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相独立,互为表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问世百年间,围绕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话题,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证明,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关键词: 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虽然已跨越了一个世纪,但在世界范围内对索绪尔思想的研究经久不衰,经历了解释与再解释、认识与再认识的过程。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几乎对后来的每一个语言学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围绕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话题,包括功能主义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及认知语言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争持不下,尤其是对现代语言究竟是任意的还是理性的争论颇多。笔者认为,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语言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1.语言符号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语言符号观在索绪尔的整个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索绪尔之前,人们通常把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看成简单的、一对一的,语言符号是表达非语言内容的形式工具,语言能够再现独立存在的现实世界,纯粹是人们体现和传递思想的工具。索绪尔所要反对的正是这种观点。索绪尔在为其语言学寻找研究对象时,“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作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从而使语言在整个言语活动中获得了“首要的地位”。索绪尔认为:“在有些人看来,语言,就其组成成分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命名过程――一个各有对应物的清单。……这种观念在好些方面要受到批评。”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语言系统的任意切割产生意义,而不是先有思想、再去表达。他说:“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同飘浮不定的思想王国相比,声音本身是否呈现为预先划定的实体呢?也不是”。索绪尔要强调的是:思想观念与语言形式互相依赖,不可分离;换句话说,思想离不开语言,不能独立存在。索绪尔认定,不是语言表达思想,而是语言与思想同时产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结合体。不仅如此,他还得出结论:“语言是在这两个无定型的浑然之物形成时制定它的单位的。”对索绪尔来说,语言的作用不是表达已经存在的独立的思想观念,而是相反,是语言创造了思想、创造了意义。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不是事物与名称的联系,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联系。概念不等同于事物,它是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在人脑的抽象概括,并不与具体事物一一对应,而是经过提炼的客观事物的原型。我们说到马就会联想到一种有四条腿会跑的动物,但当我们看到因受伤而只有三条腿的马,我们还会称之为马。音响形象事实上也不是真实的语音,而是听话者对这个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不用张嘴发声就能在心里默默地自言自语或背诵诗篇。因此,索绪尔认为,概念和音响形象都是心理实体。概念和音响形象如同语言符号的灵魂和躯体,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音响形象是概念的载体,概念是音响形象的指称。索绪尔曾用十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概念和音响形象的关系:“概念和音响形象密不可分,有如剪纸不可能剪开正面而不剪开反面。”后来索绪尔为了更好地显示它们的差异,建议用“所指”和“能指”分别取代“概念”和“音响形象”。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是所指和能指的联合体,符号A和符号B本身就分别具有所指a与能指a、所指b与能指b的关系。比如说,单词“tree”是一个语言符号,它的音响形象/tri:/是能指,而它指的植物是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一个具有任意性的统一实体。尽管我们称其为能指和所指似乎是把它们看作是彼此分离的独立体,但实际上它们只有相互结合作为符号的组成成分才能够得以存在。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如上文所说,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物的名称,而是概念(concept)和音响形象(sound-image)。在谈到概念和声音意象的关系时,索绪尔把概念称为所指(signified),而把音响形象称为能指(signifier),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有声语言符号系统,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2.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声音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树,汉语普通话说shù,英语说tree,法语说arbre,可见这些读音与“树”这一形象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任意的,是由各语言社团集体约定的。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同义词和多义词现象,也无法解释语言的民族性和语言的发展变化。任意性使语言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索绪尔指出:“语言在选择它的手段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因为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会妨碍我们把任何一个观念和任何一串声音联接起来。”接着他又指出:“任意性这个词还要加上一个注解:它不应该使人想起能指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我们的意思是说,它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能指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总结索绪尔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符号所指和能指之间不是自然的必要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语言符号代表所指和能指的结合,所以说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2.2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索绪尔发现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最强烈的证据莫过于几乎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象声词和某些语言中的象形词,如汉语等。