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茎乳孔外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茎乳孔外局部注射得宝松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茎乳孔外局部射得宝松对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确诊为贝尔氏面瘫的9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茎乳孔外局部注射得宝松,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前后按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及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

结论:采用茎乳孔外注射得宝松治疗贝尔面瘫疗效确切,可以缩短疗程,全身副作用小,经济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贝尔氏面瘫茎乳孔得宝松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5-02

贝尔氏面瘫又称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运动完全或部分丧失,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眼泪外溢,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语音不清,进食时口涎外流等,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临床上治疗现多用激素静滴治疗,但见效慢,全身副作用大。我科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对94例贝尔氏面瘫患者经茎乳孔外局部注射得宝松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贝尔氏面瘫患者94例,男性39例,女性55例,年龄11~69(44.9±8.3)岁,体重31~73(61.7±10.5)kg,病程6h~55d(7.9±5.7)d;患者均为单侧首次发病,其中左侧发病44例,右侧发病50例。就诊时,患者均无高热,主诉症状符合特发性周围性面瘫(贝尔氏面瘫)的诊断标准,排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和Hunt综合症、创伤、腮腺疾病、中耳炎手术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行头颅CT检查或颅内MRI检查,均未见异常。初诊时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1]对患者进行评估,Ⅱ级5例(5.3%),Ⅲ级15例(16.0%),Ⅳ级57例(60.6%),Ⅴ级17例(18.1%)。将上述患者随机等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11~69(45.7±8.9)岁,体重31~73(62.0±10.9)kg,病程6h~55d(7.0±6.8)d,House-Brackmann面瘫分级Ⅱ级2例,Ⅲ级6例,IV级30例,V级9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9例,年龄13~69(45.3±8.5)岁,体重33~71(63.8±11.8)kg,病程6h~51d(7.5±6.5)d,House-Brackmann面瘫分级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27例,Ⅴ级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病程、面瘫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治疗组给予茎乳孔外局部注射得宝松,操作如下:令患者取平卧位,患耳向上,于耳廓后方的鼓乳切迹处(外耳门下、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交汇处)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进针约20~30mm(视胖瘦及老幼而定),当针尖抵达茎乳孔附近颅底骨质后,将针头后退2~3mm,回抽无血后即缓慢注射得保松及利多卡因各1ml的混合液。每7d1次,1月为一疗程。为防患者因紧张而出现昏厥,药物注射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反应;药物注射完成后应将注射区按压片刻,以促进药物的扩散,由于注射液里含利多卡因,如注射后出现面瘫加重(可自行恢复),提示注射部位准确(接近面神经)。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滴激素治疗方法(地塞米松10mg静滴1天1次,共7天)。两组均辅以抗病毒、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按摩等辅助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痊愈,达House-Brackmann Ⅰ级,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示齿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达House-BrackmannⅡ级,即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示齿时见口角略不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好转,House-Brackmann Ⅳ~Ⅵ级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无效,经28d治疗后仍停留在House-BrackmannⅣ级以上。治疗4周后,进行病情分级和疗效评定[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从表1可见,治疗组痊愈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P

2.2起效时间及治愈时间。治疗组起效时间(8.7±3.5)d,对照组起效时间(14.5±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时间(30.5±8.8)d,对照组治愈时间(42.2±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58,P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激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烧灼感,经护胃、制酸治疗后缓解;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经调整高血压药物后血压控制;2例有糖尿病史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经胰岛素注射治疗后控制血糖。

3讨论

贝尔氏面瘫是一种良性面神经炎性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由面神经缺血、病毒感染及免疫因素等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压迫所致,其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髓鞘脱失,严重者轴突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3],后期呈现纤维化。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压迫,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是大剂量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大,而且全身用药因面神经病变区药物浓度较低而起不到有效的抗炎、消肿作用;同时激素静脉滴注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肺结核、消化道溃疡等的病人有加剧原有疾病病情的可能。

由于贝尔氏面瘫的病变部位多数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因此我们取激素行茎乳孔周围注射,茎乳孔位于茎突的后面,为骨性面神经管的出口,是面神经出颅骨的通道,也是面神经干水肿后最易受压的部位,该处局部注射药物后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可显著提高面神经管内的药物浓度,作用直接、迅速,局部药物半衰期长,从而可以更大效能地发挥抗炎、消肿作用,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全身副作用少,是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一项有效的微创疗法。

茎乳孔周围注射激素需要注意的事项:面神经阻滞穿刺点定位的准确是确保穿刺成功的关键,一定要选在外耳门下、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交汇处。进针一定要垂直并控制深度,否则会增加损伤腮腺、耳后动脉及颈静脉球等结构的机率。进针接近穿刺深度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同侧面部的表情,若出现面神经受刺激的抽搐症状,应稍后退针,回抽无血后方可注药,以免药物误入血管及面神经受损引起面瘫,注射性面瘫可自愈。注射完后嘱患者活动下颌数次。由于注射液中有利多卡因,注射后可出现面瘫加重现象,这说明注射部位正确。

综上所述,茎乳孔外局部注射激素具有安全、操作容易、患者痛苦轻、费用少等优点,与传统激素全身疗法相比,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治疗期短及全身副作用少等优点,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House J, Brackmann D.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rm.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S0194-5998)1985, 93(2):663-673

[2]李荣华,杨小华,王炎林,等.曲安奈德茎乳孔局部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5(2):154-155

[3]李泽锋,何艳,温鸿源,等.综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