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角度,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中,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注入动力,激发活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评价小组发展多元合作

教学评价是借助交流、倾听、对话等方式,实现师生、生生、家校之间信息多边交流的过程,是优化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矫正以及导向功能,可以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注入动力,使之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从肯定自我、激励自我再到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

一、 课前: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以新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做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因此,评价要减少简单鉴定和奖惩功能,凸显诊断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鼓励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主体性原则。评价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情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表现在: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情感投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体验,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和自觉的行为;②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学会了互助、合作、质疑、争辩、接纳和赞赏。

3. 持续性原则。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简单的对教学结果的定性,而是贯穿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整个流程之中;评价要关注结果,但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角度、方式和走向;评价不是一次性的盖棺定论,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动态持续。

4. 多元化原则。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分析方式上要因生而异、因师而异、因班而异、因时而异。评价内容既要关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效果,也要关注课堂的教学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评价既要有量化标准和尺度,也要注重研讨式、对话式评价;对结果的评价分析要注重定性分析,善于引导和归纳。

5. 捆绑式原则。小组“捆绑式”评价能营造有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愉快、宽容、接纳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实施“捆绑式”评价,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竞争,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竞争,懂得“游戏规则”。在制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指标的讨论和制定中来。讨论和制定的过程,也是一个熟悉和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后期学生对规则的深入理解和自觉执行。

二、 课堂:以即时评价促发展

(一) 优化组合,善于合作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我们可将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小组。各组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提倡和要求各小组的成员民主平等,相互友爱,坦诚相待。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探究、质疑思辨和总结提升等活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施课堂小组评价时,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每个行为都进行细致的评价,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实施的主体,最常用的方式是小组之间学生的互评。进行课堂评价的前提是学生充分熟悉评价标准和流程。除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让学生讨论熟悉外,还可进行一周的评价实验期,让学生充分熟悉流程、各环节评价标准、奖励方式等。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评价标准的一贯性,提高评价的效率。教师要做好指导员和裁判员的角色。如在课堂中出现评价争论,教师要果断裁判,不必要为了绝对公正而争论不休。每学期,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操作情况组织学生对评价标准进行修正。

(二) 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课堂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创造性的热情,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肯定与尊重,感觉到处在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互评和班级总评。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主动性、效果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变化。评价方式上,可以是定性的,如口头表扬、鼓掌、点头、微笑、眼神、拍照等,也可以是量化的,如课堂发放加分卡或小组记录员及时记载得分情况,并根据得分情况发放奖品。

1. 增强目标化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如果学生的生成偏离或与原有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要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方向。同时我们教师也要客观地认识到,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也不是检验课堂教学行为的唯一标准,可以合理地修改、升降预设目标,让学生的生成围绕预设目标而产生超越预设的效果。

2. 采用激励性评价。课堂上我们教师不宜采用像“你错了”“不对”等类似的负面评价。这些评价全盘否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要避免生硬的判决,注意发现学生学习活动的闪光点,对学生的错误之处,措辞要委婉而充满善意。“你考虑得很全面,很有新意”等这类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但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终极性的结果,究竟好在哪?新意在何处?学生未必清楚,还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采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评价还要有指向性,使学生不仅能得到前进的动力,还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3. 注重差异化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能力、性格、基础等存在差异性的学生都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我们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能让优秀的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让后进的学生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和进步,证明自身价值。我们要将“补短评价”和“扬长评价”相结合,以“补短”促“扬长”,以“扬长”带“补短”,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4. 关注合作体发展。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渔之技”“学之法”,会合作,擅交流,能展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堂小组学习活动中的情况,对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对小组合作进行调控和引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以确保学生合作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倡导发展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具有阶段性,更要有发展性。评价既是对解决的旧问题的一个总结回顾,又要具有延伸性,要能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因此,评价不是句号,不仅仅是总结旧问题的解决成果,而是问号和省略号,要能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三、 课后:以评价机制促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必须做好评价的总结反馈工作,使评价成为一种常态化、长效化、体系化的制度。

1. 评价要注重及时反馈。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学期总结等。每天放学前,各组记录员统计出本组同学一天得分总和,填写好表格,并将小组总分登记到班级公示栏。每周末班长和学习委员将一周小组总分和个人总分统计好,作为每周评比的依据,并通过校讯通、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发送到家长手机上。每周、每月的得分情况最终作为期中、期末和阶段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2. 评价要注意点面结合。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关但并不等同,在考核时,两者应独立开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奖励。对于小组,可在平时量化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评出“优秀学习小组”“最佳创新小组奖”等奖项,并发放一定的奖品,作为对整个小组的奖励,这项荣誉为小组成员共同享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置“最大贡献奖”“优秀小组长”“最佳表现奖”“小组之星”“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单项奖作为对个人的肯定与奖励,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评价应该是一种包含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的对话,是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让我们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