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烹饪”浓浓的语文味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烹饪”浓浓的语文味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领他们经历与课文“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味道十足”。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语文素养;语文味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情趣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教师要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自然和朴实的语文课堂里享受语文。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中“烹饪”出浓香纯正的语文课堂味儿,让语文课堂散趣和魅力呢?

一、曲径通幽―调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准备动作”到位了,学生就会自然进入状态,并且能跟随课堂思维共舞。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在教学中,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如《狮子和鹿》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咱们班的学生一起走进这片茂密的丛林(边说边板画,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发出“哇”的赞叹声),去认识两个朋友(说着,出示狮子和鹿的图片)。”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好漂亮的小鹿啊!”我赶紧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鹿漂亮的地方,并趁机也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狮子的形象。

“狮子和鹿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文学习。”这样的导课,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并且学生很努力地想把自己看到的表达出来。像《称象》《乌鸦喝水》《松鼠和松果》这类有关动物的课文都可以用看图片导入的方法。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低年级教材在识字课的编排上独具匠心:每单元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等方法展开教学。例如,教学“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时,不光让学生看,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另外,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如“开火车读字”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看哪组学生读得又快又准;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再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随时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让大家都有愉悦感、成就感。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关注生成―入味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随着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日益凸显,教师时时面临着要处理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以灵动的教育机制及时调整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地生成。

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学完了课文,我设了一个问题:“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后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很多学生都说,青蛙会跳出井口,但是他们所描绘的情景却不是一样的。其中一个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他对小鸟说:‘对不起,小鸟,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关系,你能知错就改我真为你高兴。’”另一个学生说:“青蛙跳出了井口,啊,它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天又蓝又高,那么高,那么大。湖水清清的,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快活地跳起舞来。微风吹来,柳枝向它招手……”同学们都陶醉在这美景中,谁能不为这样精彩的发言感动呢?当学生的故事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那就是戏剧啊!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读书感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课堂中与别人的思想不断发生碰撞,会产生很多新想法、新问题,他们要急于想说、想知道,教师在这时要及时捕捉、优化,让课堂充满新奇和活力。

三、文本细读―品味

课文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与“意”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互转,进而形成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现行的文本教材,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走进文本细细地品酌,品出文本的“味”,品出语文的“味”。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体味,让学生在读书中用心灵去体验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领会文本的内涵。

曾经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他对课文中重点的、关键的词句的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他先让学生找找“作者是怎样写天游峰,怎么写扫路人”的句子,抓住了“银丝”“九百多级”“抛”等词语体会天游峰的“险”,又让学生反复读、感悟读,体会扫路人的工作环境之艰苦,并讨论写扫路人的句子,抓住“褪色”“运动鞋”“精瘦”“每天”等词语来让学生用心体会扫路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特别是这位老师紧紧抓住“累不累”反复读老人说的话和游客爬山的句子。学生在朗读中、品读中概括出了老人勤劳朴实、以苦为乐的精神品质。读天游峰的险和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其实都是为了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扫路人的朴实和勤劳。

这一教学细节体现了该老师独具慧眼,敏锐地捕捉了文本中独特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在读、思、说、比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让语文本色着实闪亮了起来。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抓重点词句,细细品尝语文的味道。

四、个性飞扬―回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阅读感悟带有个性化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感悟往往能激起课堂的争鸣,或引起课堂的共鸣。教师要勤作推销,抓住学生有疑问、有异议之处,激发学生争议的精神,于平静之处起波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例如,《蟋蟀的住宅》案例:

师:蟋蟀的住宅还有什么特点?

生:蟋蟀的住宅很小。

师:说它很小,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最多不过三十厘米,一指宽。

师:(环顾其他学生)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大多表示同意。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蟋蟀的住宅很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互相观望,满脸惊疑。他继续说:“对于我们来说,蟋蟀的住宅确实很小,可是τ谛⌒〉捏蟀来说,它的住宅够宽敞的了,可以说是‘伟大的工程’了。”一时间教室里掌声齐鸣。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它通过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的美。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并将其转化为智慧,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充满个性、充满新意,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浙江省武义县邵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