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患癌症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患癌症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疑病恐惧症;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一、背景介绍

小扬,15岁,高一在读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此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相依为命。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用各种方式尽量减少单亲家庭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小扬也非常懂事,从来不会违背妈妈的意愿,一心一意读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二、辅导过程

小扬是由其班主任介绍过来的。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总是认为自己患了胃癌,已经做过很多检查,包括CT、尿检、血检等,唯一没来得及做的就是胃镜。虽然这些结果都显示身体健康,但小扬认为除了做胃镜,其他的检查都不能证明他没有患癌症。他还经常四处搜集有关胃癌的资料,与自己的状况一一对照,并以此为证据,认为自己符合胃癌的所有症状。也正因为如此,他不仅在精神上极度焦虑,甚至感觉到了生理上的不适,例如他经常向母亲反映自己常有内脏绞痛,并伴有胸部、背部等部位的不适感。尽管母亲与班主任均认为这些不适是其过于敏感而导致的,并多次与其谈话,但收效甚微,因此班主任建议他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第一次咨询,小扬比约好的时间晚来了10分钟。在登记完基本信息之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来心理咨询室。他虽然比较紧张,但还是坦诚地告知是班主任建议自己来的,尽管他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心理辅导。我为他的坦诚与服从感到诧异:“谢谢你能这么相信我,我也看到了你的坦诚。那么你能具体说说关于你病情的事吗?”小扬似乎比较激动,终于找到了一个想要听他病情的倾诉对象。于是他从事件的起因――拉肚子开始,事无巨细地讲述了他的“发病史”及“确诊史”,而且还强调他现在正在遭受来自癌症的折磨。从他诉述的流利程度以及具体程度,可想而知他的“确诊”绝非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也观察到他坚信自己所说的一切,语气非常肯定。于是我再次确认:“你坚信自己绝对是患了癌症,对吗?”小扬非常肯定地回答:“我认为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虽然还没有做过胃镜确诊,但是你已经可以自我肯定了吗?”我想了解他的“确诊过程”。

“我觉得我的症状表现已经和网上描述的胃癌症状差不多了,而且我还……”小扬一说到这个胃癌的话题就比较激动,开始历数所有他搜集到的证据。虽然他认为自己患病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整个确诊过程都充满了漏洞。首先,除了没有做胃镜检查,其他的检查均证明其身体无恙,且医生也诊断证明没有患癌症;其次,小扬的身体反应与胃癌也相距甚远,如胃癌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临床现象,而他从没有过;最后,小扬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比癌症患者要好很多。当然这些明显的理由我说再多也不会起到作用,他的母亲与班主任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由此我基本确定,小扬并非真正患了癌症,而是疑病症。

在他倾诉完后,我没有如他料想中的作出评论或提出质疑,而是以他患了癌症为假设,提出疑问:“我们按照胃癌的一般发展规律来看,假设你现在只是处在早期,那么一段时间后你会病入膏肓,对吗?那时你会怎样呢?”小扬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我不像其他人那样第一时间就是反驳他,而且这个问题我想他自己也没有考虑过。我当即觉察到这可能是一个转折点,他的患病思维很可能会在这个点上被打断。于是,我决定发挥他的想象让他自己恢复健康:“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请放松一下,深呼吸,闭上眼睛……对,想象几个月后的自己,因为癌症而只能卧病在床。你想象到了吗?”他给了我肯定的暗示,我又接着引导:“你病得很严重,需要得到照顾,那时候,你的生活、你各方面的状况是怎样的?……我知道,只有妈妈能够照顾你,她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甚至,你很有可能会去世,你去世了以后,妈妈又会怎么样呢?”我注意到随着我语言的引导,他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哀伤,到后来已泪流满面。引导他从想象中出来后,我问他:“你能够告诉我,你为什么哭吗?”

小扬流着眼泪:“我就要死了,妈妈应该怎么办呢?”

