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福建的章立:尚焙坊的骨“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的章立:尚焙坊的骨“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意韵骨鲠・茶马网路・100%的绿色环保方案

经历

最早接触“尚焙坊”,是源于一次偶然的网购经历。那次我从“尚焙坊”发来的茶品看到包装虽然很简单,但是他们的手提袋和包装盒图案,上面采用的“宋徽宗题款”结合印鉴风格,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能感受到设计很用心,用细麻绳扎口内包装盒,跟整体选用的牛皮纸包装材很搭,大俗大雅。

有一天,我听到有人说,“岩茶,不能没有骨头”,说这话的章立,三十出头。他从小就是一个充满叛逆的孩子,大学没读完,就懵懵懂懂去打工,最后与武夷岩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他来到一家新公司就职,因为他的一个创意,他成为这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又因为这个项目,章立第一次接触到了茶叶。“当时我们做的茶叶品牌,是把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并以时尚的包装和理念进行推广。”当年主持茶叶品牌开发的那段经历,对章立今天做“尚焙坊”的影响无疑非常大。

“就‘禅茶’的概念推广而言,我们当时走在了行业的前面,可那时,我们对于实体店的拓展,对于处理品牌成长和销售模式两者之间的问题,缺乏实际经验。乃至当时外地的意向合作者到厦门特地来和我们谈合作时,我们竟然拿不出一个他所需要的成熟方案。那时,对于茶叶,对于茶叶品牌,我还真是太过于理念化,无法将项目落到实处。错过了这次机会,也更让我知道两条腿走路才是硬道理。”

虽然项目因为资金问题最终夭折了,然而这段宝贵的职业经历,让章立生出了“创业也要自己做茶”的信念。随后,他独自来到武夷山,从一开始进入武夷山的茶企工作,过渡到利用自己的包装设计能力在武夷山安身立命,其后,再借助开茶叶包装店的机会深入当地的茶叶圈子,渐渐熟悉武夷山的茶业环境。2009年,他先后正式创立武夷山传承茶文化有限公司和武夷山市炭焙岩茶研究所,推出“尚焙坊”系列产品,终于了却了自己曾与茶擦肩而过的遗憾,也算是与自己曾经天马行空的生涯告别。

经验

虽然,我最初是通过网购接触的尚焙坊,尤其公司团队的重要成员连春虎,还是网络销售的幕后推手和主要担当,我自己从此后的观察中也了解到,尚焙坊的很多同道,都是通过网络熟知他们的,但是,章立的态度却始终很明确:“尚焙坊绝对不是一个网络品牌,网络只是一个渠道,建立这个渠道的目的只是让外地不方便买茶的茶友,通过我们的网络渠道,能便捷地喝上正宗的武夷山茶。如果非要给这种方式来个定义的话,我想,不妨称之为茶马网路吧。”

既然网络在尚焙坊的经营体系中,只是充当一个渠道,而非销售工具的全部,因此,如何保证自己在充满浮躁情绪和危机重重的手工业环境中,坚守以武夷山厂部为本的目标,达成给目标受众持续提供高性价比茶品的目的,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这种坚守,我甚至拒绝多笔资本的进入,因为我常常在网购平台上逛,最能理解但又最无法接受的,是大部分的茶叶卖家在没有尊严的前提下,把钱给赚了。我不能为了迎合资本赚钱的需要,放弃我自己,卖岩茶的,一定要有骨头!”

这些年来,经过不懈地努力和追求,章立和他的伙伴们拥有了一块属于“尚焙坊”的茶叶基地。为了管理好这块位于九龙山的基地,他们专门聘请农业生物专家对茶山的土壤、青叶及病虫进行取样分析,然后根据取样分析的结果,量身制订了一套100%的绿色环保方案,在这套方案中,“尚焙坊”将完全使用自己生产的有机肥及自己配制的生物农药。在这片100%完全有机肥的试验茶山上,章立还说一定要种上树,让茶与自然有机地和谐生长。

在生产环节上,公司注重从源头把控原料,在销售环节上为了坚持不“出丑”,章立们也一直保持着精耕细作的姿态。这几年来,每到制茶季节,章立所在的团队都会不失时机地策划一些活动,组织来到武夷山的各地茶友,实地了解山场熟悉品种,示范工艺现场评审,这种类似布道的经营方式,让“尚焙坊”在武夷岩茶这类小众市场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通过精细耕作的经营节奏,放大机会创造业绩,而品牌也在小众市场中慢慢得到发育,逐渐拓展了商业空间。

“我们尚焙坊对自己的要求至少有两个:第一,每一款产品本地人都能喝得进去;第二,每款产品得经得起检验,这种检验既来自于实验室,又来自于市场。试想,武夷山人都不喝的茶,还是武夷岩茶吗?经得起实验室检验的茶,一定是安全的,而市场上那些识茶之人,不会欢迎我们迎合市场来改变茶,当然,如果市场很漫长,我们愿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