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于武汉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所得出的动机分类以及相关问卷;二是关于英语学习动机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研究主要针对武汉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做数据调查,得出不同性别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性。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在自我追求,学校氛围以及信息媒介三个方面学习动机指数最高,在社会责任方面最低;并且女性学习动机除了在自我追求和与他人竞争两个方面外整体高于男性。基于相关数据,作者对教师提出初步六点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性别 英语专业 语言学习 动机分类

一、前言

自20世纪50年代起,研究者即开展大量调查来研究动机理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首先是由加拿大学者(Gardner & Lambert,1972)提出,他们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另一经典的类型划分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Harmer,1991)。同时关于性别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国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在性别方面,研究表明男女生在语言学习中有明显差异:女生在听力理解方面(Farhady,1982)、方言辨别能力方面(Eisenstein,1982)及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均比男生有优势。学习者群体日益出现个性化趋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不断凸显,之前笼统的各种动机分类方法已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对学习动机分类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出现了对学习动机分类更为细致的方向。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高一虹,2003)面对全国30所大学的2278名大学生收集反馈数据。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后得出7种学习动机: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出国动机、学习情境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7种动机又可划分为工具性、文化性、情境性三大动机类型。目前国内对动机类型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是起步晚,大多数是套用经典及扩展模式的成果。其次,在调查方法上,国内缺少针对调查对象的纵向对比。另外,事实上,除了西方经典理论及教学经验及高一虹的研究外,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此研究旨在针对武汉地区英语专业,设计适应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分类和调查问卷,并进一步了解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的问题是:(1)针对武汉211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分为哪些?(2)不同的性别学习动机类型有何差异?差异表现在哪里?(3)通过这次调查,对英语专业的教学有何启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自制的李克特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从武汉地区211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随机抽样,共实际发放310份问卷,实际回收筛选了300份问卷研究,包括150个女生和150个男生。

2.研究工具、研究过程。

(1)动机分类及问卷设计。由于前人的动机分类没有针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所以本文基于加德纳的动机理论(Gardner,1985)以及中国学者高一虹于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七种分类,研究者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情况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新的分类,并且运用因子分析等手段对于动机分类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因此得出以下动机分类。学习动机分类及描述:

针对动机的八种分类,每种分类设计相应的5个表现行为,采用李克特问卷调查法,被测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问卷首先发放给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试测,这个试测的主要目的用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能否被受试者接受和理解,并求出信度、效度,调整问卷内容;研究者利用SPSS通过克朗巴哈α系数检验法进行检验。初测总计发出问卷70份,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2.9%。

1)问卷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α系数为0.925,说明问卷信度值高。

2)量表效度分析。效度主要评价量表的准确度、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定值与目标真实值的偏差大小。我们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在此之前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之后根据正交旋转(或斜交旋转)得出结果。

效度分析结果如下:

①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P值显著小于0,KMO值为0.63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②因子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在剔除6,7,9,43,46题之后,8个因子的累计解释平方和为64.042%,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效八个动机因子的解释程度可以接受。问卷的效度可以接受。

③正交旋转(或斜交旋转)

根据各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所属家庭期待、内在兴趣、社会责任、学校氛围动机的题目与预期高度吻合,所属求精取向、他人竞争、信息媒介、社会环境的题目与预期略有出入,但是可以接受。作者根据初测结果进一步完善问卷以保证最终发放问卷的质量。

(2)调查问卷。研究工具采用的是前文所自制的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每一种分类设计了6个问题,将其随机排布,以保证问卷信效度。

(3)访谈。访谈为半结构式个别访谈,针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具体内容,五校共有43人接受访谈,为确保访谈内容的真实性,研究者在访谈前承诺遵守保密原则,访谈材料仅用于研究,在研究结束后的一定期限内予以销毁,不向他人公开。访谈提纲见附录。

三、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动机分类中除了求精取向和与他人竞争这两个方面的动机分类外其他各项动机因素都略高于男性,并且女性动机总体上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兴趣爱好、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期待这三个方面。同时,在学校氛围、信息媒介以及求精取向上男女学生都呈现了较高水平的动机,但是两者在社会责任和家庭期待这两个因素上的动机水平都比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不再是依托于父母的意愿,而是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我们发现学生们倾向于为了达到短暂的成就如获得信息、个人更高的发展空间或者在学校获得更好的分数等因素而学习英语。

四、讨论

首先,女性学习动机源于个人兴趣的比重明显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由于女性在英语学习中普遍比男性更有语言天赋,英语学习不仅可以使女性自身获得提高,更能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和优越感。

其次,女性在社会责任方面明显高于男性。传统意义来讲,男性在社会中更具有权威性,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提高个人社会地位,女性学习英语往往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第三,在信息媒介这一方面,男女双方都视英语为获取知识的有用工具,同时更多的女性愿意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娱乐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而男性一般关注与商业和新闻领域。

最后,两者在个人追求、信息媒介和社会环境得分最高,也表明大学生学习英语更为关注个人追求并且常受外来动机的影响,相反地,社会责任和家庭期待的分数则最低,表明现代大学生更为关注自身发展。尤其是所测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不强烈,在他们学习英语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动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虽然男女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动机有差异但并不显著。随着女性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广,社会也鼓励女性追求自身职业发展,挖掘自身潜能。教育者应意识到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关注英语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分析,研究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不同性别可能有不同的动机类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动机差异,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动机类型,教师也可以在学期开始前通过学习动机类型测试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2.鼓励学生建立长期学习目标。研究表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烈,但是功利性强,关注与短期目标,包括取得高分、与他人竞争、提升社会地位等目标,而不是长期的内发目标。实验表明长期性学习目标对于激励学生学习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3.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是一项艰巨枯燥的任务,教师应不遗余力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度和积极性。学生应被给与更多关注和更多机会去展示自我成就,建立自信,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合理期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4.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英语学习者的不同动机类型表明他们需要不同的学习任务来满足不同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尽可能丰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5.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动机。对于女性,她们更为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于男性,教师则更应该关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氛围的理解。

6.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缺乏可能归结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教师的语言教学理论。常有教师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工具类学科,在英语课堂难以实施道德教育。所以英语教师应从自身观念着眼,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落实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和技巧,更进行了情感与态度的教育。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基础之上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Gardner,R.C.&Lambert,W.E.(1972).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ry,MA:Newbury House.

[2]Harmer,Jeremy.1991.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3]Farhady,H,Measure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J].TESOL Quarterly.1982,(16):43-59.

[4]Eisenstein,M.A Study of Social Vari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2,(32):367-391.

[5]Ellis,R.(1994).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Gardner,R.C.(1985).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don:Edward Arnold.

[7]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8]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26).

[9]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77).

*本论文为2014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题的成果之一: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与个体差异相关性比较研究―――以武汉地区五所典型高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410520046,课题负责人:任苗苗。

作者简介:任苗苗(1992-),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