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消费三人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消费三人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恽,恽圻苍,原广州美院油画系主任、著名画家、革命先烈恽代英堂弟,部分作品为军事博物馆等处收藏,擅长历史题材与肖像。

衡,衡老师,广东收藏大家,据说,黄永玉的烟斗有三分之一是他送的,也由此换了很多画,当然,那是上世纪70年代才有的好事了。

白,本人,喜欢艺术但涉足尚浅,一度认为艺术是富豪的消遣,经高人点播,在嘉德“小拍”上收了几件书画,自得其乐。

白:中国古代一般的士绅家庭,都有现在看来极为丰富的艺术生活,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声色犬马,即便是家道较小康的人家,也有着较“美术化”的建筑和较为“享受的生活”。所以,享乐主义倡导者林语堂提倡“业余的艺术”,就是让一般的人民都以艺术为消遣,只有那样,真正艺术精神才能成为普遍面弥漫于社会之中。

现在就经济来说,自然是古代没法比的,但就艺术生活方面,又和过去没法比――现在的房子层高不到3米,连幅卷轴都挂不下。很多中产甚至富豪家里,连附庸风雅的书架都懒得设置,更不用说艺术品了。

恽:中国真正的把艺术当做生活需要的收藏家很少,中国真正满足自己创作欲望的画家也不多,现在的艺术更多是一种经济行为。

衡:有些收藏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收藏了一些字画,放箱子里锁两把锁藏着,也避免不了“败家子”的后辈偷偷在箱子下面挖洞偷偷卖画。结果锁明明好好的,某一天打开一看,全空了。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艺术收藏家,其实是艺术投资家,甚至是不专业的艺术投资家――既不懂艺术,也不懂投资。而且,现在的艺术市场不是几十年前的状况了,一幅当代油画动辄千万、几千万,已经不是艺术价值的体现。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冠中也好黄永玉也好,只要是有人对他们的艺术认同,几只烟斗、一瓶好酒就会赠给“艺术知音”画作。当然,当时有兴趣收藏的人也没有多少钱,也都是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而现在同样的一幅画,价格就升了几百倍、几千倍,很难用艺术价值来解释了。

白:在苏格兰的一个家庭里,我看到他们的客厅里挂着祖母的油画,还有女主人自己画的版画,更多的创作的画就摆放在走廊里。那是一种“艺术融入生活”的真切感觉。

恽:我在法国游历的时候,给一位居住在小镇的女士画肖像。到了她家一看,生活的品质非常高,收藏了很多和生活有关的古董,而且他们自己创作的抽象油画的水准非常之高,更令我惊奇的是他们居然收藏有毕加索的画作!为了这幅肖像,他们专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宾朋一起来祝贺、鉴赏。我以为这样的家庭一定是当地的富豪了,一问才知道主人就是修理汽车的工人阶级。正是因为他曾经为毕加索修理过汽车,才有机缘得到毕加索的赠画。

衡:这是一段奇缘了。

恽:是啊。不过,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艺术修养,也才能有这样的机遇。否则,就算毕加索送画给他,他不识货,照样也是扔了或卖了。

白:《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家在《碰巧的杰作》里讲的,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艺术既不凌驾于生活之上,也并非用于矫饰趣味。”艺术本身于人的身心有益,真诚地去热爱艺术,你就可以理解艺术的真谛、体验艺术的激情。■

(以上文字根据谈话整理,未经参与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