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笑京:建设“绿色、智能、泛在”的京津冀大交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笑京:建设“绿色、智能、泛在”的京津冀大交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强调,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国家即明确把交通、生态、产业作为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交通一体化更是首当其冲。

去年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正式,提出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绿色、智能、泛在”是交通发展的大方向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空间布局和经济布局的调整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在带动京津冀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北京等大城市的城市病。交通是人员和物资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要想在京津冀地区实现城市群或者在部分地区实现同城化,那么就必须提供可靠的通勤交通;如果在京津冀地区要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可靠和经济的物流是基本条件。以上这些都需要交通一体化来保障。”他认为,交通未来的发展是建立在绿色、智能、泛在的基础上的,这是大方向;基于这一发展方向,低碳、安全和智能化是未来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这里有三个方面要重点考虑:第一,能源结构和能源配送,这是交通的支撑条件,未来需要考虑新型能源及其配送体系;第二,是新能源载运工具和和智能化载运工具;第三,就是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如果从这些方面考虑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问题,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未来交通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条件。如果从微观层面考虑,京津冀的东部按照同城化或城市群的思路进行安排,那么就必须保证通勤交通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这恰恰是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例如区域快速通勤系统运行、大型枢纽高效协同运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模式出行等等,这些都会应用到大家熟悉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同时信息技术还是支撑基础设施高效和可靠运行重要工具,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监管、区域交通协调运行与应急等,这些都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不应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去搞交通信息化

无论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还是京津冀交通信息化建设,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除了要考虑交通网络结构布局外,最重要的就是制度改革,虽然京津冀有联席会议,有一个协调机制,但是这不是一个制度上的改革,或者说在法律、经济、核算等等方面都要逐步进行大的改革,而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脱离这些条件的。王笑京因此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交通信息化建设还是各干各的,但是也有已经开始突破的,例如ETC在京津冀乃至全国就实现了联网运行,现在正在实施的公交一卡通项目,目标也是在京津冀三地实现公交卡的通用。这些信息化建设能够成功的原因就是以车辆和百姓的应用为载体,从出行和需求侧出发,突破行政体制和旧观念的束缚。因此未来京津冀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点仍然要选择类似的应用和服务,如果是站在行政管理或交通管理的角度去搞交通信息化,困难将大得多,因为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项目基本是封闭在管理部门内部,不会有外部的体验和评估,想要跨行政区域建设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