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趋势和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趋势和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开放是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国际资本流动是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后危机时代,对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是对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趋势进行数据分析梳理,后对其特点和趋势产生的原因进行详尽分析,以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或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国际资本净流出问题。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世界范围;后危机时代

开放是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国际资本流动是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2014年,中国国际资本流出总量5 806亿美元,流入总量4 115亿美元,净流出1 691亿美元,是2013年国际资本净流出总量885亿美元的1.9倍。后危机时代,对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或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国际资本净流出问题(郑璇等,2016)。

本文以下部分内容安排:首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的最新最全的数据,对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全球方面、发展程度方面、国别方面三大角度展开;然后,结合危机前的2005年~2007年数据和危机后的2008年~2014年数据,对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进行探讨;最后,对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和趋势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研究。

一、 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1. 全球方面特点。总体上来看,危机后全球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比危机前低。根据IMF数据计算,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从2008年到2014年,平均每年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为9.09万亿美元,比危机前的18万亿美元下降49.5%。其中,其他投资降幅最大达到84.4%;证券投资下降程度较多为47.2%;储备资产下降较小为8.1%;直接投资下降最小和危机前大体持平。

2. 发展程度方面特点。发达经济体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比危机前低,但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与此相反。根据IMF数据计算,发达经济体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为6.40万亿美元,比危机前的15.45万亿美元下降58.6%,下降幅度超过一半,接近六成。其中,其他投资降幅最大达到94.5%,接近100%,与危机前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证券投资下降程度较多为50.8%;直接投资下降较小;储备资产反而比危机前有最大幅度的上升,升幅达272.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反而比危机前增加,由2.55万亿美元增加到2.70万亿美元。其中,增幅最大的其他投资为50.1%;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也有一定的增长,分别为10.2%和1.7%;但储备资产反而比危机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降幅为30.1%。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在全球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危机后占全球比重比危机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危机前,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在全球中的地位十分弱小,仅占14.2%,约为发达经济体的六分之一;危机后,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则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占全球比重提高了一倍,由14.2%增加到29.7%,也占到了发达经济体的42.2%。

发达经济体国际资本净流入总量危机前后的方向出现逆转,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则较为一致。根据IMF数据计算,发达经济体危机后国际资本净流入总量为998亿美元,出现了方向性的逆转,危机前为国际资本净流出,且数量较大为1.08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则方向一致,均为国际资本净流出,只是数额有较大程度的下降,由危机前的4 673亿美元降到1 535亿美元(项卫星等,2011)。

3. 国别方面特点。主要发达国家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比危机前低,但主要发展中和新兴国家则有所上升。根据IMF数据计算,七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简称G7)里面的六个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危机后出现了下降。美国由危机前的3.02万亿美元下降到危机后的1.26万亿美元,下降幅度为58.3%,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16.8%降到13.8%;德国由危机前的1.13万亿美元下降到危机后的4 247亿美元,下降幅度为62.4%,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6.3%降到4.7%;法国由危机前的1.29万亿美元下降到危机后的2 971亿美元,下降幅度为76.9%,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7.2%降到3.3%;日本、英国、意大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加拿大出现了轻微的上升。与此同时,金砖五国(简称BRICS)里面的大部分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危机后出现了上升。中国由危机前的6 935亿美元增加到危机后的9 310亿美元,增加幅度为34.2%,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3.9%升到10.2%,排名也从全球第8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卢森堡;巴西由危机前的1 347亿美元增加到危机后的2 131亿美元,增加幅度为58.2%,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0.7%升到2.3%,排名也从全球15名开外上升到第12位;印度由危机前的1 146亿美元增加到危机后的1 250亿美元,增加幅度为9.1%,在全球中的比重也从0.6%升到1.4%,排名也从全球15名开外上升到第15位;只有俄罗斯和南非出现了轻微的下滑。

