10。目的:①巩固咨询效果;②心理测验;③结束咨询。方法:心理测验。过程:①反馈作业,焦虑症状基本消失,心态较稳定。②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现实问题,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学会接纳和自我开放,树立积极的人生理念。③心理测验结果:SAS得分46(标准分),SDS得分39(标准分),SCL―90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④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帮助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认知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本人和辅导员评价:①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自述:“心里平静了许多,晚上睡眠质量提高了,现在开始复习,为各项期末考试做准备,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②辅导员反应:“求助者情绪平稳,各方面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上课的观察,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正常学习,睡眠状况改善,焦虑不安、烦躁的症状明显减轻,错误观念、不合理认识明显改善。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3.心理测验评估:通过测验的前后对比,求助者的多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通过以上评估,说明本案例咨询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第2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