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销社基层建设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销社基层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基层供销社现状

(一)基层供销社改革改制情况

从2000年起,全市基层社开始实行“资产置换补偿,理顺职工劳动关系,双层经营体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根据市政府“转换新型劳动关系十条意见”的有关规定,部分职工按政策规定一次性缴费移交社保管理;部分职工离岗退养处理;其余职工领取补偿金,自谋职业,与企业脱离劳动关系,或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至2001年底,全市基层供销社以“转换新型劳动关系”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完成。全市24个基层社共563名职工作自谋职业处理,占原有职工人数的65%;207个职工享受离岗退养待遇;56个职工由企业为其一次性缴纳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险基金至法定退休年龄,企业共支付补偿、安置费1680万元。改制期间,盘活、拍卖闲置资产23161平方米,回笼资金1261.5万元。

(二)基层供销社人员及经营状况

到2010年,经改造重组后全市基层社调整为21个,实行并机构不并资产,撤社不撤牌子,缩人员不缩职能的运作模式。基层供销社主办会计以上行政管理人员统一聘用,3年一聘,实行年薪制。目前21家基层供销社有行政管理人员83人。

全市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点258个,基本以承包、租赁经营为主。账面资产总额4908万元,现有土地面积153475平方米,其中出让面积约46803平方米,划拨面积约81894.5平方米,房产面积约76015.49平方米。21家基层供销社全年总收益约685万元(主要以承包、租赁收入为主),总支出约719万元。目前21家基层社90%基本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

近年来,全市基层供销社积极推进“三社一化”,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已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涉及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拥有社员1656户,带动渔农户14774余户,入社股金1176万元,种植养殖基地面积34500余亩。兴办社区综合服务社24家,总经营面积18730余㎡,直接服务渔农村居民9万余人。不仅赋予了新时期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也为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二、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从全市基层供销社目前状况来看,有喜有忧。喜的是:通过这十年的改革、改制,基层供销社大部分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21家基层社目前虽有一定资产,但基本没有开展经营业务活动,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有的社租金收入不能维持正常开支,入不敷出,下步改革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一)思想观念旧,工作思路窄。一是基层社近几年通过改革,感到在岗职工安置了,离退休职工入社保了,凭借一些资产收一些“租金”也能够保开支了,满足现状,对于在现有基础上再改革、再创新尚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二是一些干部对基层社最终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心不足,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供销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在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中有所尝试和创新。三是观念和机制没有转换,制度没有创新。体制转换了,观念、机制不转换,制度不创新,必然再次陷入困境。

(二)缺乏专门人才。目前基层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社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非常突出。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经营业态陈旧。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农资、日用超市,但多数基层社还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经营,处于低层次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逐步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建设改造加快,但供销社原有旧的商业设施日显极不协调(有的基层门店一二十年来没有一点发展),急需进行改造和提升。

(四)为农服务能力不足。一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供销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二是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基层社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减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基层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三是新建的专业合作社,农民的股金比例很小,与农民的经济联系很不密切。难以承担起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入市场和服务农民生活、生产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与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尚有很大的距离。

总的来说,与计划经济时期以及上世纪80年代比,基层供销社丧失了农村商品“一统天下”的经营权,这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基层供销社经营萎缩的致命之处。由于实行“双置换”改制办法,基层供销社几十年积聚起来的人才大量散失,资金、资产极大部分充作了改革成本,重新发展的要素供给严重匮乏。实际已退出经营服务活动的基层供销社要重新恢复功能难度很大。这是基层供销社建设必须面对的根本现实。

三、加强我市基层供销社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基层供销社经过体制改革,人员分流、资产处置,绝大部分处于萎缩状态,不同程度存在着经济基础脆弱,综合实力不强,政府重视程度偏弱等实际情况,使其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极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供销社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存在这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也有改革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必须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探寻到新的发展路子,找准新的生存和发展点,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步入发展的轨道。

(一)转变观念,强化为农服务意识。

基层供销社作为植根“三农”之中的基层组织,处于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终端,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者和运营者,是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平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供销社的状况和作为,直接关系到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体现供销社系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对实现供销社新时期的发展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转轨期,供销社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处于第一线的基层供销社,遭受了最激烈的冲击。进入新世纪,供销社逐步明确了新时期的定位,确立了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的目标和发展途径。实践证明,作为与农民和供销合作事业命运紧密相连的基层供销社,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把基层供销社职工的思想引导到为农服务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服务上,把基层供销社的形象塑造到为农服务上,以服务赢民心,以服务增实力,以实力强服务,基层供销社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能生存、求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发展轨道。

(二)抢抓机遇,构建为农服务平台。

新时期新阶段的基层供销社,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突出创新发展这一要点,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以开放办社为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新贡献。事实上,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也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基层供销社必须从“三个结合”入手,着力打造为农服务“三个平台”。

1、与构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结合,打造服务平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供销社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具有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和文化精神食粮的基本功能,是助农增收便民服务的有效平台。办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安全、实惠的服务,是供销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市场运作的原则,注重数量和质量,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与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终端相结合,打造网络平台。基层供销社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机遇,大力整合网络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商品市场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打造助农增收网络平台。加强联合与合作,采取改造、改组、社会加盟等形式,组建农资肥药配送中心和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实施商品的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加快推进现代化经营业态的发展。

3、与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相结合打造组织平台。一是加快基层供销社的改造重组。基层供销社是整个供销系统的基础,是实践为农服务宗旨的重要组织平台。按照合作经济的形式改造重组基层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管理基层社。在重组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不断探索基层社发展新路子,不断夯实基层社组织基础,不断丰富基层社服务内涵。二是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提高农民组织化抓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富农民”的要求,积极鼓励引导,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为基础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动承担起组织引导和服务的责任,通过领办、参与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探索出一条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发展路子。

(三)挖掘潜力,做好资产开发、经营文章。

1、参与城市化建设,开发和建设新的项目。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各乡镇街道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建设规划相继出台,并正在有效实施,尤其在城区的周边乡镇,更是首当其冲。要充分把握好、利用好这些开发征迁的机遇,积极争取政府城市化建设拆迁政策的到位,开发建设新的商业网点等项目。在征迁赔偿中,一是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征地指标;二是积极寻求与城建开发商、乡镇、村级组织、系统内成员单位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建设项目。三是积极争取资产的置换,利用被拆迁的房产,争取置换新的商铺,巩固经营阵地,为做好服务三农奠定基础。

2、置换不良资产,提升资产的价值。从现在全市基层供销社资产状况来看,基本分布在农村乡镇,而且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多为砖混和砖木结构,处于老龄化阶段,资产陈旧,质量较差,安全隐患大。因此,这些资产的管理成本较高,维修费用投入较大,而且租赁收入不高,入不敷出,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幅度不高。近年来,随着乡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乡镇居民的住房大为改善,空置的新房日渐趋多,也纷纷租赁经营,而外来民工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规范,收入日益增多,他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理所当然地租赁了当地新造的民房和企业建造的集体公寓,所以使得我社的陈旧房屋出租率出现下降,闲置房日渐增多。因此,这些资产效益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少,甚至下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这些陈旧的不良资产,可以进行适时的拍卖、转让,或投入一定的资金置换新的有商业价值的商铺和厂房,提高资产的质量,提升资产的经济效益,在房产质量、资产增值增效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并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相吻合。