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在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城市用地景观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在城市扩张背景下的城市用地景观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控制城市扩张,保证城市用地处于合理的规划之中,是目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从苏州市城市扩张中城市用地的景观特点入手,详细探析了苏州是城市扩张中城市用地的景观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用地的景观管理和控制,保证实现城市景观空间结构的合理行和科学性,使得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更加的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苏州市; 城市扩张; 城市用地 ;景观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于城市景观生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生态慢慢的融合到地理信息系统中,使得其具备更加优越的空间分析和决策功能,对于城市景观结构的调整,格局的改变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扩张中城市用地的景观趋向于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由此展现出来的城市用地的景观特点也更加的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加符合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更加适合城市绿化面积工作的开展。

苏州市城市扩张中城市用地景观的演变历史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就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是大量富家子弟娱乐消费的区域,到了90年代中期,苏州市整体经济发展迅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格局。此时,苏州新区,工业园区以及开发区不断建立起来,使得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到苏州,开办工程,由此极大程度的带动了苏州整体经济的发展。到了新世纪之处,苏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慢慢的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制造城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城市慢慢演变成为以生产为主的城市,巨大的转型变化也造就了苏州城市用地的变化,城市用地景观结构相应的做出了应对性的措施。比如,在空中景观走廊(主要有虎丘塔、北寺塔与铁路之间, 拙政园与北寺塔之间,及北寺塔、双塔、瑞光寺塔、虎丘塔之间)。特殊标志性文物对景区范围, 也按上述要求进行控制。 三类保护对象:一类:具有重点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类:具有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对象,主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类:只具有保护范围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三类保护对象在古城内有73处,在城外“二线三片”保护范围内的有19处。下图为苏州范围内城市扩张影像图,时间从上至下依次是1990年、2000年、20007年。

二.苏州市城市扩张趋势的探析

文章依托于苏州市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城市用地情况分析数据及相关文献,去探析苏州市城市扩张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调查和图示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苏州市城市扩张呈现出如下的特点:其一,在1995年到2005年,苏州市以单中心向外不断扩张,中心位置界定在玄妙索菲特大酒店现为马可波罗洒店附近,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我们以酒店为中心点,以此以6公里、9公里和12公里为半径进行了圆的分析。三种区域的城市用地的面积都在不断增长,这是比较明显的。其二,我们以半径为6公里为例,前五年时间内(1995年-2000年)其扩张的速度为1.971平方公里/年,而后五年(2001年-2005年)的扩张速度稍有减慢,为1.878平方公里/年,这主要是因为R

三.苏州市城市扩张背景下城市用地景观特点

要想切实的反映城市扩张背景下城市用地的景观特点,需要完善的景观指数。所谓景观指数是以试验区为对象,对于城市扩张中城市用地的情况进行景观特点的探析。往往设计到以下参数:其一,景观分裂指数;其二,景观平均办快面积;其三,景观形状指数;其四,平均分维数;其五,平均形状指数。

3.1景观分裂指数视角

所谓景观分裂指数视角,是指景观的分裂程度,如果景观分类指数越大,就表面分裂的程度越严重。结合相关数据和实验结果,苏州市三个阶段的景观分裂指数变化很小,由此断定该区域城市发展还是比较完善的,景观变动率不大。探析其原因,此区域是苏州的古城区,发展历史比较迟缓,土地利用处于饱和的状态;后期随着市中心距离的不断扩大,景观分裂指数也慢慢呈现出加大的趋势,随着年代的增加,非饱和区域的景观分裂指数也慢慢减小,这是城市用地慢慢向城市发展的趋势。

3.2平均斑块面积视角

平均斑块面积,是指景观的破碎程度,如果平均斑块面积比较小,就说明景观破碎程度越强。从整体角度上来看,苏州市在2005年的斑块面积远远大于2000年和1995年,这是城市用地区域板块化的表现,更多的零散的城市商业用地慢慢的形成了斑块,实现了城市的扩张;从局部来看,苏州市东西方向上的斑块面积比南北方向上的斑块面积要大,这说明东西方向的发展趋势更加好,并且在东西方向向西一公里的地方出现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峰值;另外,南北方向上外城河范围内斑块的面积比较大,在1995年间发展比较弱,平均斑块面积比较小,发展缓慢。

我们从苏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图(1996-2010年)(见下图)中可以看出,规划目的是尽可能的将绿地分布均匀和集中,但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述所说问题,零散用地形成的斑块特征。

3.3景观形状指数视角

景观形状指数,是指对于斑块聚合程度的反映,如果景观形状指数处于较小的范围,说明区域的发展比较紧促,相反,说明区域的发展比较分散,其统计权重是以单位1为基础的。其取值越是接近于1,其发展趋势就越加紧促。我们在统计分析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一,2005年的景观形状指数比较小,波动情况不大,东西方向上出现了小的范围扩大情况,南北方向也表现出这样的趋势;其二,在西向7公里的外部,景观形状指数明显比以前的小,这是因为此区域虎丘高新区的发展,在东西7公里的外部出现了LSI的明显减小,工业园区的发展是导致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其三,在南北方向上,城区和吴中区域的制造业迅速崛起,外城河以外的区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而言之,景观形状指数,在四个方向上呈现出平缓的特点,区域也越来越接近于市中西的景观指数。

3.4平均形状指数视角

所谓平均形状指数,是指斑块自然发展状态,取值越是趋近于1,其形状越加规范化,另外也是实现了人为斑块形状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其一,越是距离市中心区域远,其平均形状指数就越小,就越加的接近于数值1,这表明此区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表现比较明显的区域在吴中区,虎丘区和工业园区;其二,距离市中心越近的区域,人为的影响比较小,此时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就比较明显了。

3.5平均分维数的视角

所谓平均分维数,是指斑块的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其取值越大,表明其更加的复杂。由此视角去审视苏州城区的景观特点:首先,苏州市城市用地的斑块几何形状呈现出复杂的特丢按,难以找到其维数的发展规律,借助平均分维数的原理我们可以知晓城市用地的发展特点;其次,在外城河范围内,变化较大的是在2000年见,这是苏州制造业取得飞跃发展的阶段,很多情况下工厂的兴起和管理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使得其斑块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最后,在1995年和2005年其斑块的复杂程度比较小,说明次区域工业规划管理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发展需要从多角度去探析,无论是空间发展,结构设计,还是产业层次,生活水平都需要考虑进去。城市要想得到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发展,要以地理环境为基础,从区域人文底蕴,决策机制,城市发展的方向出发,实现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是城市用地更趋合理性,城市用地的景观性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朱英明,姚士谋,李玉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16(5):12一l6.

[2].管驰明,崔功豪.t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28—32.

[3] 李加林,许继琴,李伟芳,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分析[J].地理学报,2007,62(4):43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