“你自己生病了,为什么不想着自己,而是想着妈妈怎么办呢?她至少要活得比你长啊。”

他小声地说:“因为我死了的话,妈妈也就没人照顾了,妈妈的身体很不好,没有我的话,她以后就会无依无靠了。”

看来是母亲引起了他激烈的情绪波动,我马上想到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关键点。他非常担心自己去世后母亲可能会没人照顾,但现在他却让自己“患上不可治愈的癌症”,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我继续追问:“你不希望你的母亲将来无依无靠,但是你现在已经患了不可治愈的胃癌,那你该怎么办呀?”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是因为面临无奈的现实还是对之前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他迟迟未答。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我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看得出你非常爱你的妈妈,就算你患了癌症,也并不会减少这种感情,我想知道你会怎么表达这份感情呢?”引发思考,他到底为母亲付出了什么。沉默了一会,他表示自己会尽量不让母亲操心了,因为母亲为他付出得已经够多了。

我再次肯定了他,“妈妈肯定会因为你而感到骄傲的,你很在乎她,爱护她,她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你现在坚信自己患了癌症,你说不让母亲担心,但是你这种状况是让她放心的状况吗?”我更加直白地指出了矛盾点,小扬又开始沉默了。

“我也不想要患癌症呀!”过了一会,小扬小声地辩驳。

“那么在医生都没有宣布你患了癌症之前,你就这么确定自己患上了癌症,不顾妈妈多次劝说。我想一个想要爱护母亲的人,即使真正患了癌症也会尽量不让母亲知道的。当然我并不认为你患病了。”我再次对他进行质疑。

“那你说我的肠胃不舒服,还经常胸部、背部钝痛,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扬也马上提出疑惑。

“这些不适感只能由胃癌引起吗?其他的原因可不可能呢?”

“其他的原因?”

“是的。我给你讲一个心理学的著名实验。”我给他解释了罗森塔尔效应,并叮嘱他:“你记住这个名字,回家可以到网络上查一查。”我知道他现在疑虑很重,不一定会相信我的言论,所以让他亲自去验证。

小扬半信半疑:“你是说其实我并没有得癌症,只是我自己认为得了癌症而已?”

“如果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你会怎么办?”我继续让小扬发挥自身的潜力。他看起来有点迷茫,但是并没有反驳我提出的看法。他告诉我,如果没有患癌症那是最好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的咨询就到此结束。我布置给他一个家庭作业:尽可能多地找到证明自己没有患癌症的证据,并写在纸上,下次咨询务必带过来。

第二次的咨询进行得更加顺利,首先他向我大声报告了他搜集的证据。看得出他确实花了一些时间在上面。“你对这些证据有什么看法?”我问他。小扬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以前自己真的没有关注过这些信息。我们又深入讨论了在看待与认识事物时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让他再次对自我意识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自我调侃说:“看来我让自己得了一场病,又让自己从病中痊愈了。”听他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他已经从刻板认知中解脱出来。

在摆脱患癌症的包袱之后,他显得轻松了不少。跟我聊起了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需要用一生来进行实践的命题,也是普遍困扰高中学生的一个问题,也许正因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纠结导致他钻了牛角尖。我并没有立刻就他的话题进行讨论,相反我给他找来了一篇文章――冰心的《谈生命》。这篇文章对他很有启迪意义,他笑着告诉我,他觉得豁然开朗。接下来他又报告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看法――不患得患失,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咨询总共进行了两次,当小扬开始产生领悟,他就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一周以后,他的母亲打电话报告小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并表达了感激之情。

三、案例反思

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在本阶段,青少年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我是谁”这一问题,也开始不断地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一哲学命题。但由于阅历、经验、思维、所受的教育等的局限,青少年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如蹒跚学步的幼儿,会经历各种挫折。案例中的小扬就是如此,他因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而产生了非常鲜明的自我意识,而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又与母亲的亲密关系产生了冲突,尤其当他逐渐意识到一定会与母亲愈来愈远的时候,他的认知出现了问题。而他的疑病症很有可能具有阻止母亲离开、得到母亲关注的作用。当然,他最后认识到了他并没有真正患病,也接纳了自我意识,并且清楚地认识到在母子关系中他的角色与责任。

在本案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对小扬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首先,对于小扬来说,他正好处于同一性的形成时期,非常热衷探索自我。在咨询的过程中,他积极配合,主动思考,正是因为他的较强的自我痊愈能力,使咨询进行相对顺利,也非常快速。其次,在咨询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使用某一特定的治疗技术,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支持不仅有助于建立坚固的治疗联盟,更重要的是能诱导他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从而调整认知。最后,充分利用了小扬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从小扬的病症以及他的言行举止中得知他是一个受暗示性强的个体。在咨询过程中,笔者正是利用这一点引导小扬想象,引出认知冲突,通过冲突的解决使小扬恢复。

心理咨询的技术有很多种,来访者所述问题更是数不胜数,没有哪一种技术是针对某一类问题的最佳技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必须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最适合来访者的咨询模式与技术。如在本案例中,就要充分利用来访者的易受暗示性的特点,最后的阅读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境进行的。咨询的过程是艺术的,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创造性地开展,这样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益阳,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