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学教育人文素养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令人堪忧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长期秉承的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很容易给实践操作带来误区,造成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现象。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借口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把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人文课程大幅缩减,学校几近成为企业岗前培训基地。这种职业教育的功利色彩和短视行为使得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特别是国学教育明显缺失,导致学生整体人文素养不高。2014年5-6月,我们选择省内五所高职院校分三个年级层次进行了国学知识素养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2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础国学素养偏低。例如,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的问题中,不能正确回答出是孔子的有673人,占比高达75.4%;在徐州的“汉代三绝”是指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和(A.汉墓,B.汉钱,C.汉帛,D.汉书)一栏中,回答汉墓的59人、汉钱的102人、汉帛的526人、汉书的205人,占比分别为6.6%、11.4%、59%和23%。甚至对于中国的古典名著,有的学生也接触较少,在问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中你读过几本时,仅有18.1%的学生回答全读过,有62.6%的学生读过其中的一到三本,还有19.3%的学生一本都没读过。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国学素养参差不齐,阅读范围相对狭窄,文史哲常识功底不扎实。这种情况表明,高职院校亟待加强学生国学知识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水平。
(二)国学教育的人文塑造功能1、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长期以来,在重技轻文的职业教育领域,学生缺少的不是技能,而是文化。高职院校受办学成本制约,急功近利,片面重视技术培养,轻视人文教育,造成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普遍缺失。而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最佳资源宝库。高职院校开展以经史子集为基本构架的国学教育,让高职学生徜徉其间,获取人文知识,得到人文教化,提升人文境界。2、有利于唤醒学生民族意识。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说:“民族的概念主要是人文文化概念而非遗传基因的概念。基因只能决定是什么种族,不能决定是什么民族;没有自己的人文文化,就没有这个民族。”高职生如果缺失基础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滋养,就会失却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定力。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古人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高职院校实施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传承文化命脉,唤醒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培植爱国情操。3、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学生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学习动力不足、责任意识淡薄,这是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国学注重对人的道德熏陶与人格培养,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体现的理想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尊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等,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高职院校把国学教育切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取的精神和完善的品德。4、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钱穆先生认为,知识和权力都是生命所使用的工具,而非生命本身,只有人的道德精神,才是人的真生命,也才是历史文化的真生命。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不是单一技术的较量,而是综合素质的比拼。国学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道德精神资源。通过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内涵修养,塑造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现代中国人格,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一)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增设国学课程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体系,增设国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1、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主题教学。即对一部国学著作不作泛泛空讲,而是选取一个主题深度解读。例如,教师讲解《论语》时可重点讲“君子之道”,讲解《道德经》时重点讲“自然之道”。这样,学生才会理解得深、记忆得牢。2、在教学方法上注入现代元素。即教师在讲授国学时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现实事件作为典型案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以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例如,在讲授孔子生平时,可配合播放电影《孔子》片段,让学生形象地了解“鲁国三桓”等历史知识和事件。3、在成绩考核上强调知识素质并重。学生的国学课成绩可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自选项目成绩(演讲、背诵、课外人文知识三个项目任选一)占20%;期末考试占30%;学生养成素质表现占30%。这种考核结构,导向明确,知识和素质并重,引导学生既关注学习知识,更重视行业实践,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
(二)加强课外实践体验,传承国学技艺国学教育路径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须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只有课内和课外互补,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宗旨。1、组建国学社团。社团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兴趣爱好、锻造能力技艺的主要阵地,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组建国学社团,社团下面分类设置协会,指定专人负责,并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例如,指导国学社团成员组成国学演讲团,在各班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巡回宣讲;指导书法协会成员开展书法大赛、绘画协会成员开展国画比赛等活动。2、确定“国学月”。把每年端午节所在的月份定为学校“国学月”,集中开展弘扬国学内容的诵读、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国学实践活动。例如,借鉴中央电视台热播、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织学生开展国学技艺比赛,如汉字听写大赛、学经典朗诵大赛、唐诗宋词背诵比赛等,推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3、定期举办国学讲堂。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对于净化学生心灵、规范人的品性、提升道德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名家的国学讲堂,如同精美的文化大餐,可以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享受。高职院校可以不定期邀请国学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读书论坛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国学修身。4、开辟国学阅览室。国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由国学教育的受体变成自觉的主体,进一步提升人文修养。为了浓郁校园国学学习氛围,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图书馆内开辟专门阵地,成立国学阅览室,让学生主动走进阅览室,汲取国学营养。阅览室陈列内容可按史学名著、考古发现、历史事件、地理典籍、文学名家、诗文总集、古典名著、古今楹联、书法名家、绘画流派、医学养生等内容分类。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阅览室图书管理员应选择具有一定国学水平的教工担任,及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传递国学正能量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把我们带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其覆盖范围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高职院校要顺应时展,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国学教育。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开辟国学专栏,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并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四)注重反馈强化,提升国学素养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提升人文素养。在国学教育的实施路径上需要有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来检测和强化国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效应。首先,要有激励举措。对在国学教育实施中组织落实好、主动创新多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国学技艺掌握好、国学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其次,要有约束机制。对日常表现欠佳、人文素质偏低的现象和行为,要作为反面教材,拿到国学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认真反思,集中批判,触及思想,然后改之。第三,要持续强化提升。在推进国学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学期为时间单元定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情况进行跟踪检测。这种动态检测,既要有横向比较数据(实施国学教育与没有实施国学教育的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更要有纵向比较数据(学校内部推进国学教育前后对比、学生个人接受国学教育前后素质变化对比)。通过对这些比较数据的分析,可以评判某个时期的国学教育质量,以积累经验,修正不足,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持续提升。
三、实施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条件保障
高职院校实施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由某个部门单独完成。只有全校上下凝聚共识,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目的。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国学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国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这一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全校国学教育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组长应有校长担任,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国学教育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教务处内,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拟定学校国学教育实施方案,协调部署全校的国学教育工作。
(二)把好源头,选配国学师资师资队伍是保障国学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在配备国学师资时,无论是技艺国学的指导教师还是知识国学的讲授教师,都必须为中文专业出身,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文字和史学功底,具备讲解和传授国学知识和技艺的能力,能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通俗的语言细致入微的阐释,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技艺国学的指导教师还应在书法、古典音乐、国画等某个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让学生有兴趣学、学得会。庄子在《逍遥游》讲:“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国学教师还要不断地积累学习,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知识更新,将传统与现代对接,以保证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有效提升。
(三)营造环境,渲染浓郁氛围这里所讲的国学教育环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舆论环境。学校要通过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对国学教育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置身校园时时处处感受国学教育的浓郁氛围。二是制度环境。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讲,学习国学知识是被动的。因此,学生接受国学教育必须要有充裕的时间作保证,这需要学校从制度层面加以固化。例如,可以制订国学晨读制度、国学技艺修炼制度、国学知识竞赛制度等。三是物质环境。学校在资金、社团活动场所、国学教育设施等方面要给予支持,保证国学教育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作者:刘永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