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通过熟悉的生活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学会猜想做出假设,促进自主参与、自主学习。

[关键词]科学探究 自主学习

经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在实施探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探究动力的源泉。教学中,可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例如在通过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探究分子运动时,在一个小烧杯中装入10 mL酚酞试液,另一个小烧杯中倒入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这两个小烧杯,当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时,可设问如下: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是大烧杯内壁上沾有某种物质使其变红,还是另一个小烧杯中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使其变红?在学生探究心切的情境下,展开对分子运动的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时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只有明确目的,才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于跟目的有关的方面,使用自己的感官认真地进行观察,否则往往会分心于一些有趣的东西,而忽略了主要方面,在设计和讨论探究方案时,必须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什么问题,要拟定好观察计划,这样才能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对实验探究中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应首先仔细观察反应进行前装置的特点、气密性检查、反应器中高锰酸钾的性状,装满水后倒置的集气瓶,加热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水槽中的导管口。观察逸出气泡的速度在均匀程度上的变化,在收集时观察气泡从水中逸出及集气瓶中水柱的下降及最终出现在瓶口的较大气泡,在制取结束后观察试管内白色的棉花上新附了的粉状固体。沿着这条路线,分段进行观察,层次清晰,然后进行汇总。

三、科学探究的基础是自主学习

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课堂是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场所,只有把实践的机会给他们,才能发挥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势,培养出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如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1、分离氯化钠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2、 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请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能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说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3、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区别食盐和纯碱或白酒和白醋这两组调味品。这样,实践给了学生聪明才智,实践给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学会猜想做出假设

学会猜想做出假设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它决定探究的方向。真正的科学探究,其猜想与假设的得出往往是最难的一环。然而,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的多是人类早已发现的、成熟的知识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采用发散思维做出尽可能多的猜想和假设,并不断排除那些错误的假设,修正不完整的假设,提出新的完整的假设。

如:“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试对此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猜想,并试以验证。”不难看出此问题本体的条件因素是“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如何把握这一条件因素,需要充分挖掘内含的两个显性要素:①高温;②一段时间。“高温”说明反应已发生了。“一段时间”揭示了反应的进程,预示着此反应可能存在两种结果,要么已完全反应,要么部分反应。因此依据此问题本体的条件因素可提出两种合理的猜想:第一种是“白色固体全部是CaO”;第二种是“白色固体是CaCO3与CaO的混合物。”除此之外的任何猜想都属于对问题本体的条件因素理解模糊、把握不到位所致的不合理猜想,也就不能进行有效探究,会导致毫无生成价值的盲目探究。

五、科学探究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而科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励思维,主动求知,获得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与实验方法的熏陶,从对以往生活经验与体验的感悟、领悟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知识中科学内涵、人文内涵的顿悟,进而不断完善学生自己的生活科学意识。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紧扣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1、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生活问题来导入:“先划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上,然后又划燃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下。”引导学生观察,前者熄灭,而后者能燃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火柴头朝上熄灭,而火柴头朝下能燃烧?”学生们听了,交头接耳,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探究的原动力。在学生渴求的目光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指出:“同学们要想了解其中奥秘,得认真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2、干燥剂成分的探究。有一位同学在某雪饼食品袋中发现了一袋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的干燥剂,结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又联系到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好像也遇到过生石灰变质的问题,于是这个同学非常想知道这袋生石灰干燥剂此时的成分是什么?跟原来相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

“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增设,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扩充了科学教学资源,及时地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之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其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民主、自由、公证、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摆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年第10期

[3]《化学实验改革的新特点》

20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