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统一意见,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这样不仅带动个别动手能力差又不主动参与思考、学习习惯差的同学,而且还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人合作、与人相处的能力。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要想让学生快乐的合作,快乐的成长,关键要把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学进去,学出兴趣,学出滋味,学出活力,这样才达到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初等数学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不协调,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近年来,学龄高峰期,基础设施及师资配备不配套,大班教学比较普遍,但大多数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按新课程标准教学,那也是流于形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虽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组建,科学分组

在构建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6―8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和爱好等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小学生对新奇、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一个问题,就为人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是对人能力的一种刺激。合作交流是在一定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是以系列问题为导引,在进行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应在备教材、备学生,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思维活动,分解教材的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重、难点,依据课后目标,制定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需要完成的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中单位“1”的含义。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可以看作单位“1”,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因此,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3具体安排,分工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发现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倘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独霸讲坛,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每次小组活动前,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必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例如:口齿伶俐的可作为本组的汇报者,朗读好的学生可作为本小组的领读者,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同时在每个组中设立组长、记录员、汇报者和解说员等,使他们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互相宽容,但在分工时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组员都轮到各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工作职责。如在教学《千克和克》一课,可安排小组称米、苹果、梨等活动,指定称重员、记录员和装袋员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个个都动手。让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1千克和1克实际重量,并且理解、掌握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4把握时间,合理安排

如果小组合作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性或探究性,学生刚好涉入,教师因时间关系,就草草结束,而更多的问题在于讨论、动手操作活动,那么只有个别学优生才有机会展示,至于其他人,特别是学困生,还未弄清怎么一回事,就已结束。虽然在一节课中组织多少次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每次时间仓促,师生反馈不充分,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因此,在每次学习前,根据小组合作的难易程度,分配好恰当的学习时间,才能有利于达到小组合作的效果,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还防止了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

5全班交流,总结评价

全班交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是在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是各小组选定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当所有的发言人汇报完毕后,其余的学生可以见解,针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报告、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通过全班同学的交流,把各小组的认知成果可以转化为全班的认知成果,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以达到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还可以有效的纠正学习中带有的普遍性错误,同时通过交流还能促使每一个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最后,教师作一个总结性的评价,总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环节,这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还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6检测反馈,得出成果

教师在巡视时不要停留于形式,随意地与学生交流几句,而应利用这段空隙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给予指导,比如可以帮个别小组再次明确任务、强调合作规范,或者在小组内出现障碍而无法继续时给予一些提示,或者帮助学生精炼语言等等,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另外,教师在巡视时还应尽可能掌握每个小组的情况,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等可以在小结时提出,

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中的检测环节,也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布置完检测题目后,学生独立去做之后,在本小组内相互批阅,遇到问题,组内通过交流解决。在这个阶段,教师就不必要再批阅全班作业,而是随机从各小组中抽取小部分学生已经批改的作业进行检查就可以。

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合理、科学地开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合作,快乐的学习,关键把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学进去,学出滋味,学出兴趣,这样才能到达知识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到达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