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丁和 定格生活的瞬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丁和 定格生活的瞬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沙漠戈壁,佛塔寺院,古城烽燧……这是丁和的西域艺术摄影展给人们展示的西域风情。看丁和的摄影作品,每幅都是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摄影画卷,将人们的视线引入新疆广袤的沙海和粗砺的戈壁。那些苍凉的遗迹,把人们带进了新疆深厚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美妙的传说之中。

一手是公司,一手是相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丁和就拿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开始捕捉生活中的奇妙瞬间。起初,他将镜头对准了、四川、甘肃和青海的藏民区,藏民神秘而遥远的风俗文化深深吸引了他。1990年,丁和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藏风”丁和个人摄影展,50张48英寸的大幅照片被展览在美术馆800多平方米的底楼。那次“前无古人”的摄影展仿佛是个坐标,以至于当时摄影界流传着一个说法:再有人办摄影展,旁人总会问:“你去看过丁和的摄影展吗?如果没看过,最好不要办了。要办,就得超过丁和。”“藏风”摄影展一共花了丁和7万元钱,在1990年的上海,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尽管丁和得到了当时单位的部分资金支持,他还是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取得成功之后的丁和,对摄影的眼光和感受有了提升,对摄影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高级摄影器材的昂贵价格却令丁和在自己的爱好前望而止步。“没有办法,我决定先搁下自己的这个爱好,下海去赚钱,等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后,再继续拍下去。”1994年,丁和正式下海经商。“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就卖风衣,这样秋冬两季做生意,春夏两季可以拍照片。”丁和说起当初的事情,还觉得一切都很偶然。没想到,这些欧式的风衣非常热销。对镜头和影像异常敏感的丁和,这次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有一份全新的事业正在向他招手――他立即决定组建一家服装公司,创立自己的风衣品牌“过路人”。公司运转了2年左右,逐渐进入了平稳期。丁和如愿以偿,继续拿起心爱的照相机。这时的他,对生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逐渐转入风光摄影创作。

2003年秋,丁和初涉新疆,那造型诡异的千年胡杨,鬼斧神工般雕琢的魔鬼城、常人无法逾越的戈壁大漠、仙境般的喀纳斯湖令他一下子就倾倒和震撼了,他的视野突然被打开,都来不及“消化”,来不及问个为什么,就把看到的统统拍下来。从此,这位“过路人风衣”公司的总裁,像风地一样,自2003年至今,十进新疆,两度穿越罗布泊,用8*10的大幅底片捕捉他眼中的西域胜景。在摄影界,很少有人如丁和那样用大幅底片来追踪拍摄一个主题,而且数年不变。广袤的戈壁上,丁和常常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在沙漠里步行几公里,寻找心仪的风景。而与那些使用135相机的人相比,同样拍摄一张照片,丁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难度也更高。常常是与他同行的伙伴已拍了十几张或几十张照片,丁和则刚刚架好他那笨重的相机。

捕捉起世界的奇妙

前几年,丁和在朋友介绍下结识了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冯老对新疆摄影也十分痴迷,看了丁和的新疆作品后,冯老对丁和的风光照片赞赏有加,他建议丁和多拍新疆的文化遗址。“当时我还不是很了解新疆,但冯老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冯老将他自己的摄影集《翰海劫尘》也送给了我。我一口气读完,一夜无眠,那种力透纸背的文化积淀,让我从事摄影20多年来的自信和成就感第一次受到冲击。我被深深震撼了,也随之豁然开朗。”丁和说,回顾自己已有的作品,内容,画面,气势都可以,但换一个人拍,或许也能做到,50年、100年后再去拍,也只是光线不同,构图不一样罢了。所以,摄影作品要有深度,就必须做到艺术和文化融合,做到个性、风格和历史交融。只有挖掘画面更深层次的东西,摄影作品才能更高层次地提升意义。多次进入新疆的丁和深深体会到,今日新疆罗布泊的风貌与他刚去时已有很大不同了,风化越来越严重。“能抓住的只有当下。”他认真地说,“我们已经错过了那么多年,今天只能依循着残片想象昔日的辉煌。作为一个摄影者,我有责任把这些文化遗址记录保存下来。”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不曾见过罗布泊湖岸边的龟裂,不曾见过火焰山下的雪景,也不曾见过夏央塔克古城的残垣,丁和将一幅幅巨大的摄影作品摆到我们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沙国千秋。“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丁和说。而令我们震撼的,除了相片上那无声的壮阔美景,还有丁和诗意的以镜头陈述美的方式。2006年8月,在丁和以新疆文化为主题的“西域艺术摄影展”上,丁和说:“我要把照片做得像房子那么大,不但要有气势,还有细腻、有层次感,这正是我用大底片拍照的原因。另外,我还配了很多文字为照片注释,有了文字才能见深度。一幅照片,里面可能蕴藏了拍摄者的汹涌激情,大激情要靠文字点燃。”同时丁和在展会上还推出了他的大型画册《流沙梦迹》,我们从中看到了楼兰贵族墓中至今还鲜艳的壁画、著名的“三间房”遗址上装着榫头的木框架、发现过举世闻名的《带翼天使》壁画的米兰西大寺佛塔……这些透着文明之光的遗迹,正在被风化,正在被销蚀,许多年后,它们也许将不复存在。但现在它们被丁和一一定格。丁和说希望把这一切通过摄影保存下来。

2007年5月,丁和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记”摄影展,展出的80多幅照片是作者丁和沿着1300多年前玄奘取经的道路拍摄的,由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丁和在4年中走完了由西安至印度那烂陀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丁和称,他重走玄奘取经之路,是希望用镜头真实记录当年玄奘所经历的艰辛和面临的生死考验,让现代人看到玄奘当年的执著和无畏的精神。

现在,丁和的过路人制衣有限公司运转已十多年。身为公司总裁,他却只管产品新款设计和质量。“其实,我喜欢摄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摄影与设计有相通之处。”每年,丁和都有一项雷打不动的行程,就是去欧洲领略时尚,以期待在服装设计方面有更多的灵感,但他永远割舍不下的,还是他的摄影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