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爱拯救干预“弑亲”心理危机案例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爱拯救干预“弑亲”心理危机案例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简介

1.来访经过

2007年9月26日,某高校辅导员接到学生心理联络员反映,大二学生张松最近情况有些异常。辅导员遂与张松进行谈话,张松向辅导员讲述了自己在成长历程中妈妈对自己的“迫害”,说妈妈对自己不好,以前总是压抑,但这几天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内心非常怨恨母亲,甚至有过要拿刀砍她的冲动。辅导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与分管本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心理老师取得联系,帮张松预约了一次心理咨询。张松按照预约时间于2007年9月28日准时来到咨询室。

2.问题简介

张松预约走进咨询室的时候,情绪很激动,不住地哭泣,他说自己的人生很失败,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最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家人,都无法给自己安全和温暖,而且他们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做到。

张松来自于贫困的山区,家里有父母、哥哥、嫂子和一个小侄女。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山民,没有什么文化。父母对张松的期望都很高,希望张松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但却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经常否定他。在童年时,父母关系不合,母亲觉得父亲没有本事,经常羞辱父亲,父亲虽然很生气,却从不还口。张松觉得父亲没有自尊,没有给自己树立一个男子汉的榜样,母亲像个母老虎。“我希望他们理解我,尊重我。可是他们却那样的对待我,仿佛我是寄人篱下的狗,给我食物,让我上学就是对我的关怀,在家里,我没有尊严,妈妈总是在同龄人面前让我丢人,当着同学的面唠叨我的不好、骂我。有一次同学到我家聚会,她竟然把同学都赶走了,她知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邀请朋友来家做客,对我伤害实在太大了。”

从初三时,张松就开始不和人说话。“总觉得周围人的眼神特别不对劲,他们似乎特别瞧不起我,特别让我伤心。有一次,我光着脚栽葱,不小心被玻璃扎了,周围其他在田里干活的邻人看我的眼神都是漠不关心,甚至觉得我不可理喻,觉得我是个很不懂事的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非常的痛苦。从初三到现在,我已经忍了五年,实在不想再忍。国庆节回家一定要和父母做个了断。请亲戚朋友都参加,让伯父主持会议。如果爸妈当面认错,道个歉,就什么都算了;否则就一人砍一刀完事。”

3.咨询老师的初步评估

鉴于张松来到咨询室时,情绪比较激动,部分意识模糊,具有要“刀砍父母”的强烈伤人动机,对自己的伤人想法有部分自知力,担心自己一冲动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法控制,自制力不完整。离回家还有3天,张松还在犹豫之中,情况十分紧急,这属于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事件,按照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制定的“危机干预工作办法”,需要首先稳定当事人情绪,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让他放弃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念头。

危机干预过程

1.危机干预的介入

在首次访谈中,心理指导老师运用人本主义的咨询原则,特别是运用关注、倾听、共情、温暖等技术,让张松体验到被理解、被关怀、被温暖,很快建立了信任关系,也让他建立起了改变现状的信心。在结束咨询之前,当咨询老师说:“让我介入你的家庭,协助父母和你沟通,解决这个勒得出血的心结”时,张松很愉快地接受了。

2.制定危机干预方案

按照校“危机干预工作办法”,咨询老师当晚就将这一事件上报学生工作处主管处长,主管处长第二天立即召集张松所在学院的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及寝室心理联络员开会,深入了解情况后,制定危机干预方案,指导心理教师进行实施。

(1)马上查阅张松的心理普查档案,仔细了解他的家庭成员与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2)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联络员以内紧外松的原则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动,及时给予帮助。

(3)三级网络中的有关人员确保信息传送畅通。

(4)立即与家长沟通。咨询老师给张松的父母和亲人中唯一有信赖感的伯父打电话。向他父母讲明利害、道理及基本建议的要求,向他的伯父详细通报张松情况,并请他协助家长及学生做好劝解和协助工作。