二、 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1. 全球方面趋势。全球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2008年~2009年急剧下跌,此后处于缓慢恢复中。2008年,国际资本市场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在内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为5.47万亿美元占2007年23万亿美元的23.8%,下降幅度超过七成,降幅为76.2%;2009年,进一步下降到4.36万亿美元,仅占危机前2007年的18.9%,深入谷底。此后,随着全球各国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缓慢恢复,逐渐增长。2010到2013年,全球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分别为12.42万亿美元、11.21万亿美元、9.32万亿美元、9.65万亿美元;2014年,全球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为11.21万亿美元,为2007年的48.7%,由2009年的不到五分之一,渐渐上升到一半左右。其中:(1)证券投资方面。证券投资恢复最快,2008年为5 614亿美元仅占危机前2007年5.69万亿美元的9.9%;2009年为3.85万亿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证券投资流入流出总量分别为3.52万亿美元、11.4万亿美元、3.57万亿美元、3.46万亿美元;2014年,全球证券投资流入流出总量为5.04万亿美元,为2007年的88.6%,由2009年的不到十分之一,渐渐恢复到九成左右。(2)直接投资方面。直接投资恢复较快,2008年为4.81万亿美元仅占危机前2007年6.26万亿美元的76.8%;2009年为2.88万亿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流出总量分别为3.85万亿美元、5.07万亿美元、4.40万亿美元、4.81万亿美元;2014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流出总量为3.44万亿美元,为2007年的55.0%。(3)其他投资方面。其他投资恢复较慢,2008年为-7 211亿美元仅占危机前2007年9.86万亿美元的-7.3%;2009年为-3.36万亿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其他投资流入流出总量分别为3.93万亿美元、3.96万亿美元、6 675亿美元、6 793亿美元;2014年,全球其他投资流入流出总量为2.51万亿美元,为2007年的25.5%。(4)储备资产方面。储备资产恢复最慢,2008年为8 205亿美元仅占危机前2007年1.20万亿美元的68.4%;2009年为9 833亿美元,2010年~2013年,全球储备资产流入流出总量分别为1.12万亿美元、1.05万亿美元、6 796亿美元、6 953亿美元;2014年,全球储备资产流入流出总量为2 233亿美元,为2007年的18.6%。

2. 发展程度方面趋势。发达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在全球处于主导地位仍将持续,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在金融危机的前与后,全球和发达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走势基本上保持平行,这体现了发达经济体在此方面的主导作用。2005年~2014年十年间,发达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占全球比重,最大值88%在2005年,最小值也有52.9%在2008年,十年的平均值也有73.6%,超过七成。此后,随着发达经济体率先走出经济低谷,这种主导作用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总量在危机的前与后大体上保持平稳状态,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同时,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净流出规模下降。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净流出规模逐年增大,资本净流出金额从2005年的3 37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5 102亿美元。这也是“卢卡斯悖论”的主要内容,即按照新古典理论的预测,由于穷国资本相对稀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较高,国际资本应该从富国流向穷国,然而现实却是资本由穷国流向富国。但在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呈下降趋势,2012年资本净流出金额仅有1 150亿美元,是2008年峰值的20.03%。2013年和2014年还连续实现了资本净流入,分别为461和164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资本管制的逐步放开,金融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金融制度的逐步完善,资本净流出规模将进一步缩小,资本净流入很有可能实现常态化。

3. 国别方面趋势。只有少数金融市场完善的发达国家为资本净流入国,中国则一直为资本净流出国,这种状况仍将持续。美国是全球资本净流入最多的国家,危机前的2005年~2007年分别净流入7 007亿美元、7 794亿美元、6 112亿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净流入7 636亿美元,此后的2009年~2014年各自为1 862亿美元、4 229亿美元、4 805亿美元、4 475亿美元、3 933亿美元、2 331亿美元。德国也一直是国际资本净流入的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危机之前和之后平均排名都位列全球第六位,而且从2005年~2014年的每一年都是资本净流入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则一直为资本净流出国,在危机前显示净流出增长的趋势,2005年~2007年分别净流出1 599亿美元、2 393亿美元、3 696亿美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陡增到4 425亿美元,此后的2009年~2014年各自为2 060亿美元、1 895亿美元、1 278亿美元、1 327亿美元、885亿美元、1 691亿美元。由于,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仍在不断完善中,未来这种资本净流出形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朱孟楠等,2016)。

三、 后危机时代世界范围内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资本跨国流动的产生和资本的流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率、信用状况、汇率、经常项目、不稳定风险(张明等,2014)。

