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与生态的原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与生态的原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北方的雨水异常丰富,都在传说今年内蒙草原的草特别的好。2008年7月4~8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的2008年学术年会,会议的主题是“生态文明与建筑创作”。三天会议时间中,近三十个建筑师和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并对呼市的新建筑作了考察。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反映了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型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探索,也反映出我国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而向世人做出的庄严承诺。

建筑是人类生产的最大的一个部分,对于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据统计,建筑的建设和使用要消耗50%的能源,消耗40%的原材料,消耗50%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原料,对80%的农业用地损失负责,消耗50%的水资源①。建筑创作的关注点以及其处理的好坏对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个学术年会是非常有意义和及时的。

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某些人“言必称希腊”,现在的建筑设计则是言必称生态。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按照古老的治学传统,要先正名。来看看我们谈得这个名词“生态”是什么?“生态”一词的来源是什么?

1866年(也有资料说是1969年,姑且两者兼存吧),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教授(Ernst Haeckel)创造和使用了Ecologie一词,在英语中均表述为“ecology”,其形容词形式为“ecological”。

eco- 一词是拉丁文,源于古希腊字oiko,原来的意思是指家、房子、居住地的意思,后来演变成居住环境等意思,eco后来在意大利语中已经不只是“家”的含义了,还有回声、环境的、生态的、生态学的等涵义了。另外,eco-还有经济的含义,可以看出来在古人的时候人们不用关心那么多的大的事情,只要关心好自己的房子和居家过日子就可以了。而今天,大家只关心自己房子的问题就不够了,世界变小了,自己的房子就是整个环境和整个地球了。在前面一期杂志的手记四中,写作《玫瑰之名》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作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他的姓就是这个字。原意就是房子,印象中他的事业和家族好像一直都是和建筑业有点关系的,是不是可以按照清末的习惯给他意译一个中文名字叫“房安博”啊。-logy就比较简单了,希腊词根是logos,意思是:学问,科学,……的学科。从词根组合上来看,ecology意思就是“关于住所和周围环境的学问”。

海克尔对这个词的定义为:关于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The scienc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s)。简单的说,就是指一切生物的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Ecology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

现在的英汉字典上对ecology的解释是:1、生态学, 2、[社会]环境适应学, 3、均衡系统,任何均衡的系统。比这个词当初的含义变化很多了。

那么中文是如何将这个词翻译为“生态”呢?这可是很难考证。“生态”一词在中文中本来是没有的,是由两个中国字组成的,如果从“生”和“态”单独来看,字典上解释是这样的:

“生”:1、出生,诞生;2、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引申:发生;3、活着,引申:生计,生命,有生命的东西,整个生活阶段;4、使燃烧起来;5、没有经过烧煮的或者没有烧煮熟的;6、果实没有长到熟的阶段;7、不常见的;8、不熟练的;9、没有经过炼制的;10、生硬……

“态”:形态、样子,情况,态度。

从这两个字的组合上可以理解的是:“出生的状态”?“生命的状态”?“发生的状态”?“有生命的东西的样子”?“不常见的样子”?“没有熟的时候的样子”?“不熟练的样子”?“点燃的情况”?“生硬的样子”?“生硬的态度”?……这些理解中没有一个能概括Ecology的含义,只有“生命的状态”有接近的一点点的含义。在没有彻底的理解原来定义的情况下,望文生义会产生很多歧义的理解。这种情况在我们建筑师的行业内部比较流行,比如context这个词,原意是上下文关系,被充满才华的大师翻译为“文脉”,原来指的是“文章的脉络”,这个理解还是比较恰当的,而且“文雅”。可是没有想到“文”字在中文内“文化”的涵义量要远远大于“文章”,于是理解为“文化脉络”的情况大有人在,更有高人理解为“文化及历史(传统)脉络”的,把一个普通的词汇拔高到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高度。“生态”这个词现在也开始给了很多人很多的望文生义和美好的联想。

在古代佛经的翻译中,曾经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先例来对待中文和外文不能对等时的做法。唐代的玄奘大师本人精通梵文、印度方言、印度俚语,在组织翻译佛经的时候他特为众翻译僧人总结出“五不译”,即在下列五种情形下,只采用音译,而不用意译:

1、佛经中诸陀罗尼,是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故音译(秘密不翻)。

2、具有多种含义的词。如“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意,不可择其中一意翻译(多含不翻)。

3、中国没有的东西,如产于印度等地的树木。

4、遵循古人的音译。例如,保留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5、存敬重心。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等,一概不按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来意译。

按照这五不译,Ecology似乎应该符合第二种情况,其含义已经超出用一个字就能概括的情况了,音译似乎更能保持它的内涵,或者在今天大家都能说几句英语的情况下干脆用英文,避免出现歧义。当然不是所有的谈到这个词的人都能够熟练使用英文,于是“生态”就算是最接近原意的词汇吧。

现在的中国字典上一般将“生态”定义为: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个定义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局限性,没有反映出作为“……关系的科学”这一根本内涵②。

在这个学科产生后,不同的科学家不同学者对于这个学科和这个词汇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像前面所说的,从原意上讲,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住所”的科学。英国生态学家Elton(1927)的定义是“科学的自然历史”;澳大利亚生态学家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科学,强调了对种群动态的研究;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发展至今,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变化,生态学的定义不能局限于当初经典的涵义,结合近代生态学发展动向,归纳各种观点,学界对于生态学的比较通用的定义是:

“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这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

近一二十年来,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是其发展方向,与应用领域联系更加密切,从研究层次更为宏观。前者如Naveh(1983)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应用》,Forman等(1986)的《景观生态学》。后者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全球性变化有关,也可称为生物圈生态学,盖阿假说(Gaia hypothesis)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这个行星的生物总体(biota)的生命活动所主动调节的,并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清华大学的秦佑国教授近几年参加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1年9月)、《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3年8月)、《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国家标准和评估体系的编写。他认为:现代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响应是从六、七十年代的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开始的。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深入,建筑的响应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这是“空间”上的全面性;同时,这种全面性审视还包括“时间”上的全面性,即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

能够较好地对环境问题做出响应的建筑或是致力于这种响应的建筑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尽管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列举,范围有宽有窄,但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一、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二、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三、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和谐。

同时,生态和“绿色”概念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国土与资源有限,按总理的数学:再小的消耗乘上13亿人就是巨大的量,再大的产量和储量被13亿人除就是很小的量。所以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制订标准和进行评估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用适用技术策略,兼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③。

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如果没有人的主体的自觉,是否还有生态这个词?如果没有主体和自然的对立,从什么方向来谈生态?如果没有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人类就不会知道自然会预,如果人类没有对自然过度地干预,人类也就不会提出生态问题。

在原生态的阶段,是没有生态Ecology这个词的,有的只是“房子”和“房子的环境”Eco。这个词的产生就说明已经没有真正的生态了。我们现在的努力,是否不过是制造出来一个伪生态,制造出生态的符号,生态的幻觉,虚拟的生态?甚至不能说是生态的态度。

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人类已经过度地干预了自然,或者说自然已经被人类过度地干预了以至于人们如果不再自觉地省悟就无法挽回了。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动物,当一个东西没有代价的在他身边的时候,他是不会珍惜的,只有花费更多的代价得来才会珍惜,只有失去了,他才能惋惜。我们是否:只会惋惜,不懂珍惜?

我们是建筑师,工作就是设计房子,就让我们按照古希腊的文字来理解ecology,oiko +logos――“关于住所和周围环境的学问”,来认真考虑我们生活的房子和周围的环境吧。

(本文照片中建筑为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