(5)咨询老师尽量多创造沟通机会,保持接触与关心。

3.实施危机干预

(1)与家长沟通――预警、关注

首先与张松比较信赖的伯父取得联系,通过40分钟的电话交谈,了解当事人的家庭情况,日常表现和基本性格特征。由于伯父已有60多岁,身体欠佳,不能回家处理,所以建议他常往家里打电话,随时关注张松的情绪和举动,并留下咨询老师的电话。

与张松的父母联系,让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取得父母的配合。建议家长尽量少和孩子怄气,孩子难得在家,应该给他机会好好享受家庭的温暖,在语言上要多加鼓励。在态度上,不要把孩子当病人,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而是要把他当作正常人。

(2)心理咨询老师随访

2007年9月30日上午,咨询老师再次约谈张松,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和内观疗法让他体验到父母和家人,尤其是妈妈和哥哥对自己的关心和爱。2007年10月1日早晨,张松登上回家的列车,咨询老师给张松发去短信:“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有割舍不了的亲情,在这几天中,用心去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吧!”

张松回信:“嗯。”

2007年10月2日,张松刚到家,就发送了短信确认平安并报告情绪稍缓。晚上咨询老师又给张松打去电话,他说:回家时,妈妈第一次在村口笑着迎接他,还给他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他面前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我儿出门保平安。”他很感动,躲在自己房间就着眼泪吃完的面条,味道里全是妈妈的好。伯父也打电话给张松,让他如果感觉在家里不舒服的话,可以到伯父家玩两天。

2007年10月3号,张松没有去伯父家玩,而是和父亲一起上山劳动,感觉心情很不错,天也蓝,地也阔。

2007年10月3日,张松觉得应该在家多和父母聚一聚,放弃了召集大家开会的念头。

2007年10月5日,张松从容的回到学校。危机干预阶段成功结束。

(3)转入长程咨询

干预成功后,咨询老师与张松建立了长期的咨询关系。张松的气质类型是抑郁质和胆汁质的混合型。张松的妈妈反映,他的脾气极为暴躁。伯父认为孩子的本质还是很好的,主要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无法面对和解决困难,所以做事情有点极端。通过综合来访者的叙述和辅导员、同学、家人的反映,咨询老师判断可能是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了张松人格发生畸变。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消除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变张松的不良认知模式,唤回他的安全感和责任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行为,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张松已变得更平静、阳光,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感恩。在这个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每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用爱温暖了冰冷的心,拯救了张松那几乎处于犯罪边缘的灵魂。

成功干预的启示

1.危机干预网络的作用

在这个危机干预案例中,首先提供情况的是心理联络员。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中,心理联络员处于最基层,能及时、快速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心理联络员的职责是负责本寝室同学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通过对同寝室其他同学心理健康异常情况的早期发现和上报,能够避免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联络员将信息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或院系副书记。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是危机干预体系的第二级网络,负责定期召开“心理联络员”会议,听取汇报,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与解决,并对容易导致心理冲突的事件及相关人员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指导部门。

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是危机干预的第三级系统,其职责是实施抑制危机的基础教育工程、具体参与制定不同层次危机干预程序,辅导和直接干预危机事件;同时承担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危机预警档案、开展个案跟踪、培训院系学生工作专职人员及学生骨干的工作任务。在这个案例中,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发挥了职业敏感性和职业热情,在接到辅导员汇报后,能够第一时间预约学生面谈,对准确评估问题的性质,及时向学生处领导进行汇报,体现了较强的全局意识。

2.行政指导的作用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重视在专业原则指导下的行政干预工作。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常常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作为高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应该从全局上把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原则,建立由学生工作处(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医院、保卫处、人事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进行规划、指导、监督、检查和保障。

3.家长的作用

家庭成长中的不幸事件是部分大学生人格发生畸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当代中国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孩子常常成为父母在人群中比较的砝码,这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家长能够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更多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于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家长并没有彻底改变教养方式,但已经能够在细节上进行调整,这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是很大的转变。尤其是伯父的温暖和关怀,更保障了这起危机干预事件的成功进行。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心理联络员、院系学生工作干部、咨询老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共同力量来完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是心理危机干预得以成功的关键。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提高全局意识、发挥敏感性、加大配合效力,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