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愿纳入规范化管理的100人为研究组,以非自愿纳入规范化管理的100人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人群行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人群生活习惯变化差异及慢性病控制满意率。结果:规范化管理1年后,研究组人群生活习惯改善率、糖尿病控制满意率、原发性高血压控制满意率及体重指数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社区;中老年人;健康;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69-01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和生活习惯,本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9年2月20日~3月20日对弹子石社区200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状况的普查,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弹子石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100名作为研究组, 10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重指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糖尿病患者各25例,高血压患者各2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入组前根据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内容调查两组人群年龄、性别、职业、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运动习惯、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吸烟及饮酒情况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并做记录,按相关疾病标准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诊断[2]。

1.2.2 管理方法对研究组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咨询,指导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特别是饮食、吸烟、饮酒、运动、服药等方面。高血压者每半月测血压1次;糖尿病人每月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1次;每3个月组织1次被管理者座谈,讨论、交流治疗心得。每年作心电图1次、查血脂2次、查糖化血红蛋白2次。对未明确诊断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员,每3个月进行1次血压、血糖监测,了解其是否有新出现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若有也给予上述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只做常规的血糖、血压及相关的指标监测1次,不进行干预措施。

1.3 相关标准

社区居民生活习惯改善、血压控制 、血糖满意率控制依据陈博文[3]等关于慢性病管理标准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1年后,研究组人群生活习惯改善率、糖尿病控制满意率、原发性高血压控制满意率及体重指数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通过规范化管理,中老年人居民的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提高,体重指数也大部分降至正常。本次入选的人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与本地区中老年男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差有关。应多加强宣传和指导以利于全民身体健康。对辖区居民进行规范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职责与作用[4]: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笔者针对中老年人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①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授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和简单的自救互救方法,并做好心理护理,善于自我调控,保持开朗、愉快的精神状态,稳定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开展戒烟、不饮烈性酒宣教,提倡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低热量饮食,控制肥胖,多吃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③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练气功等,坚持每年到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中老年人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到合理的饮食、合乎卫生的生活起居、适当的劳动与锻炼,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才能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

[1]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99-300.

[2]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2):94-103.

[3]陈博文.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试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6-44.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2-2699.

(收稿日期: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