同时很多语言学家先后以不同的角度阐释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在1988年提出,语言的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在它的语音系统中,音位总藏是可以调查清楚的,音位的组合是有规则的声调和语义的关系是有规则可循的;在它的语法系统中,语法范畴的总藏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语法结构是有规则可循的,句子的语法性是可以根据已知的规则加以识别的;它的词汇是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类的(许国璋,1988)。即使是索绪尔本人也说:“法语的vingt(二十)是不可论证的,而dix-neuf(十九)却不是在同等程度不能论证的,因为它会使人想起它赖以构成的要素和其它跟它有联系的要素,dix(十)跟neuf(九),vingt-neuf(二十九),dix-huit(十八)等,分开来看,dix,neuf跟vingt一样,但dix-neuf却有相对的论证性。(索绪尔,1980:182)”
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各个语言符号的使用组合关系是以语言的线性特征为基础,各个语言符号按次序先后一个接一个,呈一条直线向一个方向、一个维度的排列组合关系。它是语言符号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人不可能同时说出两种语言符号,人的话语本身就是一段段声音的序列。空间是时间的延伸,当反映时间顺序的声音序列被印刷文字的空间顺序是所取代时,就像您此时正在阅读的一行行文字,其线性特征就更加明显了。组合关系的内核是次序(sequence),次序决定意义,如“A dog is chasing a cat.”的意义完全不同于“A cat is chasing a dog.”最简语言要素按某种次序的组合,才构成了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如复合词、派生词、短语、句子甚至篇章。
3.二者的相互关系
事实上,我们认为相对的理据性在任何一种自然语言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完全没有理据的语言。这是因为整个语言系统是建立在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这种非理性原则基础之上的,这种任意性将会导致语言使用的混乱,于是次序和规则被成功地引进了庞大的符号系统的某些方面,语言符号便拥有了相对的理据性。例如,英语中one,two,three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然而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一个数字都用一个完全任意的符号来表示,于是建立在这些任意符号基础之上的twenty-one,thirty-one便有了理据。整个语言的符号体系也就类似于数字体系的构建,是一定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辩证统一。
从历时的角度看,任意性多发生在语言发展的初始阶段,语言符号音与义的结合没有必然联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但当这些符号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或者说进入了语言系统中,符号的音义便固定下来,而不会给予语言的使用者任意选择的权利。包括随着社会发展而新造的词汇也都要遵循一定的语音构词规则,使用时也要遵循现有的语法规则,体现了语言的理据性。从即时的角度看,这些语言符号是语言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本身的音义相关是任意的,具有任意性特征,但是它们之间按某种规律的组合而形成的复合词、派生词便有理可据了。例如,在英语中我们为什么称“头”为head,称“痛”为ache是不存在任何理由的,但headache我们就可辨其音而知其意了。一般来讲,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而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的任意性程度是逐渐下降的,同时语言的理据性则随着语言结构的逐渐复杂而逐渐上升。
4.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符号的这二重性质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涉及语言的不同层面。从能指与所指有无必然联系看,语言符号具有绝对的任意性和相对的理据性,任意性是针对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简单符号而言,理据性是针对通过线性关系组合而成的复合符号而言。任意性和理据性并不矛盾,任意是本质的,理据是相对的;任意是一切语言符号构成的基础,理据是任意基础上的规律。一方面,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理据性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任意性又受到理据性的有力制约,二者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它们共同成为语言符号的同等重要的、辩证统一的组织原则。
近年来,有人分析英语字母也有象形性,并且以此为根据试图将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全盘,笔者认为,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提出,是其语言学系统的奠基石,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它有其特定的概念范围。至于其他质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如果掌握了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对学习外语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De Saussure,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01:180-185.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03):2-10.
[7]王莉莉.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几点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29-32.
[8]欧阳倍祥.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二重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166-167.
[9]章素平,解静莉,杨薇薇.论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相对性[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2006,(5):21-27.
[10]徐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初探[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2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