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之一,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南京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如下:加强目标导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考试管理,筑好学风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教学效果;落实三全育人原则和“大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情况;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24-02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情况,提升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对南京某高校15 000余名本科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一手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夯实基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调查主要依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习环境、考风考纪状况、学习目标及状态、对学校学生整体学习风气的评价七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发放问卷时采用分层等比抽样方法,将全校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将各学院依照四个年级随机抽取10%的比例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38份,最终回收问卷1 538份,有效问卷1 538份,有效回收率100%。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样本中,男性受访者占总人数的64.9%,女性受访者占总人数的35.1%;年级分布大一年级占23.9%,大二年级占26.9%,大三年级占24.7%,大四年级占24.4%;专业分布情况为文科占11.9%,理工科占88.1%。在资料的分析方法上,本次使用的数据统计软件主要是SPSS和Excel软件。

(三)研究存在的误差和不足

调查基于真实的数据做统计分析,在15 000多个样本中分层随机抽取10%作为调查对象,有效信度达85%以上,能够较客观准确反映出学校本科生的学习状况。但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调查只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方法进行研究,缺少个案访谈等定性方法,易造成调查结果模式化;二是在抽样时,难以保证各学院、各年级都能够严格遵守随机原则,易对调查信度造成一定影响。

二、大学生学风现状及主要问题

以调查高校为例,学校本科生生源质量较高,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多数学生能以学习为重,重视考试成绩,学习比较努力,学校整体的学风情况较好。但相关的调研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学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学、教、管”三个方面。

(一)“学”的方面

1.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精英”意识。部分学生自身发展目标不明确,生涯规划不清晰,对自身没有高要求,随大流、得过且过思想普遍。问卷调查数据也显示,20.9%的学生学习状态处于“目标明确,动力足”,44.4%“比较认真,有点劲”,5.4%“基本无目标、无动力”。34.4%的同学对学习成绩的‘底线’是“足够找到好工作”,33.4%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7.4%是“能够保研”也较高,还有12.1%是“拿到两证就行”或“60分万岁”。

2.学习态度不主动,不积极,不努力。调查显示,学生‘翘课’、迟到、早退等现象不少,有58%“偶尔”为之,7%“经常”;“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是较主要的原因。认真听课的比例较低(占18.1%),“专业思想”问题、手机等新兴媒体工具以及课堂内容是影响学生听课质量的主要原因。用于自习和完成作业的时间较少,每天平均用在自习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别只有2.44小时和1.8小时。

3.侥幸心理较重,纪律和诚信意识较淡薄。调查数据也显示,对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较为严重。对考前突击的“一个月原则”,55.5%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但不敢苟同”,却也有29.9%的同学选择“我也基本这样”,认为“学习要靠平时积累”占比最低,只有14.5%。22.8%的同学认为,身边同学考试作弊情况比较普遍。较多同学(63.2%)认为作弊是因为“考前准备不充分,担心挂科”。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可能会“协作”同学作弊。

(二)“教”的方面

1.教师的上课水平和责任心基本得到学生的认可,但部分教师的上课水平还需提升。“问卷调查”显示,77.4%的同学认为教师上课水平“特别好”或“还不错”,也有21%认为“真心一般”。75.5%的同学认为大多数上课老师责任心“很好”或“还不错”,也有22.9%认为“只管自己教,不管学生学得怎样”。

2.教师的教学投入和教学水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座谈会反映,部分教师受制于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引导,重科研,轻教学,没有精心备课,讲授内容相对陈旧,上课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管理不严格,上课纪律不维持,不经常性点名,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的不管不问。有些青年教师没有经过专业授课培训,缺乏必备的教学技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管”的方面

1.学习场所的情况和周围同伴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影响,而辅导员、老师的督促作用发挥不够。45.7%的同学认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有舒适的学习场所”,其次是29.1%认为是“身边都是学霸”,只有4.3%的认为是“辅导员、老师的经常督促”。在“对现有的学习条件、环境,你最想点赞的有哪些”问题中,点赞率最高的是“学习场所”,占21.2%。

2.专业教育和同伴帮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其积极作用发挥还不够。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搞好学习比较管用”的是“专业教育”(20%),其次是“‘一对一’帮扶”(16.8%),而认为“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典型事迹报告会”作用不大。同辈群体对同学们在学习中影响最大。“对你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的人是谁”一题中,选择“同学、朋友”的比例最高,占32%,“班导师”和“名人(偶像)”占比最低,只有不足5%。

3.目前学校的学习环境整体情况得到学生的基本认可,但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实验条件和社会实践条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在“如果满分是5分,你给目前学校的学习环境打几分”问题中,平均得分3.68分。在“对现有的学习条件、环境,你最想点赞的有哪些”问题中,学生点赞率最高的是“学习场所”,占21.2%,其他依次是“校园氛围”、“宿舍环境”、“老师的专业水平”、“辅导员的督促管理”、“实验、实践条件”。

三、学风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90后-95后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身发展规划认识不清晰

90后-95后学生思想活跃,富有个性,但同时也存在懒惰和怕吃苦等特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性较低,功利性较强。部分学生虚度大学时光,用于休息、娱乐等方面的时间过多,缺乏努力进取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困生纪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考试时存在舞弊现象。

(二)教学层面,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陈旧,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大

专业课教学大纲修订不及时,教学方式、内容、教材更新不及时,部分学科与社会需求脱轨,内容陈旧,教学组织中对学生的考核激励欠缺,吸引力不够,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此外,有极少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从严执教的精神,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有待加强。

(三)管理服务层面,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教育引导、帮扶力度有待加强

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对于年级学风建设较为重视,学生日常上课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力度较大,但对于学生生涯目标教育、“勤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学业困难学生的谈心谈话指导力度不够。对于学生第一课堂外的学习支持力度较小,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力度较小,学生学习难题较难得到解决。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目标导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加强学生工作的目标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工作目标,学校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将之贯彻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效果。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活动,提高活动教育效果。

(二)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在日常的学风建设工作中,学生工作队伍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典型育人、与学生谈话、组织、帮扶、教育外,还要进一步做好日常教育指导,提高学风建设成效。发扬严管厚爱的优良传统,坚持精细化管理和指导服务。贯彻学生“三自”教育理念,发挥学生朋辈的积极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对学生的指导服务能力,提高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

(三)加强考试管理,筑好学风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

加强考试管理制度建设,以规范化的管理增强考试严肃性和公平性。加强考试方式方法等学生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实践,以科学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平时好好学习。加强考试条件保障和设施建设,以严密有序的考试组织防范学生的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比如,加强标准化考场建设,实施标准化监考;加强考场巡视,运用电子干扰技术;实施考试违纪快速公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比如,设立专项科研资金,修订教师评价及职称评定制度,设立教学门槛制度,开展新上岗教师教育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严格落实教学督导制等。加强课堂教学的督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完善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制度,严格课堂纪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少数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在教学组织上探索科学有效的机制,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落实三全育人原则和“大学习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贯彻“大学习观”,超越部门之限,实现资源整合,做到协同共进。所谓“大学习观”,就是要超越课程教学范畴,更加全面地认识、理解和对待学生学习,将学生在校全部的学习生活经验作为具有教育学意义和价值的整体,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此,要建立学生培养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突破院系及部门管理之间的壁垒,整合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关工委、教师、班导师等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夏拥军.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1):15-15.

[2]覃娟.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2(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