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省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省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稳中有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业、联结于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是保障农产品供给、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支撑。经验表明,在商品性市场经济阶段,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资本进入农业最重要的市场载体。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正确指导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陕西省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迅速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保增长、保安全、促产业、促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陕西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突破1.9万个,带动农户859万户(次),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3150元;龙头企业总数达246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6家,省级龙头企业456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287亿元,固定资产总值786亿元,净利润81亿元,龙头企业年产值占到全省农业总产值的近一半;陕西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09家,累计投资近300亿元,2014年投资额达92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近1000亿元,粮油、果蔬、畜产品、茶叶、中药材年加工量分别达到1350万吨、1513万吨、310万吨、4.9万吨、47万吨。总体来看,陕西省农业农村经济依靠龙头企业引领和提升,依靠农产品加工业支撑和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面对旱涝灾害、动植物疫情等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挑战,在政府的关心培育下,在政策的支持拉动下,龙头企业迎难而上,整体实力持续增强。陕西省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龙头企业数量达997家,年销售收入“亿元”级的有223家,10亿元以上的有16家,20亿元以上的有9家。规模以上及过亿元龙头企业数量,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8.3%、87.4%,同比“十五”末增长256%、329%。

(二)农产品加工水平稳步提升

陕西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6:1。依托龙头带动和科技支撑,陕西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近50%。粮、果、畜、菜、茶等主要农产品年加工量,分别占到省内生产总量的105%、63%、85%、32%、85%,加工产品日益丰富。经各级农业部门牵头认定的加工型龙头企业1680家,规模以上的达876家,分别占陕西省总数的68%、88%。加工型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95.4%、39.6%、54.4%。

(三)品牌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随着标准化生产模式深入推进,质检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化水平稳步提升。爱菊粮油、海升果汁、华圣苹果、银桥乳品、阳晨富硒猪肉、绿盈盈蔬菜、泾渭茯茶、武侯春茶等诸多名牌脱颖而出,成为陕西农业亮丽名片。2014年,陕西省获得“三品”认证的龙头企业数达380家,涉及产品共计680个。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413家,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397家。近3年,经陕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的561个陕西名牌产品中,涉农产品176个,占31.4%。

(四)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

农业产业化带动产加销、贸工农有机结合。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业,积极推进加工流通产业,有力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陕西省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组织农产品原料采购额达515亿元,其中,订单年履约成交额超过200亿元,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达270多亿元。依托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模式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数1.4万个,占比超过70%。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吸纳了更多的农民进入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为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多措并举,2014年产业化工作亮点突出

2014年,陕西省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立足“转型升级、强农强企”,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突出重点,综合施措,农业产业化工作有序推进

(一)抓引擎,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需要市场主体引领和支撑,市场主体不强,农业就不可能强。围绕龙头企业主体培育,我们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立足陕西省粮食、苹果、生猪、乳品、肉牛、家禽、茶叶等优势产业,筛选认定10个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与农民联系紧密的骨干明星企业,通过加大贷款贴息、市场推介等多种途径,全力打造陕西省农业产业发展领头雁,树立行业旗帜。大力实施科技强企、品牌强企战略,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应用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以上名牌,不断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商洛市,对新认定的省级龙头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二)抓升级,着力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基础

围绕果蔬、马铃薯、红枣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后贮藏加工,认真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陕西省新建果蔬组装式冷藏库324座、马铃薯贮藏窖240座、果蔬干制设施52座,带动相关投入超10亿元,极大改善了农产品初加工条件。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主体提升和示范创建活动,陕西丹凤华茂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荣获“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称号,高陵县中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15家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示范社。依托杨凌科技、人才、区位和品牌优势,启动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建设,协调省发改委完成规划评审、项目立项、财政支持等任务,园区建设开局良好。密切与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推进农产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一批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应用。

(三)抓服务,着力完善扶持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强与省财政、金融、税务、工商、国土等部门协调配合,不断优化信贷、科技、税收、出口等方面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2014年,各级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超过2亿元。

二是强化宣传培训。启动实施“千名企业家培训”工程,针对龙头企业在创新团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等薄弱环节,先后两度举办专题班,培训企业负责人近400人。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宣传推介陕西省特色农产品,“陕”牌声誉不断提升。

三是强化融资支持。优化陕西省农业产业化融资担保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创新担保服务模式,强化担保服务质量。两年来,公司累计服务龙头企业67家(次)。广泛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次举办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基金公司对接活动,深化银企合作。海升集团和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开展合作,阳晨牧业与省金控集团成功联姻。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鼓励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组织自建科研中心,引导企业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依靠科技实现创新发展。当前,陕西省有323家龙头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建有省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的龙头企业达86家。

(四)抓管理,着力增强产业科学指导能力

一是开展企业监测认定。突出“有进有出”的竞争机制,报请陕西省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定,监测淘汰不合格省级龙头企业43家,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93家;经省政府同意,监测取消不合格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同时向农业部等八部委推荐递补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进一步优化了龙头企业队伍。

二是开展统计预警分析。对龙头企业经济运行进行统计分析,是政府掌握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制定支持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2014年,各级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统计工作,通过网上季报、半年报及年度汇总,进一步摸清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现状,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三是开展行业规范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对涉及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的“促改革惠民生”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指导陕西省龙头企业协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能力,提升面向龙头企业的服务效应。

三、精准发力,扎实完成2015年重点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陕西省将以“五个扎实”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按照中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有关要求,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力推进陕西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一)培育好明星企业和加工主体

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围绕陕西省粮果畜菜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继续扶持打造农业产业化明星企业。强化明星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创龙头+龙头、龙头+合作社、龙头+家庭农场等多元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以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为方向,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扶持一批规模实力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的农民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催生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的新生力量,促进区域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加农民收入。紧抓“一路一带”建设机遇,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建设好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

认真贯彻陕西省政府支持杨凌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建设意见精神(陕政办发〔2014〕121号),密切与发改、科技、工信、税务、质监、物价、电力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加强对园区建设的指导服务,为园区争取更多的政策及项目支持,保障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借助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机会,加大对园区的宣传推介,促进园区知名企业引进及新兴项目招商工作。发挥园区高地效应,探索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经验,为陕西省开展农产品加工集群建设奠定基础。

(三)落实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在农业部的精心指导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在陕西省已实施3年,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补助政策深入人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2015年,要充分总结经验,围绕马铃薯贮藏窖、果蔬组装式冷藏库等设施建造,突出主产县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精准布局、连片建设、严格程序、阳光操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受益”,努力完成330座果蔬组装式冷藏库,240座马铃薯贮藏窖、大枣烘干设施新建任务。

(四)实施好“千名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

以培训提升、素质拓展为基点,继续开展“千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效果。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市场开发、资本运营管理等内容开展系统性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龙头企业管理升级。电子商务是现阶段最为典型的商业营销模式,与新型消费理念和习惯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龙头企业拓展市场份额的利剑。以培训为先导,支持龙头企业开发利用电商平台,丰富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

(五)开展好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认定工作

2015年是省级龙头企业监测年。将严格按照《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陕政发〔2012〕55号),突出“有进有出”的认定考评机制,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3~2014年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并结合实际进行递补认定。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递补认定,在强调固定资产、销售收入等“硬性”经济指标的同时,更加突出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正能量”释放上的考核,坚决淘汰主业转移、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品质量安全无保障、社会责任心缺失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