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精品的评价与过程能力指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精品的评价与过程能力指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阐述了精品的定义和评价精品的标准,并以过程能力指数为例,提出将评价指标由产品结果转移至制造过程。

关键词:精品;过程能力指数;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一、精品来源于过程而非评价

我们一直在追求和渴望制造精品,但什么是精品,如何制造精品却时常困扰我们。对于产品而言,精品的最后形成,不是单纯看是否达到相应指标,而是制造过程是否能够保障产品达到精品指标。目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判定产品通常是否合格进行定性判断,对于产品实物质量的评价也常以产品合格率、报废率等作为指标。因此为满足评价指标,各零件生产单位就以检验产品尺寸为工作内容,关注产品结果,满足指标考核。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我们不断说对产品事后结果的检验是缺乏效果的,它只能基本确保没有故障零件流转,但并没有有效避免故障产品的生产,因此我们强调要将质量控制前移,做好事前控制,开展质量预防工作。但我们却忽视了评价指标对工作的牵引作用,正如在平衡计分卡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你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对于最终质量管理的要求是评价产品合格率,以产品结果指标进行评价,因此工作的中心也就不可避免关注于结果,而放弃对过程的控制。

从客户的角度,目前对于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而是希望产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满足互换性,而不是产品生产完成后,我们还需要选配才能完成后续工作。这些来自客户的要求才是“精品”的真正标准,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需求的产品就是真正的精品。

从上述阐述可以看出,要制造精品首先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过程,要将关注精品转向关注过程,不要一味只要求结果,做好基本工作最后的成果是水到渠成的,精品的过程是精品产生的基础。

二、过程能力指数的作用

产品的完成是需要一个生产过程的,过程稳定性是决定产品的关键因素。产品制造是在系统中完成的,因此系统的保证能力是产品结果的根本,因此制造精品其实就是需要“精品”流程。而描述流程的指标中,过程能力指数是一种有效方法。过程能力指数(CP或Cpk)是英文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缩写,是指过程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过程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过程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过程,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产生过程。产品质量就是过程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过程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过程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根据研究,针对Cpk的值对过程能力有如下标准(见表1)。

三、过程能力指数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在评价产品质量时应用过程能力指数关注过程,那么对我们的工作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制造模式的变化。我们现在的产品制造模式是结果式制造。产品只要基本符合生产条件,就开始生产,等待生产完成后再看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就继续加工,不符合就停止生产。如果不幸没有发现问题,则容易产生成批故障。但就如前文所说,产品制造过程是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任何两者之间发生不良联系,对最终的产品都有影响。过程能力指数能够量化地描述这些基本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通过指数变化确定产品制造的稳定性,从而对流程进行控制。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需要相关人员关注产品制造的全过程,提前做好所有因素的准备工作,明确各种因素需要达到的状态,避免某种因素的不稳定或者缺陷对后续产品造成的影响。

2 质量控制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模式下,质量控制更集中在对问题的纠正和控制,没有出现产品质量,就默认质量控制的正确,这样的质量控制是一种"等待"控制,是忙于"灭火的消防队"。如果采用过程能力指数进行过程评价,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都将发生变化。质量控制从过程的末端,将充满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强化过程质量审核将变成质量控制的重点,质量工作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工作,工作目的是为了验证影响生产过程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是否满足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确保过程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通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监控,更能提前发现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提前开展控制工作,确保制造结果的稳定。

3 文化内涵的变化。传统的制造模式,似乎只有制造者才是产品的负责人,其它部门的人员只是辅助者,评价是唯结果而论,这样的状态自然形成不良的文化氛围。首先缺乏补位意识,不仅没有为下工序服务的意识,甚至连自身工作都没有按要求做到位,因为自己的工作往往不是最终状态,对后续是否有影响是不考虑的;其次是仅对结果负责,就像我们打扫桌子,规定每天需要打扫三次,但如果只是做桌面干净检查,可能我们的操作者会逐步减少到每天两次甚至一次,缺乏对过程的重视。因此,将评价转移至过程,让所有过程参与者都是流程的贡献者,不断监控流程的稳定性,可以让流程的参与者能主动关注自身工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升自身工作完成的质量,最终影响流程结果的形成。

结语

评价标准是工作的牵引,要做成精品,我们必须量化精品的标准,更要确保我们拥有稳定制造精品的流程。

参考文献

[1]秦现生.质量管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