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当&借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当&借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学问。很多今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词语并不是从语言诞生那天就有的。每个词有每个词的来历,每个词也有每个词的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生活中很常见的两个词,来看看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哎呀,我上当了!”人们常把受骗叫作“上当”。其实,“上当”这个词的本义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王家生活富裕了,就有族人变得懒于经营。他们把资金存入当铺,自己当起了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zhM)的年轻人打理。

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并不在行,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见此情景,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出一些没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每个人都估定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典当的伙计按他们的要价付钱给他们。伙计不敢得罪这些股东,只好顺从他们的意思。寿苎心不在焉,对这些事也不加阻拦。

就这样,过了不到两个月,当铺典当的资本就被骗得差不多了,原本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就这样破产了。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

“上当”一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不好意思,借光,让一下。”你在生活中肯定听到过这样的话吧。“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人们把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和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那么,为什么叫“借光”呢?

其实,“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战国策》中就记载着与它相关的故事。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这里的姑娘们习惯在每天晚上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晚上做针线活儿没有蜡烛不行,于是姑娘们就轮流提供蜡烛。可是,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没有提供过蜡烛。所以,其他姑娘就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不让她再参与到当中来。

被拒绝后,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蜡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来得早。我先把屋子打扫干净,再把坐席铺设整齐,好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儿,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况且,我在不在,你们的灯都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儿光又有什么损失呢?”

姑娘们听她这么说,觉得她的话也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从那以后,就有了“借光”这个词。发展到今天,“借光”有两个意思:一是分沾别人的利益和好处,如“他能来这里参观,是借了他哥哥的光”;二是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的客套话,如“借光,让我过去”。

1.“当”是个多音字,在“当铺”里读(  ),还有一个读音是(  ),用第二个读音组个词:(  )。当铺里的“当”是什么意思呢?动手查一查吧。

2.同样是“光”,这位姑娘是“借”,还有人是“偷”,你能联想到一个与光有关、形容勤学苦读的成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