1. 利率。利率是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率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会导致套利现象的产生,从而引起国际资本跨国的流动,直到利率市场上没有套利现象为止。后危机时代,各国为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国内或者防止国内资本大量外流,通常采取低利率或者降低利率的政策,以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中国为例:(1)美国基本上都处在低利率时代。2010年11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直到2012年9月再次宣布:0%~0.25%的超低利率的维持期限将延长到2015年中。但2014年10月宣布,在相当长时间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0%~0.25%不变。(2)欧元区利率总体上持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根据IMF数据显示,欧元区3个月伦敦银行同业拆息率2008年为4.63%,2009年为1.23%,2010年~2014年分别为0.81%、1.39%、0.57%、0.22%、0.21%,变动较大。(3)日本总体处在低利率时期。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日本2008年存款利率为0.59%,2009年为0.43%,2010年~2015年分别为0.5%、0.46%、0.48%、0.54%、0.42%、0.41%,变动不大。(4)中国利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存款利率为2.25%,2009年为2.25%,2010年~2015年分别为2.75%、3.5%、3%、3%、2.75%、1.5%,变动较大。

2. 信用状况。信用状况与利率因素一样,对于国际资本的流动都很重要。例如,印度尼西亚近年来成为外资投资的一个热点和焦点,其吸引外资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信用状况改善。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2012年年初,将印度尼西亚信用评级提升至投资级即Baa3。这是基于印度尼西亚经济对世界经济动荡的良好承受能力,政府控制本国金融问题的正确政策措施以及稳健的银行系统等。2009年12月,希腊的债务出现了难以及时兑付的风险,三个月后此问题进一步向国际漫延,“欧猪五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意大利)也出现了债务占GDP比重过高,债务违约风险加大。2010年~2011年,惠誉评级、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机构对这五个国家进行了多次信用评级下降调整。毫无疑问,这五个信用降低国家不但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本国能力很弱,而且很可能国内资金出于避险考虑更多流出国外(杨博等,2015)。

3. 汇率。汇率的升值和贬值也会造成国际资本流动,尤其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伴随各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变革,国家与国家间的汇率紧密联系,汇率波动加大。后危机时代,各国为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国内或者防止国内资本大量外流,通常采取汇率贬值的政策,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美国的美元作为基准,以英镑、日元、人民币、卢布为例:(1)英镑2008年和2009年贬值比较大,此后变动幅度不大。官方汇率(期间平均值)[英镑/美元]2008年为0.54,2009年为0.64,2010年~2013年分别为0.65、0.62、0.63、0.64,变动不大。(2)日元先是较大幅度的升值,2013年再较大幅度的贬值。官方汇率[日元/美元]2008年为103.36比2007年升值12.2%,2009年为93.57,2010年~2013年分别为87.78、79.81、79.79、97.6,变动较大。(3)人民币2008贬值比较大,此后处于持续升值中。官方汇率[人民币/美元]2008年为6.95比2007年贬值8.7%,2009年为6.83,2010年~2013年分别为6.77、6.46、6.31、6.2。(4)卢布2009年变动幅度比较大,此后变动幅度不大。官方汇率[卢布/美元]2008年为24.85,2009年为31.74比2008年贬值27.7%,2010年~2013年分别为30.37、29.38、30.84、31.84,变动不大。

4. 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里的经常项目出现大量顺差或逆差是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中国为例: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额增至2 981.31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贸易顺差国。由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急剧缩减;2011年在“扩大进口”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进出口总额创下年度历史新高,但贸易顺差明显缩窄,减少至1 548.97亿美元。2012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又开始高速扩增。2014年,我国贸易顺差额再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增至3 827.61亿美元。在我国贸易大量顺差时,伴随的是储备资产的迅速增加,从而资本大量地流向外国。

5. 不稳定风险。不稳定风险主要指政局的不稳定,最严重的是爆发战争,这也是影响一个国家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如: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2011年利比亚战争。战争使得当事国的资金大量外流,根据IMF数据统计,俄罗斯2007年的国际资本净流出为520亿美元,2008年为994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度增加91.2%。当存在较大的政治和战争风险时,很难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甚至还导致国内资本的大量外逃。

参考文献:

[1] 朱孟楠,闫帅.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市场干预与人民币汇率[J].国际经贸探索,2016,(3):29-38.

[2] 郑璇,罗明铭.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与货币危机[J].财经科学,2016,(4):134-146.

[3] 张明,肖立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J].世界经济,2014,(8):151-172.

[4] 项卫星,王达.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J].国际金融研究,2011,(7):51-5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税收缺口测算体系与税收政策分析拓展模型研究”(项目号:7116304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产业集聚促进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号:15DJJJ15);云南省省院省校社科项目“量化财政风险与绩效评价研究及其在云南省的应用”。

作者简介:王敏(1967-),男,彝族,云南省曲靖市人,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与金融;邓细林(1984-),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张英涛(1981-),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收稿日期: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