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拉莫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拉莫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音乐家,本文通过对拉莫的印象的描述展开,论述了他的和声理论和音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对法国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拉莫;音乐成就;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08-01
他是洛可可音乐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音乐家,是近代和声学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他还被称为法国最杰出的音画家。他与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和菲利普·泰勒曼生活在同一时代,他就是让·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1683.9.—1764.9)。
对拉莫的第一印象来自塞巴斯蒂安·梅西埃的形容:“他有尖尖的下巴,腹部干瘪,腿很细长。”从那幅在第戎由阿维德绘制的肖像,我看到他像鹰一般的侧面,画像是如此富于美感,像极了一位真正意义上与世隔绝的艺术家,以致于使我对他的个性和生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从他的《羽管键琴集》反应出,他是一位既严肃又富有生活情趣,既不苟言笑但又十分诚恳的音乐家,他善于用音乐表达田园式的清新质朴。他对于音乐的爱,是专一的爱,是执着的爱,是温柔的爱,他的音乐所反应出的正是他个人对生活向往和需求。
拉莫对于音乐的向往和需求,是可爱的,简单明快而风趣幽默,而他又将这种方式和理念升华为一种理论,即拉莫的《和声学》。他认为不论是作曲还是音乐理论同等重要,音乐理论从本质上说就是作曲理论。在拉莫《和声学》的前言中指出:“音乐是一种科学,需要有确切的规则,这些规则应从明显的原理中提取,并且这些原则若无数学的帮助,我们不可能真正的了解。”最初,他从扎里诺的理论中吸取了所有的协和音程皆来源于六数列的观点,认为六数列是和声产生的自然原理,将音乐理论与数学相结合的理论,恰好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整个音乐应该理解为是一种数的组合”这一理论相得益彰。他没有停止过对年轻钢琴家的提醒:研究对位,和声和数字低音,是保持音乐活力和饱满生命力的重要方式方法,对位法意味着每一个音都极其重要,发展了音乐的厚度和空间感,更加立体的描绘出了想象中的情景。
不过这一理论却使同时代的音乐家们认为:与数相结合的音乐创作不会有任何的感情成分在里面。实际上这一观点是极端且片面的,如拉莫的《e小调组曲》(选自《羽管键琴集》第二册,创作于1724年),风格华丽、典雅,装饰音丰富多样,如倚音、颤音等,整个音乐充满着精雕细琢的装饰,尤其是《鸟语》一曲,拉莫通过钢琴的演奏描绘了活泼的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富有生活情趣,表达了拉莫渴望用音乐模仿自然的声音,具有幽默感。
尽管拉莫的外表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出演他创作歌剧的演员都害怕与他交流,他实际上很渴望与人交流,内心孤独,他同样希望自己的音乐理论可以被身边法国音乐界的同行所认同,可以在精神上产生一种他所想要的交流和共鸣,拉莫想向身边的人倾诉和表达,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可以在精神上交流的友人,如达歌帝。聆听拉莫的《羽管键琴集》,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体味到他的音乐是质朴的田园风格,在朴素的旋律线条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音乐的层层推进下,是那样的金碧辉煌。拉莫本人的音乐幅度来源于他的灵魂的幅度和生命的力量,在拉莫的时代,大多数音乐家选择为宫廷服务,这样不仅能够维持生计,并且拥有了较高的生活地位,但创作的音乐作品有局限性,如库普兰。在周薇的《西方钢琴艺术史》中是这样形容的:“库普兰创作的作品多半是宫廷贵妇人的音乐肖像画,以及对田园景色,生活风俗等充满贵族气息的描绘,他的创作必须要符合贵族的艺术趣味,他的作品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但是很难从中找到哲学般的沉思和深切的情感。”对比而言,拉莫的思想意识里有一种自由平等、崇尚人性的精神,有一种“采菊东留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他不愿意趋炎附势为宫廷服务,他的音乐跳脱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奢靡、虚伪和浮夸,较为严肃、深刻,热爱生活,返璞归真。他的作品清新质朴,细腻生动,他的音乐具有一种横向上的广度和细节上的精致,所雕刻的每一个乐句线条都像优美、典雅的曲线一般,这不只是一种艺术,更成为一种演变至今的文化。
有很长一段时间,拉莫似乎被人们所忘记了,是因为他不会阿谀奉承,还是他讨厌社交应酬呢?都不是。事实上,随着巴洛克音乐的蓬勃发展,洛可可音乐从曾经的法国主流音乐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使音乐向着另外一个伟大的方向驶去。从拉莫之后的一百多年,法国几乎没有产生过重要的钢琴作曲家,直到十九世纪下半页,以拉莫为代表的洛可可音乐创作得以复兴,而到了印象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更是将法国传统音乐的质朴和精致的艺术风格再次发展。拉莫及他的音乐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那种质朴、精致、典雅同时富有内涵的音乐风格和精神依然在影响着后世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