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主题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实现了学科的课程目标,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或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探究:用 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得出了 S=лr×2r÷2=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2.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三年级数学教材里有这一个内容《旋转与平移》,平移和旋转这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果不能让知识动起来,学生就很难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其中理解平移的距离更是难点,如书上例题图:小船向( )平移了( )格。
多数学生会认为是平移了1格,这是错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课件设计:
课件出示情景:水中有一条船,可爱的笑笑坐在船头,小淘气坐在船尾,请看小船开动了 (小船平移)。问:小船是做什么运动的呢?
当小船靠岸后,笑笑和淘气发生了争吵,笑笑说:“我在船头,经过的路长一点。”淘气说:“不对,不对,我在船尾,经过的路才长一点呢。”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呢?
小组讨论交流。
师:如果把船放在方格上,我们再观察究竟谁经过的路更长一点呢?各小组选择笑笑或者淘气,仔细数一数,他们分别移动了几个格子。(课件演示)
说一说你怎么数的?随着同学的汇报,多媒体分别演示笑笑和淘气经过的路线。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想一想,如果笑笑和淘气坐在小船其他的地方,经过的路又是多少呢?
学生在学具的方格子上移动、演示。
课件显示:将笑笑和淘气去掉,演示每一个点的平移,数移动的格数。
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再进行第二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运用手中的鼠标,任意拖动平移小船,自己亲手、亲身感受平移的距离。是呀,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扫除学生思维障碍,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作为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使传统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知识建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重新建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作者单位:丹阳市正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