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区卫生机构开展24小时服务Yes or No?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区卫生机构开展24小时服务Yes or No?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社区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越来越多的社区医疗机构尝试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来方便居民就诊。7月1日起,北京市西城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提供24小时医疗应急处置服务。这一措施引来全国多家社区医疗机构效仿,但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的社区医疗机构还不具备开展24小时服务的能力。

支持

24小时服务才是真正的健康“守门人”

社区医疗提供“24小时”服务是引导居民进社区的一个“法宝”。试想,社区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但目前社区医疗机构的营运时间大多和居民上下班时间一致,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居民为了不耽误上班,或者是孩子上学延误疾病治疗,甚至最终小疾熬成大病。开展“24小时服务”则可以让居民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内及时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也只有这样社区医务人员才能真正担当起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福安市阳头医院 洪秀

全天候服务有利于救治危重病人

现阶段,我国大医院数目相对有限,且分布不均匀。当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特别是心梗、脑梗等,急救人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赶到。但在“漫长”的等待期,由于家属不了解病情,也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些紧急护理措施,患者往往处于危险境地,有些患者没有等到大医院的医生赶来,已经死亡。社区医院是离居民最近的医疗机构,如果在这个时间,社区医务人员可以提供全天候服务,即便是深夜也可以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在大医院的急救人员赶来之前,社区医务人员就可以提前给予患者及时的急救措施,并护送患者到大医院就诊,患者的死亡风险可能大大降低。

北京劲松社区卫生服务站 顾来

反对

执业风险增加 需政策保护医生

如果社区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服务,很多时候肯定会遇到需要上门服务的情况。在夜晚医生到患者家里出诊时,很难有监督程序,可能相应的患者知情同意书及病历都难以书写完整,这样实际上增加了医生的诊疗风险。但是目前的政策和法律,并没有对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医疗风险作出解释。一旦发生医方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医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显而易见,“24小时服务”可能初衷是为了方便患者,结果却可能增加医生的执业风险。

重庆市社区卫生协会 王丽敏

医生负担重 全天候服务不现实

“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社区医务人员严重缺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需担负14.2个诊疗人次和0.7个住院床日,乡镇卫生院医师则要担负9.8个诊疗人次和1.4个住院床日。

从以上情况来看,现阶段的社区医师已经不堪重负,如果再实行“24小时”服务,社区医疗机构根本无法调配医务人员的工作,医疗质量令人堪忧。

除此之外,超强度的工作不仅会使社区医疗机构更难得到人才,甚至会导致原有的医务人员流失,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同时,相关医务人员加班费用的支出也会使社区医疗机构的财政更加紧张。

太原市万柏林区卫生局 杨凯

专家点评

服务手段选择因地制宜即可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24小时服务,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与民方便的公益性,作为一种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暂不宜把社区24小时服务提高到制度层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非是提供急救的机构,主要是给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若各地要求全部社区均如北京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般提供24小时医疗应急处置服务,很可能会给不少社区的人力资源配置、医疗技术水平和经济运营情况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增加急救项目,对大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未必能带来经济效益,社区的积极性也会相对降低。北京此次部署的延长门诊时间和社区医生手机24小时通畅,无疑是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增进与居民的沟通的好办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就全国而言,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提倡或进行试点。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创新服务手段的选择因地制宜即可。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谭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