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坐一个“无痛”月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坐一个“无痛”月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痛由心生

“唉,倒霉透了……”产后的婕儿,逢人就说这句话。原来,婕儿自小就是个娇娇女,特别怕痛。出于对疼痛的恐惧,她婚后一直不敢怀孕。后来也是在先生的再三鼓励和朋友的劝导下,她才决定来一次“冒险”。

所幸孕期无惊无险,顺利度过。然而,产后先是会阴侧切处阵阵作痛,接着腹部也疼痛不适,而后,小便时更痛得不行,再加上胀痛不已,婕儿不禁叫苦不迭。

分析原因,一来,婕儿原本痛觉神经就格外敏感:二来,几项不适叠加,更增添了痛苦。

无疑,妊娠的确会给准妈妈带来种种不适甚至疼痛,但这些多数属于生理性痛,与妊娠时的激素变化、子宫增大、体形变化等不无关系。故只要充分了解产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孕期保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知之,则不痛也

下面,将产后可能发生的疼痛及应对措施做一个大盘点,让“婕儿们”心中有数,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坐一个“无痛月子

1 产后腹痛

疼痛溯源 产后2~4天;子宫反射性收缩,引起下腹部一阵阵疼痛,特别是在哺乳时疼痛更明显。子宫收缩的目的是防止子宫出血过多,并促进恶露排出,疼痛一般在产后3~4天自然消失。

应对措施大多痛感轻微,顺其自然就好了;痛感明显时,可轻轻按摩小腹,或用热水袋热敷;如痛感较重,甚至影响休息或睡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止痛药或镇静安眠药。益母草或生化汤有助于减轻疼痛。

2 产后膀胱痛

疼痛溯源多见于产程过长的产妇。另外,剖宫产后放置导尿管者,如发生细菌感染,引起膀胱炎,也可能诱发疼痛。

应对措施 进行排尿训练,必要时导尿,及时排空膀胱。如患膀胱炎,须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并多喝水,促进病菌排出。

3 产后会阴痛

疼痛溯源产后会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感,原因通常有二:其一,此乃胎儿娩出时的必经之地,这些部位的肌肉常因扩张而出现轻微肿胀;其二,顺产时常会行会阴侧切缝合术,而一旦动用产钳等辅助生产,则肌肉肯定会受到更多伤害,痛感也会更重些。

应对措施产后适当冷敷,对会阴处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如疼痛严重,可酌情使用止痛药,但一定要向医生咨询。

4 产后阴道痛

疼痛溯源多见于胎儿较大者。胎儿从狭窄的阴道娩出,迫使阴道组织过度扩张与伸展,造成淤血和损伤,从而导致产后阴道痛。在笑或大声说话时,痛感更明显,往往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

应对措施不要久站或久坐,坐时可在臀部垫个软枕头,或坐在中间有凹陷的坐垫上;睡眠宜取侧卧位;疼痛较剧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纱布包裹碎冰进行冷敷,必要时可服些止痛药。

还可进行促使组织恢复的运动,如做憋尿动作,以收紧及肛周肌肉,持续8~10秒,然后慢慢放松肌肉,并持续放松状态几秒钟,然后重复做,每天20次。

5 产后耻骨痛

疼痛溯源不少新妈妈产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时,会感觉耻骨处(排尿口上方)疼痛,重者甚至迈不开腿,用不上劲儿。此乃胎儿娩出时将耻骨联合撑开,损伤了耻骨韧带所致。一般数周内可恢复正常。

应对措施孕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避免胎儿过大。如发现胎儿过大,可考虑剖宫产。产后走路应放慢速度,步幅不宜过失,避免加重耻骨损伤,少走楼梯或斜坡路,必要时可用弹性腰带固定骨盆,帮助耻骨恢复。

6 产后尾骨痛

疼痛溯源一些新妈妈在仰卧、坐位或如厕用力时,会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物上时痛感加重。在产妇骨盆偏狭窄,或胎儿头部过大的情况下,产妇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或会将尾骨及肌肉挤伤。此痛一般会在分娩后一两个月内逐渐减轻。

应对措施胎儿过大(超过4千克)或孕妇骨盆狭窄者,分娩时应及时采取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手术。产后疼痛者,不要仰卧,坐时避免与硬物接触,可垫上柔软的垫子或橡皮圈,必要时热敷患处。

7 产后肌肉痛

疼痛溯源分娩时较长时间猛烈用力,可能造成肌肉、组织或韧带过劳。加上失血引起血气两虚、周身毛孔张开,容易使风寒入侵,引起肌肉酸痛,尤其是两腿间的肌肉疼痛更为显著。一般数日内可以恢复。

应对措施注意保暖,月子里尽量不接触凉水,以免寒邪入侵,寒冷季节尤然。可适当热敷并按摩酸痛处。

8 产后胀痛

疼痛溯源分娩后2~3天,如果乳腺管尚未完全畅通,致使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或乳汁分泌过多,超过宝宝需求,就可能潴留于内,引起发胀与刺痛。

应对措施及早喂奶,尽量让宝宝吸空。适当予以热敷,或沿方向按摩,帮助乳腺通畅。如奶水过多,可用真空吸乳器吸出,也可用手挤,待乳汁排出就轻松了。

9 产后足跟痛

疼痛溯源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常穿硬底鞋、高跟鞋等,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得不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应对措施产后3个月内最好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穿凉鞋或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

10 产后手腕痛

疼痛溯源由于孕产期体内激素的变化,引起手腕韧带水肿,肌腱变得脆弱,倘若抱宝宝姿势不当或太久,亦可能造成手腕肌腱劳伤,医学称之为“腕管综合征”,俗称“妈妈腕”。

应对措施产后注意保暖,尽量不接触凉水。抱宝宝的姿势与手法要正确,避免单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可将宝宝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获得较佳的力学支撑。坚持锻炼,如多做大拇指与手腕的弯曲、伸直、外展、内收等动作,必要时可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据《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