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影音乐琵琶语在电影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音乐琵琶语在电影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音乐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刻画人物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琵琶语》的运用不仅使剧中演员的思想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表达,还让观众感受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高超境界。

【关键词】电影音乐;《琵琶语》;电影意境

电影音乐泛指电影中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具有抒情、剧作、背景气氛、贯穿结构等美学作用和功能,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它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融合在一起,随着电影的放映被观众感知。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影片内容的同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体现了影片的艺术构思,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另外,电影音乐能够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内涵。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于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导演徐静蕾把这个故事移植到了中国。伴随着音乐,电影画面展现的是一个临近年底的寒冬,一名邮递员正在忙着给每封信件盖戳,完成年前最后的工作。信件如期到了一位中年作家的手里,故事就是这样开头的……少女爱上了四合院里刚搬来不久的一位作家。也许是那从未见过的漂亮家具和各样的书籍,也许是一连三个夜晚从那个屋子里传出的欢笑声,更或者爱上一个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气息,足矣。就像影片中对这段爱情的解读一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除了厚厚的一封信作为独白,影片中少有台词和对话,作曲家林海的《琵琶语》作为背景音乐,在影片当中不时响起,琴声不语,像极了少女的心思。除了美丽动人的故事情节外,《琵琶语》的出现更是有种相得益彰的完美。电影中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需要恰当的“弦外之音”来表达,音乐的音符和旋律延展了电影中无法用台词和场景来表达的“象外之象”,电影的文本意图得到了完整表达,把观众引向深层次的意境。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展现主要通过片头、片尾,以及特定的情节,贯穿于整部影片当中。《琵琶语》出自2003年林海的专辑《琵琶相》,整首曲子带着淡淡的忧伤。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影片当中,《琵琶语》一共出现了四次。首先在片头,比画面更早一步以听觉的方式进入观众的观影体验中,充分展现了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之后影片中的少女因为爱上了四合院里这位骑着摩托车的作家,而不愿再穿自己那身缝了补丁的棉旗袍,然后就那么惊慌失措地跑出院子,和那位作家撞了个满怀,伴随着《琵琶语》的第二次响起,“低眉信手续续弹,诉说尽心中无限事”,不仅暗示了一个少女的情窦初开,更是将这种内心的波澜壮阔在一个孩子内心无法表现的时候,用《琵琶语》展现出来,同时也满足了观众此时的情感需求。影片第三次奏响《琵琶语》是在离别的时候,媒婆把单身的母亲介绍给了乡下的一位财主,少女不能再和作家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了,在即将离开的那一个晚上,少女守在他的屋子门前,或许心中只是想见作家最后一面,或许是想留下些许念想。然而凌晨三点等来的是作家怀里拥着其他女人的醉态。与之前的《琵琶语》有所不同,面对少女将要遥遥无期的离开,音乐的节奏放慢,旋律上也进行了调整,更加适应了剧情的发展需要,与观众的情感贴合。“重逢也是初遇”,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少女重新回到了四合院,如愿度过了一段时光,直到这个男人再次离开。又是八年的光阴过去了,再次重逢却又记不得她是谁。《琵琶语》第四次响起是在剧末。作家读完这封信之后,起身站在门边,望向四合院的另一个方向。当作家通过信的内容知道了这一切的时候,内心是“惊”是“悔”还是“叹”,我们不得而知,此时“少女”已经不在了,作为这样一个已经无法再表达自己的形象,音乐的响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此时的作家在情感上也是得不到交流的,男女两人都需要借助音乐来向观众展现内心世界。《琵琶语》虽不语,却是导演匠心的体现。然而对于观众的情感体验来说,《琵琶语》的不语也给了观众一个沉默的机会,这也是观演交流中很重要的体现,能够把观众带入影片当中,使之情感得到抒发,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总体上达到了音乐对电影意境营造的极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季向敏.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7(11).

[2]马军红.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之一——渲染背景气氛[J].大众文艺,2010(4).

作者:刘雪蕊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