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准军事化管理,全方位布控,从基础制造到高科技产业到能源矿产,日本财团正在一步步布局中国。谁是他们的幕后推手?谁是他们下一步的争夺目标?

最近提到的一个关键的词就是东亚共同体。这个东亚共同体,并不是一个现代的很时髦的一个词,在很早以前,日本就有这样的想法。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其实日本一直在悄悄地布局。

前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的市川周在1997年的时候推出了这样一本书,在我们国内买不到,估计也不会有人去印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战胜中国》,他说日本对中国要有竞争的意识,并要求充当战斗的东亚家长,亚洲可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包括韩国和台湾在内的东亚海洋国家和地区,第二个区域是大陆中国,第三个区域是南亚、中亚、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要采取确保第一个区域,影响第三个区域,以包围第二个区域。市川周还提出,要利用非华人对华人感到的压力,广泛团结非华人国家对抗中国大陆,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这个东亚共同体,而这个东亚共同体是要以日本为主导,所以它必须在与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赢得主导权。

从靖国神社到,从东海油气田到钢铁矿争夺,在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中,什么是资源包围?哪些是他们隐形的翅膀?

首先我们来看靖国神社这个事件。小泉上台以后,我们会发现,他最主要的跟中国之间的矛盾就是他去参拜靖国神社,我们提出抗议后,他还是坚持参拜这个靖国神社,从财团的这个角度我们看看这件事情的背后有谁,也就是说在小泉当初竞争首相的过程中,到最后出面,有一个人出来表态支持小泉,这个人就是奥田硕。奥田硕是当时的丰田集团的会长,同时又是经团联的会长,经团联相当于美国的格林斯潘的这个地位,因为在日本它是产业立国,它不像美国是搞金融,那么格林斯潘那块说话算数,但是在日本,这个经团联是把这些产业,就是这些财团的大企业,按照产业统和在一起,几乎在上市公司的一千家最大的公司里头,都在经团联的这个组织体系里,经团联的会长又称作财界总理,所以他出面来支持小泉上台,小泉下台以后,他又成立了一个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背后的支持者就是丰田集团,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政商之间的这种关系非常密切。再就是台湾的问题,实际上台湾跟日本没有什么官方的联系,但是正是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我们看到的实际上真正的是这种财团外交。主政台湾的时候,爆发一个事件,叫三井宴事件,三井宴实际上就是三井在台湾的一个饭馆,在这里头,说是有一些受贿行为,好像就是免费提供了一些服务。那么两年之后,就正是从这个三井宴之后,就被盯上了,在很多地方盯上了以后,就开始寻找他的贪污证据,结果两年之后,就是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说在日本的三井住友银行里面存有巨款,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事件我们会把它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是跟这个财团外交有很大的联系。

再一个,就是确保第一区域。大家去逛过北京朝阳区的新光天地百货公司没有?这个新光天地的背后叫台湾新光三越百货,是跟北京的华联合资的。新光三越,实际上它的合资方就是日本的三越百货,三越百货就是当初三井财团起家的最早的公司,那是三百年前,它叫三井越和屋。所以像我们看到的三越百货,实际上它也是三井财团现在的一个核心企业,而且号称世界第一大百货公司。

这几年,三井物产、丸红、伊藤忠、住友,都跑到哈萨克斯坦去圈铀矿。我们知道铀矿是做核能用的,而这个时间三井财团的东芝在做什么呢?它花了40多亿美元收购了西屋电器之后,又拿下了中国80亿美元的核电订单,也就是说表面看是西屋电器在做中国的核电产业,就是卖设备、卖技术,但实际上背后已经是三井财团的东芝,也就是说它两头走,一头是从美国那边拿来技术,这一头是到中亚去圈铀矿。

我们用资源包围来解读一下,什么叫资源包围呢?比如说宝钢,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铁矿石的谈判问题,一直谈不下来。谈不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上游资源其实已经被外国资本控制了,被这些垄断巨头控制了,主要是两大块,一部分是巴西,一部分是澳洲,我们表面看是澳洲,但实际上这个必和必拓和力拓,英国资本很多在里头,因为它是个英国上市公司,也是个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背后实际上是英美的资本在里头。而巴西主要是日本的资本,在巴西,日本已经进入到巴西淡水河谷,三井物产已经拥有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的12%的股份,而且这个股份是什么概念呢?巴西淡水河谷的大股东是养老金还有银行资本,养老金和银行资本,它是没有经营能力的,它是个投资方,所以说作为第三大股东,实际上三井物产就有很多的经营能力,三井实际上在铁矿、钢铁产业里布局更深,而住友它起家当初就是金属,就是从铜起家的。全球的镍矿里头,很多大的现在正在开采和生产加工镍的,基本上都跟三井、住友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东南亚这个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我可能在强调的布局的时候,实际上很多是针对中国,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地和需求产地,所以他们在控制上游资源的过程,实际上是为掌握在中国的这些投资企业的上游控制权。所以这一块,我们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在上游占有制高点。

在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当中,技术优势扮演着重要角色。什么是技术包围?他们怎样一步步瓦解对手?

怎么说这个技术包围呢?就以联想这个例子来说。联想当初怎么起来的呢?当初它实际上是在做台式电脑,做台式电脑的过程中并没有与其他的中国企业产生太大的差距。什么时候甩开的呢?是在1996年,跟三井财团的东芝合作,就是东芝的笔记本电脑,从那开始,联想发展很快,之后连续4年,东芝笔记本电脑在中国销量是第一的,此后,联想想自己打自己的品牌做笔记本电脑,这时候就跟三井财团之间产生了冲突,两家就分开了。分开以后,联想实际上是委托台湾的企业去加工,用贴标的方式来生产,实际上台湾的那些原材料,也都是来自日本。联想借助东芝,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就是做起了全国的电脑连锁营销网络,借助东芝,它很快地通过加工、委托加工,实际上占领了第一的位置,把东芝给挤下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又开始争夺制高点,制高点是什么呢?是技术,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上游,资源是一种上游,技术其实也是个上游。日本怎么来争夺这个技术呢?就是东芝、富士通、日立,还有索尼、NEC,它们都围绕着IBM来运作,收购它的技术,在美国那边,比如把它的存储的一些技术收过来,花了几年时间,等它收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听到一个消息,联想收购IBM,也就是说它已经把核心的东西收完了,剩下一个壳的时候,联想开始去收购这个IBM。我们会发现,日本财团它已经把很多的东西都拿走了。

其实这是一种技术包围。这种技术包围,不仅仅是对中国,它反过来对美国也有这种技术包围,因为日本更多的是一种应用型技术,而美国是创新型技术。那么创新型技术要想变成商品必须通过应用技术还有一些专利池来实现。日本申请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实际上是把一些创新型技术包围起来,你不通过它这些应用技术,你无法实现商品化。所以我们会发现,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现在不是美国,而是日本。特别是在中国,在申请专利的,一家松下,一家索尼,都是上万个专利,专利局你去查,申请最多的都是日本的这些财团的大公司。

说了几个案例以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就是说东亚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想把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企业、产业,纳入到日本这个财团的利益共同体里去。那么这样会出现一种什么格局呢?就是说我们一旦进入东亚共同体,我们当然也会分享一些利益,但是这个利益到底我们能分享多少,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说,东亚共同体肯定是将来一个趋势,但是我们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争取中国自己最大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